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六十七回 拉萨详论昆仑医 三大因素为特色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5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六十七回拉萨详论昆仑医三大因素为特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芙蓉国里尽朝晖,红霞万朵耀神州。醪醴甘醇,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芙蓉国里尽朝晖,红霞万朵耀神州。醪醴甘醇,人情更浓。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为华夏医药大业之崛起,个个敢为人先,高谈着各地医药学术之精要,阔论着济世活人之妙术。  来自高山昆仑的拉萨首先发言。他说:“启禀大王,据家师多年探究,世居于高原雪域之民众,依照当地环境及生活、生产实际,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昆仑文化及昆仑医药。昆仑医药,以三大因素为指导思想,用以阐释人身生成、生理、病理、体质及疾病诊治,更辅以中原医药之阴阳、五行、脏腑、四诊等内容,从而形成其独有的医药体系。就此而言,家师认为此乃整个医药学术中,不可或缺之瑰宝。”   听到拉萨提及三大因素之说,炎帝顿感兴趣,因问:“何为三大因素?”拉萨道:“三大因素是该地域方言称谓。指龙(或念隆,或称朗)、赤巴、培根。昆仑医药认为,人体内存在着这三大因素。七大物质基础,也即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髓、精,也存在着三种排泄物,即粪、尿、汗。在正常情况下,三大因素保持平衡,起着主宰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功能。一旦三者失调,使平衡破坏,则导致人体出现疾病。随着三者变化的盛衰不一,疾病类型、部位、轻重、安危等,也随之而不同,此时三大因素起着病理功能作用。因此,三大因素既支配生理活动,又支配着病理活动。  所谓‘龙(或隆,朗)’,相当于中原语中之‘气’或‘风’。其功能主呼吸、肢体活动、血液运行、五官感觉、二便排泄、食物消化、精微运行等。由于‘龙’之所在部位及功能不同,因而又分为功能各异之‘五龙’,分别是:  ‘持命索增龙’,此为维持生命之龙。居于头颅,主呼吸,司感觉,明目,生智。  ‘上行紧久龙’,居于胸,主身体活动,司语言思维,促气血上行。  ‘平住恰不欺龙’,居于心,循行遍布全身,司各部关节活动之协调。  ‘通行麦娘姆龙’,居于胃,循行于肠、腑。  ‘下泄吐塞龙’,居于直肠,循行于大肠、膀胱、阴器、司男精女血,排泄二便。  所谓‘赤巴’,相当于中原语中‘胆’或‘火’。其功能为产生热能,维持体温,增加胃之功能,壮胆生智,荣润肤色。因部位及功能不同,为‘五赤巴’,即:  ‘消化赤巴(觉久)’,居于胃,主体温,司消化。  ‘容光赤巴(同己)’,居于肝,主七大物质基础的色泽变化。  ‘行动赤巴(多塞)’,居于心,主思欲,生智慧。  ‘视力赤巴(当己)’,居于目,司视觉。  ‘增色赤巴(谢米)’,居于皮肤,主荣润肤色。  所谓‘培根’,相当于中原语之‘痰’、‘土’、‘水’。居于各部,其功能是增加胃液,磨碎食物,消化吸收,保持和调节体内水分运转。由于其所在部位及功能各异,也分为五种。分别为:  ‘研磨培根(疟及)’,居于胃肠,主磨碎食物。  ‘厌足培根(登己)’,居于胸,保持调节体内水分运转。  ‘尝味培根(娘及)’,居于舌,司味觉。  ‘根基培根(寸及)’,居于头,主感觉,司情欲。  ‘粘合培根(局尔及)’,居各关节,司关节连接、伸曲等。  上述三大因素,各有其生理功能,但绝非孤立,而是彼此有机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其正常生理活动。  此外,昆仑医药还认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还依赖于气血之运行。心脏是气血运行之总枢纽。心血由肝供给,肝为血海。气血充盈,人体康健。气血伤损或枯竭,则致人于病,甚至危及生命。”   拉萨讲到此处,炎帝插话道:“三大因素之说,颇有新意。可见昆仑医药,确有独特见地。”拉萨又道: “昆仑医药,可以说从人之生命到疾病诊治,均有特色。如人之生成,昆仑医药认为,人体之形成,乃人间情欲所致,因贪爱而痴情,产生母血与父精融合,一属寒,一属热,寒热交炽而生气息。随着胎儿之发育,三大因素也随之发育,并支配着胚胎发育分化直至成熟、分娩。约经鱼期(类似于水生动物)、龟期(类似于爬行运动)、猪期(类似于哺乳动物),人便出生于世。  三大因素,司人体生理活动之功能,而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则是七大要素。昆仑医药认为,人身体质七大要素,糜液是基础;血能滋润身体并维持生命;肉似围墙,能保护身体;脂肪能柔润身体、悦颜色;骨骼为支架;骨骼能生精;精主生殖。这七大要素构成人体,而受三大因素支配,因而便形成不同体质。不同类型之体质,各有其不同外在表象,如:  龙型体质特征为:体型不直,身材矮小,消瘦少肉,肌色发青,不耐寒冷,爱说笑,活泼好动,好吵架,嗜好酸甜、辛辣等物。  赤巴型体质特征为:易饥渴,身材中等,易出汗,毛发与肤色偏黄,目光敏锐,思维敏捷,自尊心强,嗜好甜、苦、涩味食物。  培根型体质特征为:身材后仰,小关节,体型肥胖,肤色白嫩,肌肉丰满,怕冷,耐饥渴,肌肤光泽,性情温和,嗜睡,嗜好酸、辣、涩食物。”   拉萨边进膳边谈论,炎帝见告一段落便道:“昆仑医药之形成与发展,与中原医药看来同源异流。其三大因素所支配之三大体质特征,又与中原医学中阴性型质、阳性型质、阴阳和平型质之人,颇多相近。而其中五龙、五赤巴、五培根,又暗合五行之义。”宋拉等也同时插话道:“诚然,家师曾多次言及,各地域之医药,皆我中华医药之宝,不可丢弃,而应重视之。”炎帝又道:“本王已知昆仑医药之指导思想,然其对疾病之认识如何,限于时间已近未时,望诸位膳后稍事歇息,再听拉萨贤士讲述,不知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大王所言甚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节选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其有患疮痘、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释义】凡是优秀的医生治病,一定要神志专一,心平气和,不可有其他杂念,首先要有慈悲同情之心,决心解救人民的疾苦。如果患者前来就医,不要看他的地位高低、贫富及老少美丑,是仇人还是亲人,是一般关系还是密切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包括中外),是聪明的人还是愚笨的人,都应一样看待,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替他们着想;也不能顾虑...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六十二回跨虎行医济苍生立庙祭祀封马王
吊睛白额虎,驯服变良驹。药王乘骑上,平稳如轿椅。自此之后,无论山前岭后,天南海北,都能任意而行。且涉山水如履平地,走远程如乘风云。药王跨虎行医,海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见到骑虎者,便知药王驾到。一时间,整个神州大地,人人能得到药王的及时救治。再到后来,医生们为纪念药王给老虎治病的神奇事件,用铜片打成圆形空心铜环,内装碎铜铁块,套在手上摇动,发出“喳铃喳铃”声响,作为走方医生的标志。此物名叫“响环”,又叫“响铃”,俗称“虎撑”,这些都是后话,暂且按下。却说药王给老虎治愈骨梗后,仍对黄骠马思念有加。他知道,过去伤人的老虎,现在已变成驯顺坐骑,山野中不会再有什么危险。他对着老虎沉思良久,自言自语道:“黄骠马死不见尸,生不见影,不知究竟如何?”突然见老虎耸耸后背,这种动作,药王已经习惯,那是老虎让他乘骑的示意。他不经意地跨上虎背。一刹那,白额虎时而东西、时而南北地奔跑,所过之处,均有马蹄、虎足...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六十九回百花争艳吐芳蕊众贤论医绽新枝
夏时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华英成秀,百花吐蕊,阵阵清风吹过,香气扑鼻。议事大厅中朗朗宣讲声,震撼寰宇,沁馨心脾。天山人乌鲁用方言讲道:“戈壁医药,以天人浑同理论为核心,以元气观点为基础,以阴阳七行为框架,是典型的惟一七行论。它力图用同源、同构、彼此‘通然’的人和宇宙万有,全盘构筑成一个整体系统,并以之作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戈壁医药认为,天人浑同,唯在‘真一’。即指人及宇宙万有,皆纳入同源、同构之整体。其间,元气生化,阴阳两分,而后有四元三子。气火土水,谓之四元;金木活类,谓之三子。四元三子,合称七行。七行分布,万物生成。四元又称四象、四气、四行。它既不是四元素,也不是四方四时之四维。它不以太、少阴阳为分类,而以天地水火而分列。天为气,地为土,从而形成气火水土四元体系。四元不是四种物质元素,而是四种方式。”乌鲁讲到此处,知道自己所作演讲,太专业化、哲理化,而且地域口音重,便道:...
·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幽闺记》中药名写庸医
《幽闺记》是一部南戏,为元人施惠所作。《幽闺记》第25出《抱恙离鸾》,用中药名着重描摹了一位庸医为人看病出诊前的情景。这个庸医“姓翁,祖居山东,药性医书看过,《难经》、《脉决》未通”,“祖宗三代做郎中,十个医死九个半”。自己还以“卢医”自诩,而用药却是“热病与他柴胡汤,冷病与他五灵散”。他看病也有一套江湖上骗人的本事,那就是一吹(吹自己医术高明),二吓(谎说病人疾重),三推(推说病重不能医),四冒功(好了就说自己医术高明)。请看他出诊时用药名叙述情景的片断:"分付丁香奴、刘寄奴,你们好生看着天门、麦门,我去探白头翁、蔓荆子,趁些郁金、水银才当归,倘有使君子来看大麦、小麦,可回他说是张将军、李国老家请去了……。"明明这个庸医是看白头翁、蔓荆子去了,但若有人问他,却偏偏说是什么"张将军、李国老"请去了,令人可笑。作者前后共运用了药名近60种,文笔幽默,借...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医对联2
我国中药药名多达数千种,不少医家以中药为素材编出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来,颇为有趣。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因医技高超,求医者不绝,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可是,他们却遭到本地一名医霸的百般刁难。为此,父子俩决定返回故乡。临行之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生地人参,附子当时”。横批是“茴香”。然后,他们悄悄离去。次日一早,病人见到门前对联,都为张氏父子的遭遇鸣不平,同时也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某地一位客人,慕名前去拜访善作“药联”的名医。客人进门见竹,不由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名医从容笑答:“伤寒尤妙小柴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