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文化把握

2017-06-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3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文化把握,新时期以来,以原型批评为先导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悄然兴起。《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
新时期以来,以原型批评为先导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悄然兴起。《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一书,就是在这种大文化视野下对中国古代宗教叙事进行文化把握和理论阐释的一次可贵尝试。全书对中国古代原始宗教、儒教、道教和佛教的 故事原型和母题以及它们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的梳理与考证,认为一种宗教祭祀系统往往有一个宗教神话系统相伴随,这种宗教神话系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著者从宗教史、文化史和文学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宗教故事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的同时,又从文化学和叙事学的立场对这种发展演变展开理论分析,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在“感生与异貌”一章中,著者先从宗教史的立场揭示这一母题是如何由人类的始祖诞生神话母题发展成政治宗教的神话母题最后又如何影响到中国的史传文学、英雄传奇、历史演义和发迹变泰故事创作的,然后又从文化史的立场指出这一母题的叙事功能体现了中国国家政治神话的建构与消解:由最初的反映祖先崇拜、生育崇拜演变为论证政权的合法性最后蜕变为展示发迹变泰批判世态炎凉这样一种世俗心态。在“下凡历劫”一章中,作者从宗教文化史的立场分析了这一母题的发展演变后指出:包括《红楼梦》在内的大批明清小说都利用道教的降凡和佛教的转世投胎来进行艺术构思,因此,对这些宗教叙事手段的探讨有助于建构中国宗教叙事学。

作者在梳理同一宗教故事母题的原型和流变的过程中,往往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加以观照。在“高僧与美女”一章中,著者追溯佛经中的宗教考验母题后,别具一格地选取“红莲”故事和西游记故事为例来探讨这一母题的演变规律,认为这两个故事系统在一步步世俗化的过程中,前者以牺牲宗教哲理为代价,后者则以佛教哲理道教哲理的融入为前提,因此最终演变成了一部伟大的哲理性著作。在“红莲”故事的分析过程中,作者既从传播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红莲故事三大亚型的演化传播过程,又从叙事学角度阐释红莲故事何以会演化出三大亚型、它们的命运又何以会各不相同的原因,并从文化学的角度揭示红莲故事由宣扬宗教哲理滑向宣泄世俗心理的历程。总之,视角的变换,既使作者在自己的理论世界中畅通无阻,又使问题的探讨显得全面而深入。

由于有了前两点作为支撑,所以作者常常能发人所未发,在人们熟视无睹处提出新见。如在第三章论及“因果报应”中,作者通过对“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三言二拍’的编创和出版带有很强的商业特征,作品中所反映的果报观念带有很强的集体无意识色彩。《聊斋志异》的编撰则融注了蒲松龄20余年的心血,作品中的果报观念带有很强的个人化色彩,体现了蒲松龄对人生的积极关注。”对“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中的“因果报应”不是没人研究过,但往往就事论事,缺乏宏观的大文化背景下的观照,所以难以深入展开。而作者却毫不费力地探触到了问题的实质。结论新颖而又令人叹服。此外,较为典型的还有第六章“成仙考验”,作者认为:“成仙考验母题实质上是道教仪式的神话――文学再现,成仙考验故事主题的变迁不仅说明了道教由外丹道派向内丹道派的转变,而且说明了儒家伦理对道教伦理的融会”,“《吕祖全传》是一部全真教徒写的宗教小说,作者不仅在小说中将吕洞宾的成仙之旅写成吕洞宾的接受考验之旅,并且用象征手法把吕洞宾接受度脱接受考验的过程写成了全真教的内丹修炼过程。”这是此前的小说研究者从未提出的精辟结论。这一方面得益于研究者对宗教典籍的谙熟,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开阔视野和清晰思路的体现。

《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

吴光正/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文化把握
新时期以来,以原型批评为先导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悄然兴起。《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一书,就是在这种大文化视野下对中国古代宗教叙事进行文化把握和理论阐释的一次可贵尝试。全书对中国古代原始宗教、儒教、道教和佛教的故事原型和母题以及它们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的梳理与考证,认为一种宗教祭祀系统往往有一个宗教神话系统相伴随,这种宗教神话系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著者从宗教史、文化史和文学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宗教故事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的同时,又从文化学和叙事学的立场对这种发展演变展开理论分析,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在“感生与异貌”一章中,著者先从宗教史的立场揭示这一母题是如何由人类的始祖诞生神话母题发展成政治宗教的神话母题最后又如何影响到中国的史传文学、英雄传奇、历史演义和发迹变泰故事创作的,然后又从文化史的立场指出这一母题的叙事功能体现了中国国家政治神话的建构与消解:由最初的反映祖先崇拜、...
· 儒家道德在小说叙事中的历史演化
江守义儒家道德在小说叙事中的历史演化,可以从叙事文本的道德内涵、叙事者的道德追求、小说人物的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加以考察。一就叙事文本的道德内涵来看,中国小说大体上呈现出一种从“崇善”到“泛恶”的趋向。先秦儒家注重教化,讲求“诗言志”。《毛诗序》继承这一思想,并以“风、雅、颂”对“言志”之说进行了补充,以“颂美”与“刺恶”作为加强文学教化作用的两种手段,这对小说创作影响深远,形成了较强的美丑对照观念。
· 中国古代小说形成及发展
经过很长时间的孕育,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小说粗具规模。这一时期的小说就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类。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宗教迷信思想盛行,神鬼小故事不断产生,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也就大量出现,保存到现在的有三十余种,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处于小说发展初期的“志怪小说”一般还只是粗陈梗概,目的在于证明上天和幽冥境界的存在和感灵,但也有粗具短篇小说规模的作品,如《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就以短小的篇幅记录了一个惊险曲折的故事。魏晋南北朝时,品评人物之风盛行,因此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轶事小说”便兴盛起来,比较完整地保存到现在的是《世说新语》。它是初创时期的“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编撰人是刘义庆(403~444)。《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善于通过...
· 叙事诗
著名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琵琶行相关条目抒情诗
· 唐代叙事史学的发展与史学叙事思想的创新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西安石油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孙晓喜,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吕洋从原始的、类似于“结绳记事”的叙事方式开始,中国传统史学形态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治史理念。当传统史学在经历以“心学”观念为主导的“义理史学”和凸显实证思想的“考据史学”繁荣之后,却发现,无论“义理史学”和“考据史学”的理论如何精邃,都无法规避史学叙事的内部问题。因而,史学研究又重新提出了复归历史叙事思想与方法的要求。而唐代史学的发展正处于传统“叙事史学”的顶峰阶段,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历史叙事观念的主要矛盾和焦点问题在史学思想的自觉省察中集中爆发,处于传统叙事史学顶峰时期的唐代史学家,在对历史叙事体例、方法、理念的考量中聚焦了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和矛盾的精髓。这些问题和矛盾是自史学诞生以来就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困惑,从孔子到章学诚、从希罗多德到海登·怀特,他们无一不为此“历史的负担”而深陷其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