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华夏各民族是如何大融合的

2017-05-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1
转发:0
评论:0
华夏各民族是如何大融合的,        中华民族在患难中融合,源于公元前2700年至前2200年的大洪水

       

       中华民族在患难中融合,源于公元前2700年至前2200年的大洪水,炎黄时代,中国各部族进入大发展时期,不断交流与融合,但因为生产力相对落后,尚未真正形成统一的民族,到前2200年前后,在不断迁移、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由大舜所代表的华族与大禹所代表的夏族的民族大联合最终完成了华夏民族的统一。

       华,象形字,花的形状,引申为光彩绚丽等,但华之所以能代表中华民族,是与有虞氏舜帝有关,舜名字为重华,舜字本义为一种蔓类植物,花开遍地相连,故有重华之名,后人传说舜帝重瞳,即瞳孔双层,光彩异常,故称重华,应属附会。

       舜部族是古代东夷白虎(即虞)部的一支,居住在鲁西泰山南北,后因洪水,经豫东通道(南北都为海水侵入,孤岛山东只在这一沼泽地区与中原相接)西行,北面受到南太行山共工炎帝部族、西部受到嵩山鲧部夏族的阻拦,只能在豫中东虞城一带发展,再后来联手山西地区的陶唐氏黄帝部族击败共工、鲧部族,才得以向西发展壮大。

      舜部族是洪水期东夷民族劫余的精华,在制陶、畜牧狩猎、农业等领域都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平,加上先与陶唐部族联手击败共工、鲧等部族,北驱穷奇黄帝族,南逐三苗炎帝族,又联手夏族替代陶唐氏势力,终于占据中原最强势地位,成为华夏盟主,华族位处九州之中,故称中华。

 

      虞舜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洪水面前,促进各族最大程度的融合,领导各族与洪水抗争,所以“虞朝”虽然短暂,但功勋盖世,因而虞舜之名“华”就成为民族品牌为后代铭记,中国人崇虎为动物之王,就象总以华族为首一样。

      夏,象形字,头、双手、双腿构成的人形,本义指大人(与大的意义完全相同),类似今天的“山东大汉”。

      夏,能代表中华民族,是因为以大禹为代表的夏族能象大舜为代表的华族一样,领导各族战胜洪水,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夏禹等同于大禹。

      古代夏人属东夷龟蛇部的一支,居于今鲁南一带,世代擅长治水(如修、熙、台骀等),洪水期西迁山西,长期居于汾河中下游一带,建立早期的西夏国。

      陶唐氏尧部族崛起后,因洪水从河北中部迁入山西,占据西夏北部地区而有“唐伐西夏”致使西夏亡国;夏部族被挤压到运城盆地一带后,持续南下河洛九州,后来缔造出鲧、禹等治水英雄。

      陶唐氏后期,夏族自西向东发展,与自东向西发展的有虞氏华族结盟,和陶唐氏鼎足而立,并最终继有虞氏之后建立华夏联盟国家夏朝;后,是东夷民族继皇、昊、帝、大之后对于领袖人物的尊称,夏后即夏王、夏族首领,跟后世所称“大人”类似,但地位更近于“大王”。

 

      迄今鲁南仍称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为“大”或“大大”,而秦晋之间因为是夏族早期和晚期根据地在历史上被称为大夏。

      由于夏王朝是在与华族联手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华族与夏族在整个夏朝共同兴衰进退,华族后裔的商族与夏族分支的周族又相继立国,虞夏商周四代的华夏联盟存在了整整两千年,所以把中国称为华夏,把民族称为华夏、中华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古历史简介中国华夏各民族是怎样大融合的
中华民族在患难中融合,源于公元前2700年至前2200年的大洪水,炎黄时代,中国各部族进入大发展时期,不断交流与融合,但因为生产力相对落后,尚未真正形成统一的民族,到前2200年前后,在不断迁移、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由大舜所代表的华族与大禹所代表的夏族的民族大联合最终完成了华夏民族的统一。华,象形字,花的形状,引申为光彩绚丽等,但华之所以能代表中华民族,是与有虞氏舜帝有关,舜名字为重华,舜字本义为一种蔓类植物,花开遍地相连,故有重华之名,后人传说舜帝重瞳,即瞳孔双层,光彩异常,故称重华,应属附会。舜部族是古代东夷白虎(即虞)部的一支,居住在鲁西泰山南北,后因洪水,经豫东通道(南北都为海水侵入,孤岛山东只在这一沼泽地区与中原相接)西行,北面受到南太行山共工炎帝部族、西部受到嵩山鲧部夏族的阻拦,只能在豫中东虞城一带发展,再后来联手山西地区的陶唐氏黄帝部族击败共工、鲧部族,才得以向西发展壮大。舜...
· 华夏文明是如何传承的?华夏文明的起源在哪里?
华夏文明是如何传承的?华夏文明的起源在哪里?华夏也可称之为“夏”或是“诸夏”等等。这是古代居住在中原一代地区居民的自称。大约在5000年前,在黄河中下游,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着非常多的部落,这其中就包含了炎帝与黄帝的部落。而炎帝与黄帝部落,在后期通过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进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华夏文明”。据史书记载,在“三皇五帝”之中,“五帝”的首位就是黄帝,所以,后人就把黄帝称作了华夏族的始祖。在黄帝之后,就出现了:帝喾、唐尧、夏禹等人。大禹是轩辕黄帝的嫡系,是夏后氏族部落的领袖。因为他治水有功,从舜那里继承了王位,并在诸侯的拥戴之下,成为中原各部落的共主,之后,更是以阳城为都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作为中央王朝,它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的王室,在血缘上有一定的宗法关系,在政治上也维持着分封关系,在经济上更有着贡赋的关系,这也构成了夏朝的核心领土范围:西起河...
· 姓氏——是古代贵与贱的标识,民族大融合的见证
姓氏——贵与贱的标识姓氏还是贵与贱的标识。在先秦时期,姓氏只属于周天子、诸侯国君、大夫和士阶层,奴隶们是不配享有氏称的。只是后来随着部分奴隶逐渐获得人身自由才有了以专业技术为氏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具有等级制的规定,使姓氏本身就具有了高低贵贱之意。当然,由于姓和氏在血缘关系上还代表了和周天子的亲疏远近,同姓国、异姓国、庶姓国的不同等,同时又由于国别的大小贫富存亡等因素,因而这些以国为氏的姓氏本身也有贵贱之别。秦汉以来,姓氏合一,从天子至平民均有姓氏。似乎姓氏没有了贵贱之别,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另外一种形式的以姓氏标明的贵贱旋即产生,而且相沿成习,它左右了社会,左右了政治,历时很久才渐衰退,这就是门阀制度。门阀制度始于西汉末,历东汉至魏晋南北朝而极盛。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姓氏具有高低贵贱之别,望族大姓可左右政治、世代高宦。结果,在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官吏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
· 先秦之前的民族大融合:中国最早的同化和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神州大地中原地区除了华夏儿女之外,四方还有诸多强敌如豺狼虎豹般环伺,例如匈奴、戎、越等这些彪悍的少数民族政权。有道是不打不相识,打架也是算一种主动的交流方式,总比谁都不理谁强,夫妻天天吵架没准还越吵越恩爱。于是通过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中国人先秦时代是这么认为的:“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你是天子册封的诸侯,你用夷礼,学习少数民族,大家就把你看成蛮夷。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时就被看成蛮夷之人。但是客观上来说,以前汉人的服装是最笨拙的,宽袍大袖,那个大袖子能钻进一个人去,穿上那个衣服一上街,勤劳的清洁工都得下岗。上衣下裳,成年男女也是穿开裆裤的。裤,胫衣也,护腿的,相当于长筒袜。这种服装设计既不便于生产,又不便于战斗。人家少数民族窄衣小袖,死裆裤,生产战斗能力都是汉族人所不能及。最后汉族人还是把自己的传统服装放弃...
· 伏羲女娲在各民族中的流传表明了民族间的融合、团结与和谐
伏羲女娲在各民族中的流传表明了民族间的融合、团结与和谐中华民族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历经沧桑,经过了数不清的分离和融合,当抛却政治因素,蓦然回顾历史,会发现大家原是血脉相连同根生,这是任何力量都割不断的中华民族同源共祖的历史现实。伏羲女娲的传说,正是这一铁的事实的证明!1、伏羲女娲传说在各民族中的流传是民族间团结、融合的见证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古代几个主要的华夏族和夷狄民族差不多都是龙图腾的民族。他还说,古代的匈奴族也有以龙为图腾的风俗。匈奴每年祭龙三次,名曰“龙祠”;龙祠时,首领们会议国家大事叫“龙会”;祭祀龙的地方叫龙城。[36]陶阳等先生说,以伏羲女娲为始祖型的神话,在苗族、仡佬族、仫佬族等民族中都有流传。[37]对伏羲女娲的崇拜与对龙的崇拜,意义实为一体。新疆出土大量的伏羲女娲图像。其中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伏羲女娲交尾图,伏羲就生有两撇人的胡须,服饰也带有族的衣着特色。[38]说明族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