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关于《庄子・说剑篇》透露出的武术文化信息

2017-06-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4
转发:0
评论:0
关于《庄子・说剑篇》透露出的武术文化信息,论文关键词:《庄子・说剑篇》;剑士;武术文化;燕赵武术文化论文摘要:以《
  论文关键词:《庄子・说剑篇》;剑士;武术文化;燕赵武术文化
  论文摘要: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考证入手,肯定了该文在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文中所反映出的 战国时期燕赵武术文化发展概貌;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讨论了《庄子・说剑篇》对当今武术文化发展的积极启发意义。

  在中国文化的浩瀚星空中,《庄子》无疑是奇特而光辉的巨星之一,它对秦汉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成就,在先秦著作中,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庄子》一书中,亦包含有丰富的与传统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庄子・说剑篇》中提出的“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的用剑之道,对后世武术理论的发展更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庄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哲理和文学方面的阐述,对于该书中蕴含的丰富的武术文化内容的阐发却极为有限,即使是著名的《庄子・说剑篇》,当前的有关理论也还主要局限在“用剑之道”等局部的认识层面上,把《庄子・说剑篇》作为独立的篇章进行全面武术文化探讨的专门研究,目前仍似没有。这对于博大精深的《庄子》理论的阐扬和历史悠久的武术文化的发展而言,都不能不说是一个“暂时的遗憾”。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拟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力图阐述其中富含的武术文化内容,揭示《庄子・说剑篇》的武术文化研究价值,并对当前武术文化的发展进行探讨。 
  1 关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
  今本的《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庄子・说剑篇》列于杂篇。目前,关于庄子的姓名、籍贯、生平、著作等都仍存在一定争论,《庄子》外篇和杂篇皆有庄子后学所为之疑。庄子的生卒年代,史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能够据以判断的主要文献资料,一是《 史记》的大概说明,二是《庄子》的有关内证等。对《史记》的研究表明,“庄子大概主要活动于公元前370一前324或者前301年。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间坐标,并不能以此确定庄子的生卒年,其生卒年显然需要向前向后推”;根据《庄子》的内证研究,“庄子之卒最早不得早于赵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至迟不得晚于宋之亡(公元前286年)”;近代学者关于庄子生卒年的各种主要观点中,马叙伦的公元前369一前286年之说则较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统观以上各种论断,我们可以产生这样一种认识:庄子在有生之年与赵惠文王的相见应该存在着历史年代上的可能性;因此,《庄子・说剑篇》系庄子所作,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历史可能;而无论如何,《庄子・说剑篇》中所反映的赵惠文王时期的历史风貌都应该是具有相当信度的。这也就为我们透过《庄子・说剑篇》,探讨当时的武术文化状况提供了可能。
  2《庄子・说剑篇》对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庄子・说剑篇》中保存了一些 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剑的形制方面的重要资料。赵惠文王见到庄子时问道:“夫子所御剑长短何如?”庄子日:“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然后,分别以“锋”、“锷”、“脊”、“镡”、“铗”等剑的不同部位为喻,向赵王描述了治国理天下的道理。这些内容,至少可以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长剑已开始出现并得到了普及,而且至迟在赵惠文王时期剑的形制已经定型。而这种状况又是战国时步战逐渐代替以戈、矛等长兵为主的车战,从而需要相应短兵的出现,同时冶炼技术的发展又使铁兵取代铜兵的实现成为可能。“春秋时代的剑一般在50cm左右,个别也有60cm稍长者;而战国剑则常常在70~100厘米左右,个别还有长达100cm以上者。长短变化如此显著,非常引人注目。”剑身的加长必然带动技术的变化,长短剑并存的格局积极地促进了剑术的丰富和提高,“锋”、“锷”、“脊”、“镡”、“铗”等剑的不同部位名称的出现,则标志着剑的形制已趋于定型。“从春秋末期到两汉间的数百年间,长短剑并世而存,出现了风行海内的‘击剑热’.形成了为士大夫所尊从的‘剑崇拜’,这个时期可称为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庄子・说剑篇》里,庄子借用斗剑的道理来劝说赵惠文王放弃“日夜相击于前”的斗剑,励精图治,治国兴邦。其关于剑术的阐述异常精辟一一“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短短数言,不仅反映出当时的斗剑技术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而且体现出对斗剑经验的深刻领会和技战术理论方面的深入总结。“这段击剑要领,被视为武术技击理论的纲领,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击剑,可以看成是整个武术的一种战略战术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故卖破绽,诱敌来攻,因敌应变,后发制人,夺取胜利。这是中国武术的基本理论之一,至今仍是指导武术发展的重要原则。”
  3《庄子・说剑篇》所反映出的燕赵武术文化发展
  《庄子・说剑篇》描述的大背景是战国赵惠文王时期的赵国,从其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内容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有关燕赵武术文化的一些基本情况。
  3.1尚武好勇、性情耿烈的燕赵剑士
  燕赵武术文化是在燕赵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地方武术文化。燕赵区域的主体是南至黄河,东临大海,西抵太行山,北以燕山山脉为界这样的一个四至范围。燕赵区域在文化上的特征就是慷慨悲歌,好气任侠。历史上,燕赵区域的人们擅长骑射,惯见刀兵,性情耿烈,尚武好勇,具有不同于中原、关陇,又不同于齐鲁、江南等地的特点。而这一点,在《庄子・说剑篇》中也得到了鲜明体现。文中描写赵惠文王有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这些剑士身着独特的衣服,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圆瞪双目,声大气粗,见面时互相用语言攻诘责难;他们在斗剑时“上斩颈领,下决肝肺”,虽“死伤者岁百余人”仍“日夜相击于前”,且“好之不厌”,表现出英勇无畏的气概;剑士们性情刚烈,受到怠慢,便纷纷自杀而死,“皆服毙其处也”。这些剑士的性情豪行,基本反映了当时燕赵武术人士的真实特点。

  3.2“侠”的出现与娱乐性武术竞技活动
  “士”是先秦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群体,是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长于勇力与武艺的特殊阶层。他们平时为卿大夫家臣,战时则执干戈卫社稷,并无严格的文武之分。春秋末期,士阶层开始分化。惮用力者归“儒”,好用力者归“侠”,即儒者专于文,侠者专于武J。《庄子・说剑篇》中,赵惠文王门下三千剑客以及“剑士”名称的出现,表明当时养士之风的盛行,并积极促进了“侠”的产生和发展。被称为“私剑”、“剑士”的侠士们,见义勇为,敢为知已者死,他们以剑技受人恩荫并为之效命,因为其肩负的任务而不能不专心于剑术武技的演练,并在不断的“斗剑”交流中总结完善,从而积极推动了剑术在技术层面上的提高,并形成了理论方面的积累。这也是《庄子・说剑篇》中能够提出“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的精妙剑术理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在这种历史大环境下,任侠尚武之风在战国时期遂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燕赵大地上因而上演了一曲曲“豫让吞金”、“荆轲刺秦”等雄壮的“慷慨悲歌”。
  从《庄子・说剑篇》中赵惠文王喜欢“斗剑”娱乐的内容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武术文化的发展中已出现了以娱乐为主的竞技性武术表演活动,至少在赵惠文王时期,以“斗剑”为主的娱乐性武术竞技活动在燕赵地区已相当流行。庄子“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赵惠文王听庄子“后发先至”的剑论后,“令设戏请夫子”,“校剑士七日,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见庄子”。从此处描写中可知当时的斗剑已有较为完备的体制,有了专门的剑服、正规的选拔制度和明确的比赛方法,而且斗剑活动规格相当高,大型的斗剑活动还常要以“戏”等娱乐活动作铺垫,深受官方重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武术与以集体阵战为主要特征的 军事武技已有了很大区别,以“斗剑”为代表的各种娱乐性武术竞技活动,逐渐促进了各种以个体活动为主要表现特征的武术技术形态的发展,并有力地推动了军事武艺与民间武术的分途。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妨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武术的整体发展特征通过《庄子・说剑篇》这个窗口,在燕赵武术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3.3燕赵剑士衣冠特征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在《庄子・说剑篇》中,太子介绍当时剑士时说道:“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嗔目而语难,王乃悦之。”根据这些描述,可以大略看出当时燕赵剑士的服饰特征,即剑士们都蓬着头发低垂帽子,系粗实的冠缨,穿短后的上衣,赵惠文王对于这种服饰特征似乎还比较欣赏。“从总的情况看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体育风尚深受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具有深厚的军事色彩。一些民间体育活动如剑道、射艺、角力等都是直接从军事体育活动转变演化而来,并间接为战争服务。”《庄子・说剑篇》中描写的燕赵剑士的这种衣冠特征,显然有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印记。“降至距今二千七百年左右的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炎黄子孙们的服装制度已经基本形成。宽松舒适的袍服和裙裳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但是在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铁骑的压力下.一个不善于骑马的民族被迫跨上了马背,北方民族服装的短小紧窄、结实便利,也深深吸引着有志改革的中原人士。公元前302年发生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并不仅仅是对华夏传统服装和骑射的冲击,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的变革,汲取北方民族尚武强悍、勇于战斗的精神,同时,也是民族武术交流的典型例证。”赵惠文王作为赵武灵王的儿子和王位继承者,公元前298年即位,赵惠文王时期的燕赵武术文化不可能不保留有“胡服骑射”的改革痕迹。这就难怪赵惠文王会十分喜欢“斗剑”,并且对身着“仿胡”服饰的剑士们欣赏有加了。透过《庄子・说剑篇》中关于燕赵剑士的服饰特征的内容,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二千三百年前发生的那场意义深远的冲破重阻、尚武自新运动,身着“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的尚武好勇、性情耿烈的燕赵剑士们,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在慷慨激越的燕赵大地上,亲身见证和实践了一场中国服装史上的盛大交流,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进步,武术发展史上的民族融汇,中华民族史上的革新图强。《庄子・说剑篇》就像一面蒙上了一层历史风尘的明镜,轻轻一擦,便显现出一段燕赵武术文化萌生、成长的历程,一幅中国武术文化发展、演变的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于《庄子・说剑篇》透露出的武术文化信息
论文关键词:《庄子・说剑篇》;剑士;武术文化;燕赵武术文化论文摘要: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考证入手,肯定了该文在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文中所反映出的战国时期燕赵武术文化发展概貌;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讨论了《庄子・说剑篇》对当今武术文化发展的积极启发意义。在中国文化的浩瀚星空中,《庄子》无疑是奇特而光辉的巨星之一,它对秦汉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成就,在先秦著作中,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庄子》一书中,亦包含有丰富的与传统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庄子・说剑篇》中提出的“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的用剑之道,对后世武术理论的发展更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庄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哲理和文学方面的阐述,对于该书中蕴含的丰富的武术文化内容...
· 武术谚语[武技篇]
意到气到力到发于根,顺于中,达于梢以假乱真,诱敌深入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形断意连,势断气连前俯后仰,其势不劲。左侧右依,皆身之病身如驽弓,拳如箭射人先射马聚气成力,以气催力,吐气发力含而不露,神态舒展似守非守,勿忘勿助,若存若亡猫窜,狗闪,蛇鹰眼学拳容易改拳难打拳不怕,怕拳不打。拳来闪避,拳去追踪对方打来身如球,拧走转身莫停留,进如盘蛇吸食走,刚柔相济着意求退是假退,真退是败。步步向前,天下无敌出手大多对上身,手足到时方为真。一势三手才称妙,手肘膝腿鬼神惊远则手足上中下,近则肩肘背胯膝远则拳打脚踢,近则擒拿抱就摔远用手,近用肘。宁换十手,不换一肘三拳难挡一掌,三掌难挡一肘,三肘难挡一尖,三尖难挡一指久练自化,熟能生神操练不按体中用,休到终期艺难精要想散手会,还得二人喂先以心使身,后乃身从心能动能静,拳道之圣。动而不静,拳道之病打中寓跌,跌中寓打手从脚边起,...
· 武术谚语[学艺篇]
功夫者,工夫也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深功出巧匠,苦练出真功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增力,夏天增气场上一分钟,场下百日功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久练为功,搁下稀松一日不练自已知道,两日不练行家知道,三日不练利巴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若要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早鼓越敲越响,拳越练越精进功如同春蚕吐丝,退功如同流水即逝,学拳三年,丢拳三天有功夫的象拨拉,脚常踢打舍本求末瞎胡闹,循序渐进最为高正楷未精,休要骤学草书;拳路没熟,休想迅速神化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艺成才,苦练成功少年习武正当时老年习武未为迟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好名师出高徒,明师出高徒学无老少,达者为师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不经一,不长一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艺在师,学艺在徒师父不过领路人,巧妙全在自用心,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教不严,拳必歪;学不专,拳必滥河深静...
· 庄子的生平简介关于庄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两千多年来,庄子的存在即一直是个谜,一个漫无际涯,云诡波谲,惊心动魄的谜。在庄子的世界里,可以一会上天一会入地。在他的世界里,有住在天池的大鱼,一个翻腾能把天池的水给打翻;也有抟扶摇直上九重云霄的大鹏,展开的翅膀能够遮天蔽日。他的世界总是波诡云谲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世界是个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世界。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有特色的人物。庄子比较特殊,他不像孔子、孟子,人们能够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而庄子似乎来无影去无踪的样子,人们似乎知道一些关于他的行踪,又对他一无所知。庄子,名周,生卒年失考,据说与孟子是同一时期的人,曾经做过漆园吏。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人将庄子和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一生自由且洒脱,他不愿意像鱼池里被善待的鱼儿,更愿意做个在泥水里拖着尾巴优哉游哉的乌龟。他出生的年代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得天马行空,他的思想也被人看作是“消极”,而对世间事物无...
· 庄子的生平简介关于庄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两千多年来,庄子的存在即一直是个谜,一个漫无际涯,云诡波谲,惊心动魄的谜。在庄子的世界里,可以一会上天一会入地。在他的世界里,有住在天池的大鱼,一个翻腾能把天池的水给打翻;也有抟扶摇直上九重云霄的大鹏,展开的翅膀能够遮天蔽日。他的世界总是波诡云谲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世界是个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世界。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有特色的人物。庄子比较特殊,他不像孔子、孟子,人们能够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而庄子似乎来无影去无踪的样子,人们似乎知道一些关于他的行踪,又对他一无所知。庄子,名周,生卒年失考,据说与孟子是同一时期的人,曾经做过漆园吏。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人将庄子和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一生自由且洒脱,他不愿意像鱼池里被善待的鱼儿,更愿意做个在泥水里拖着尾巴优哉游哉的乌龟。他出生的年代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得天马行空,他的思想也被人看作是“消极”,而对世间事物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