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2017-06-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3
转发:0
评论: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 天人合一 和为贵 协合万邦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
  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孔子一生都在研究人际关系,不但提出了“和为贵”的价值取向,而且提出了忠、孝、诚、信、敬、爱、仁义、道德等准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人小同而不和”,(《论语•卫灵公》),可见,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也十分重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并以他的“性善论”为基础阐述他的人和思想,认为只要把人的先天本性推及于每个人,就能建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和谐社会,从而实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的大同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和谐天人合一和为贵协合万邦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医患关系的思想资源
论文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和谐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我们处理当代社会的各种关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为我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中,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理念与核心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东方独有的文化瑰宝,在西方被称为“东方精神”,它贯穿于中国古代发展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的思想发展之中。中华民族很早就认识到了和谐的重要性,认为和谐是普遍的、经常的,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推动新事物产生的源泉,向往和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和谐精神,是我们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定位和精神定向。可以说,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传统的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医患关系的思想资源
论文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和谐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我们处理当代社会的各种关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为我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中,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理念与核心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东方独有的文化瑰宝,在西方被称为“东方精神”,它贯穿于中国古代发展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的思想发展之中。中华民族很早就认识到了和谐的重要性,认为和谐是普遍的、经常的,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推动新事物产生的源泉,向往和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和谐精神,是我们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定位和精神定向。可以说,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传统的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罪思想
“中国人缺乏忏悔意识”、“我们没有原罪的观念”、“原罪说是西方文化中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原罪思想”等等,几成人们熟知的常识、共识。那么,到底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原罪思想”呢?常识、共识就是真理吗?――真理往往从怀疑常识开始。或如黑格尔所说,熟知未必真知。让我们先从西方的原罪说说起。一、西方文化中的原罪说西方文化的基础是《圣经》,西方的原罪说最早就来源于《圣经》的《创世记》中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故事:亚当和夏娃经不住蛇的引诱吃了上帝告诫不能吃的禁果――能够分辨善恶的“智慧果”。“智慧果”好吃,但代价却是巨大的:亚当和夏娃失却了乐园。不仅如此,他们的后人因为他们所犯的罪而不得不继承他们的“原罪”。――在西方文化中,“十字架”是西方人的宿命。虽然后来有上帝之子耶稣的救赎,但,作为背负着沉重肉身的个人,西方人是从未卸掉过自己身上沉重的十字架的。因为,这十字架是生长在他们的血液和灵魂里的。不言...
· 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的借鉴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悠悠五千年,伴随着历史的长河永葆活力与发展,这是由其自身所具备的价值规律与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其中的一些管理思想哲理深邃,永世传承。本文拟重点介绍儒、兵、道、法四大家的管理思想,萃其精华,以对现代社会生活有所借鉴与启迪。关键词: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借鉴1引言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绝,是由其自身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其所具备的时代特点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主体,并吸收了游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逐渐形成的,是既恬静、和平又积极进取的文化,而包容、承顺则成了此种文化的核心特征。也正因为中华文化能够承顺前代、包容外来,所以她才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在这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管理思想便是一朵晶莹剔透、翻滚涤荡的浪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总起来说分两大类。其中一类属于宏观管理的治国学。所谓的治国学就是探讨治国方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终极目标,因此其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