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中医产业化轮廓初显
中医产业化这种说法在首届“百强中医院院长高级论坛”上被人首次提及。它是个什么概念?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条件具备吗?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中医院院长们所关注的,也是很多非业内人士所关心的。
中医也要产业化
最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他这样解释中医产业化的概念:中医产业化就是用中医院作为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新型的产业集团,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从操作层面来讲,中医产业化就是在海外建立麦当劳式的中医连锁诊所,实现“以中医带中药”,使中医中药走向世界。
赵新先认为,目前,中医因为没有进行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所以受到制约。国外医学发展,很多企业除了研究药以外,还研究为医生创造诊断的工具、治疗的工具。但是中医没有企业家、没有企业、没有银行、没有社会上各种力量整合起来为中医提供新的现代化的工具,也就是说,因为中医目前还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实体,所以没有人愿意拿钱来研究中医的心电图、脑电图等设备,藉此提高中医赚钱的能力。
赵新先说,中医院只能自己发展起来,才能被社会承认。从战略上来讲,中医药发展一定要形成产业化的大环境,实际上就是把中医推上市场化,使中医成为一个赚钱的经济实体,这样中医的产业就形成了,才会有人往中医里投钱,才会有发展。只有把中医的产业化搞起来,中医院的地位才能和西医院一样,才能与西医一样发展起来。
面临政策障碍
中医产业化面临哪些困难?在回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这个提问时,赵新先说,对三九来讲,中医产业化最大的障碍是缺钱。三九不像那些从政府脱钩后很容易从原来的关系中找到钱的企业,它从开始就是市场化的,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自己去找钱。当然现在企业有个机会,就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纲要出来后,国家开发行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希望能与三九合作。“如果我们正在做的策划能够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认可,把它做为国家级的项目,那么这件事情就会更容易些。”
赵新先说,从社会角度来看,目前中医院的管理体制对中医产业化也有障碍。就是说,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还没有放开。三九已谈了几家中医院,有的地方政府非常开明,允许三九兼并,有的还不行。之所以在大城市里没有动作,是因为一些大城市里的地方政府把中医院列为重点医疗保险医院。
“我听说卫生部最近有动作,政府除了抓几家医院外,其他的全部放到市场里去。一些城市已开始这样做了,这种政策对三九的整合来讲,非常有好处。是给我们创造了机遇。”赵新先说。
中医院还需做好产业化的准备
产业化还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它的载体――中医院目前的发展能否适合产业化。谈起这个问题,与会的不少中医院院长、专家对此表示忧虑。
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司级巡视员许志仁认为,目前,中医院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从大方面讲,实现改革目标的制约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多年沉积下来的深层次问题现在还没有好的实施办法,大环境还制约着中医院改革。比如:富余人员分流到哪里?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利益格局还没彻底打破,大家各自有各的利益想法,真正依靠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下开展有序、规范、竞争的这种局面还没完成。
第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院主动改革的环境和氛围还没有全面形成。
第四,从中医院本身角度看,长期影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比如中医院起步晚,基础差,市场经济竞争日趋加剧,但竞争条件又不太行。
另外,中医院的改革政策在有些地方还未贯穿落实。比如,国家有政策,在医保定点医院选择当中,符合条件的中医院都可以做定点医院,但有些地方并没有这样执行。
这些问题是中医产业化必须迈过的门坎。但“解决它们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来自上海的一位院长说。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无论如何,中医产业化是件值得一试的事业。”赵新先说,“我对中医产业化有这样的认识,别人也可能有这种想法,但我们具备的条件是我们可以拿钱去搞这个事业,拿钱去兼并中医院,有钱去整合三九内部的资源。”
针对如何在目前环境里搞中医产业化,赵新先有一个设想:在海外办中医诊所。有人在西方国家已获得成功的经验表明,中医产业化在国外有很好的市场。对三九来讲,中医产业化就是把这些中医诊所整合起来,这样形成产业化。三九计划在海外发展1000家海外诊所,目前已有10多家。在国内打算成立以中医院为主体的产业集团,这已开始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