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九九重阳节溯源

2017-06-0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6
转发:0
评论:0
九九重阳节溯源,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 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 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节令琐谈》马大勇编著金城出版社)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萧放着中华书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九九重阳节溯源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汉代,《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
· 重阳节长安溯源
重阳节长安溯源朱文杰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之说。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故人们常在此日祭祖、倡导敬老。有专家考证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南朝吴均《续齐谐记》中“关于桓景重阳日携家人登高躲灾避祸”的记载。而事实上,《长安志》中有汉代京城长安九月九日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另外,汉代刘歆《杂记》中有“汉高祖刘邦……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九月九日佩荣英,食饵(即重阳糕),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的记载;而且,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曰:“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而“汉武赐萸囊”即指西...
· 九九重阳节对联大全
上联:菊花金秋傲霜下联:梅花隆冬斗雪上联:年年重九胜春光下联:年年有度喜重阳上联:夏至酉逢三伏热下联:重阳戊遇一冬晴上联:黄菊绮风村酒熟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上联:年高喜赏登高节下联:秋老还添不老春上联:话旧他乡曾作客下联:登高佳节倍思亲上联:登高喜度老年节下联:赏秋畅饮菊花酒上联:乌帽凌风,参军举止下联:白衣送酒,处士风流上联:败兴无端,满城风雨下联:登高何处,插鬓茱萸上联:高阁滕王,何人赋就下联:曲江学士,此日齐来上联:习射谈经,天高地爽下联:佩萸插菊,人寿花香上联:双庆临门,家庆欣逢国庆下联:三阳播彩,小阳喜叠重阳
· 2018年“九九重阳节”由来与习俗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赏菊饮菊花酒在每年菊花盛开的重阳节人们一直保留着重阳节饮菊酒的习俗。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
· 九九重阳节,各地重阳习俗传统探索
每年重阳节时间上都是农历的九月初九日这一天,而在公历上每年的时间往往不一样,今年是10月4日,恰逢国庆假期,重阳这个民俗日子搭在国庆长假中倒是也平添了几分重阳民俗登高游玩的氛围,从重阳节传统民俗上来看,各地主要的风俗习惯大多以登高、祭祖、敬老为主题展开,但各地因地方风俗习惯不同,在地方上还是会有不少细微上的民俗侧重及差异。从古代来看,重阳节名字由来上多是和《易经》有关,在古籍中有云“阳爻为九”,而因为易经的文化的影响在古时候人们也常把“六”定为阴数,而“九”则为阳数,指代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而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则九九归一,故谓“重阳”,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古人也常认为重阳是一个吉祥且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们从古籍中探寻和重阳节相关的点点滴滴,重阳节中的大多习俗都是在历史中不断变化而来,从起源上来讲,重阳节的节日和上古时期人们对天象的崇拜以及原始的信仰、祭祀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分的联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