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炼丹术的兴衰(三)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2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炼丹术的兴衰(三),4.从"地老鼠"到现代火箭每到年节,燃放鞭炮和烟火,已成了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风俗


4.从"地老鼠"到现代火箭

每到年节,燃放鞭炮和烟火,已成了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风俗。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淮南子〗中就有"含雷吐火之术,出于万毕之家"的记载;南朝肖绮曾指出这是"炎烟火于冰水"。可能这是烟火表演的最早记录。

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和提高,烟火的种类名目繁多,花样百出。

我国古代的烟火师不仅能制做各式的烟火,而且善于利用药线来编制燃放的程序。例如,鞭炮就是一组最简单的程序,点燃起点,几百头小炮就会连续爆炸。二踢脚则是二程序的,第一步是利用喷射的反作用而升空,第二步是引爆上半段的炮。要使二踢脚升到最高点爆炸,这才是最好的控制程序。实际上,现代洲际导弹的控制程序,在基本原理上与二踢脚是一样的。

这当然只是最简单的程序,比较复杂的则是成架烟火。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的陈太保、夏岛子等著名烟火设计师,他们设计制造的有各色爆仗、烟火、起轮、走线、流星、水爆、地老鼠等。在元宵节皇宫内还要放"成架烟火"和"烟火屏风"等,这是将各式各样的烟火安放在架子上,用药线联起,编成燃放程序,点燃起端后则此伏彼起,自动燃放,蔚为奇观。据记载

有一次在宫中燃放地老鼠,地老鼠钻到了皇太后的脚下,把她吓了一跳。

到了明朝,沈榜在〖宛署杂记〗中就进一步记述了各种烟火的名目:"有声者曰响炮;高起者曰起火;起火中带炮连声音曰三级浪;不响不起旋绕地上者曰地老鼠;筑打有虚实,分两有多寡,因而有花草人物等形者曰花儿,名几百种"。

四百年前记录的这几大类烟火,与现代民间烟火没有什么两样。烟火是利用火药的爆炸性或剧烈燃烧时的喷射作用制成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喷射的反作用而制成的烟火,这是现代火箭的前身。我国是火箭的发源地。

利用喷射的推动作用而制成的烟火始于宋代,那就是起轮、走线和流星。起轮是利用两个反方向喷射的作用而使烟火旋转并平稳地升高,现代这种烟火仍有不少品种;走线则是将制成人物形状的喷射型烟火挂在拉紧的线上,这时线是定向导轨,燃放时烟火沿线运动,由之形成后来发展起来的烟火戏。"流星"则是"起火"也就是小型的火箭。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地老鼠(现代俗名耗子屎)。它的设计十分巧妙:开始是利用喷射作用使地老鼠旋转,起到定向作用;最后则是直线喷射而升空。这完全符合现代的定向导航原理。

至于"起火",还可用于军事。明代茅元仪的〖武备志〗中载有一种火箭,构造与"起火"完全相同,只是在前端加上箭头,后部加了定向的箭羽而已。前面所说的"三级浪",就是今天的带灯起火和二踢脚,其发射和引爆原理与载有弹头的洲际火箭是一样的。

最奇妙的过于〖武备志〗中记载的"火龙出水。这是一种二级火箭。原理是利用"起火"推动一个龙形竹筒飞行,然后由龙口中再发出二级火箭去杀伤敌人。对于它的效能,据说是"水战,可离水三四尺燃火,即飞水面二三里远。腹内火箭飞出,人船俱焚。"这就与宇航用的多级火箭的原理完全一样了。由此可见,在明代,中国的龙形火箭已经可以飞行几里远,这说明我国的火箭技术在当时已经十分高超了。当然,会不会考虑进一步的载人飞行呢?这也是有的。

美国人H.S.Zim在《火箭与喷射》一书中,根据一个流传到国外的手抄本,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实:"约在十四世纪末(明朝初年),有一位中国官吏名叫WanHoo,他在一个坐椅的背后装下四十七个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的火箭。他把自己绑在椅子上,两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佣人引火把这四十七个大火箭同时点燃。他想利用火箭的推进力量加上风筝的升力而飞向前方"。Zim称誉他是"第一个企图利用火箭作为运输工具的人"和"第一次企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从此WanHoo被载入世界史册。

现在WanHoo已被用来命名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以纪念这位宇航的先驱者。最近,在美国拍摄的宇航史影片中,再现了世界第一位企图乘火箭飞行的英雄的镜头。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

作为火箭发源地的中国,进行了人类首次乘火箭飞行的实验,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直到目前,我们还未能看到这部流传到国外的珍贵的手抄本,所以WanHoo是万火还是万户(官阶),仍然还不清楚,这就不能不引以为憾了。

1268年,英国人罗吉尔.培根出版了〖大著作〗一书,书中记述了他见到由中国辗转传往欧洲的爆仗时的惊异。他说:"有些东西令人望而生畏连乌云中射来的闪电都要相形见绌,无法比拟。……具体地说,这种东西设计巧妙,只有拇指大小。借助于一种名叫硝石的盐的力量,这个羊皮纸的小物件会炸裂开来,发出可怕声响似狂暴的雷呜,射出的光亮超过最强的闪电。"也就是根据这段文字,长期以来,欧洲国家竟把罗吉尔.培根奉为火药的发明人。其实,他所见到的,不过是中国人巧夺天工设计的各种烟火中最简单的一种¾-小爆仗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炼丹术的兴衰
1.夺天地造化之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盛世,诸子百家争鸣,生产也达到鼎盛时期。说到“鼎”,这是古代的烹饪器,也是记载功勋的礼器,传说黄帝造九鼎,鼎就成了传国之宝。考古发掘的文物,如有名的司母戊大方鼎,说明在当时冶炼青铜(铜锡合金)和铸造技术都已达到极高水平。《周礼考工记》中就已经记载了合金成份不同而性质不同的“六齐”规则。鼎本是煮肉汤和食品的器具。但这时人们就希望在鼎中也能炼出一些别的东西。传说秦穆公的女婿萧史就在宫中炼丹,他曾经炼成“飞雪丹”给秦穆公的女儿擦在脸上(实际上是炼成的铅粉)。他也许可以算是最早的化学家。由于各种金属矿物都是由土中开采出来的,所以在五行生克学说中就有土生金的说法。于是当时就有一种设想,那就是认为矿物在土中会随时间而变的。例如认为雌黄千年后化为雄黄,雄黄千年后化为黄金。朱砂200年后变成青,再300年后变成铅,再200年成为银,最后再过200年化成金。能不...
· 炼丹术
引言尽管理、气、数的原理应用在炼丹术上或者比应用在天文学上较为隐晦和难以捉摸,但中国的炼丹术家凭着他们对阴阳五行和数的知识,尝试把铜、铅等金属炼成黄金,以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参同契五相类秘要》是一部重要的炼丹理论书籍,它的开端便有下列一个表:阳一二三四五水火木金土阴六七八九十这个表对于阴阳、五行和数字的分配,与"河图"是一致的(参考本书第一篇),可见理、气、数的原理和炼丹术有密切的关系。炼丹失败固然可以归咎于炼丹过程的疏忽,但也可以归咎于命运,而命运就是数的另一面。因此,一个人必须命中注定与仙有缘才能炼成金丹,否则必定失败。炼丹术的起源中国炼丹术的发明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观念。如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便飞奔到月宫,成为月中仙子。我们没有确切的纪录知道古代的服药者吃甚么丹药以求长生,但若根据晋人编纂的《列仙传》,他们所服食的包括丹砂、云母、玉...
· 三国兴衰录
光武帝辛苦建立的东汉.com帝国,历经两百多年惨淡经营,实力每况愈下。到了第十代CEO汉灵帝的手里,不得不实行对内缩水裁员政策,对外开展e-mail收费服务和个人主页的域名注册费征收,不料这一切让吃惯了免费午餐的广大网民大为不满,四处揭竿而起,一时间,“黄客军”横扫神州,东汉.com面对残局,无从收拾。纷乱之际,东汉.com的下层主管曹操挺身而出,果断两手出击(而且两手都很硬):一手来源于普鲁士名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我有我的资源优势,你要么注册交钱,要么就滚,爱谁谁;另一手则是学的号称“中国拿破仑”的蒋介石的“怀柔政策”,以空间换时间,主动撤出一些不必要的战场,最终达到列宁“退一步,进两步”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这两招果然厉害,东汉。com的网民数量稳步增长广告业务接踵而来,进而更是提升了曹操的地位与威望,很快被任命为东汉.com的CTO.以至于曹操长子曹丕日后借壳上市,魏.co...
· 中医文化―中医“免疫”思想的由来
在我国医学历史上,很早就有“免疫”的思想,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我国最古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药”,药没有“毒”性就治不了病。然而,有趣的是,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于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竟是醉心于炼丹的道教徙葛洪。葛洪,字稚川,别号朴子。他从小就喜欢读医书和炼丹书,长大后,更在热衷于炼丹术的同时,潜心研究医术,并成了东晋有名的医学家,老百姓有什么急病重病,常找他来医治。一天,有位40多岁的老农急冲冲地来到葛洪的家,焦急地对他说:“我的独生儿子被疯狗咬伤了,请您给想个办法,救他一命。”葛洪听了这话,也很焦急。因为他知道,人若是被疯狗咬伤,会非常痛苦,受不得半点剌激,哪怕是受到一点光,听到一点声音,都能引起抽搐,烦燥,尤其是怕水。听到水,谈到水,见到水,都会立刻咽喉痉挛。发病几小时内便可迅速死亡。葛洪在脑子里搜索着各种各样的药方,但很遗憾没有一个药方能...
· 中医文化―人贵自然中医的文化特点
中医药学和养生学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与特点: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中医学家在千百年的行医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他们把不为名利,全力救治,潜心医道,认真负责作为自己的医德标准。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作了全面总结。他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是医生最应忌讳的,如果行医以收取绮罗财物,食用珍肴佳酿为目的,那就是一种无视“病人苦楚”的“人所共耻”、“人所不为”的行为。他认为,医生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维护和保障病人的健康与生命,把人的生命价值看作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挽救病人的生命,看作是医生的最可宝的贵财富。所以,他反复强调,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任何一个病人都要一视同仁,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处处为病人着想。对“有疾厄来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娃,怨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