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2017-05-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05
转发:0
评论:0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在徽州,祠堂、民居、牌坊,统称“古建三绝”,民居毋庸置疑是村庄的主体,牌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在徽州,祠堂、民居、牌坊,统称“古建三绝”,民居毋庸置疑是村庄的主体,牌坊则为村落之点睛,宏伟壮观的祠堂置于村中显赫位置,其追远报本的祖先灵位,望而生畏的族规家法,聚族而居的族群关怀,物态、直观地向族人展示着宗族的荣耀、威严和温暖,理所当然地成了村落的神经中枢,恒久地构筑并渲染着徽州宗法治理制度的社会氛围。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如今,徽州大地上仍然矗立着千百座祠堂,有的恢弘如初,有的风烛残年,有的已是残墙断壁。虽然它们都已不具宗法治理的初始功能,但却也不失为一面镜子,映射出一个个古村落的荣辱兴衰,记录着徽州社会的发展历程,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尤为凸显。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歙县杞梓里镇英坑村位于浙皖交界、白际山脉东起点“老尖”山之下,村庄四周环山,仅有一条狭窄的山谷与外界相通,古人诗云:“绝境诚如别有天,居民屋舍景依然。晋桃源处今何在?我却将疑是锦川”。据传,盛唐时期,该村始有人迹,现可考证的历史至少八百年以上,如2015年出土的四块墓碑记载:“庚山甲胡亮同王氏于至大庚戌造此寿宫子子孙孙兴旺卦拍高匠建德吕文旺潘子成”,即立碑时间为1310年。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一个宗祠的存续总是与姓氏的迁徙紧密相连,目前,英坑村基本为黄姓居住,据残存的《黄氏族谱》记载,英坑黄姓于元末明初自遂安县(今浙江淳安)梓桐源黄村迁入,明朝初期,迁居现址,并始建宗祠,清乾隆壬寅年(1782年)扩建“叙伦堂”成现规模。然清咸丰年间(据史料记载,约为1861年4月),“粤匪(即太平军)扰乱江南,吾村栋宇,半化灰尘,族内人丁,祗存什一”,叙伦堂惨遭兵燹,《黄氏族谱》及祠内物什荡然无存。所幸宗祠骨架尚在,并于民国25年(1936年)得以重修恢复。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叙伦堂规模宏大,基址前卑后高,宽五丈四尺,深拾壹丈有零,高近三丈,五间三进,壹百零六柱脚,柒拾余横梁,柱圆梁方,雕梁画栋,蔚为壮观。祠堂前厅游廊疏旷,明堂阔大,甬道堂皇,八字门楼,悬“两文元、一翰林”匾额。中进额悬“叙伦堂”匾牌,左右楹联分别为“承楚国之脉以衍庆太湖凤舞龙蟠地脉钟灵开世业”、“昭霸公之传而流芳锦里兰芬桂馥人文挺秀大家声”,尽显中原大家风范。献柱高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尽染儒家文化的浓烈气息。后进较前高差约四尺,尽显高旷威严,悬“春晖永幕”四字,中有两墙,左供太子为主坛,右为幼室。享堂前有石板栏杆,首块为功德碑,据其记载,英坑祖先六兄弟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分(即古人“六艺”,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祠堂由“乐分”“御分”“书分”子孙捐资修建。石碑长约三尺,宽约两尺,阳刻碑文,在徽州古代碑刻中极为罕见,可谓英坑祖先留下的稀世瑰宝。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有关叙伦堂的奥秘还在于一些传说之中,据传,黄姓入驻时,一老木匠养的一条狗天天徘徊于这一荒地,乐不思蜀,遂选址修祠此处。这与黄姓先祖——淳安县梓桐镇黄村黄氏宗祠前的“狗敦石”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传说谁也无法印证,但却也有“货真价实”的,据传,叙伦堂可忌“红丧日”(音),英坑祠堂自其建成以来,村中还无妇女殁于难产的。

传说多少有些迷信,但叙伦堂的另一异象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偌大一个祠堂,即使是关门闭户几个月,也见不到半点蜘蛛网,哪怕是沾满厚厚尘埃的梁柱旮旯之间。况且,祠堂建筑所用木材仅是普通杉木、松木、枫香树、香榧树而已,都不具有驱虫的功能。

这些灵异现象有待科学去考究了。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尽管如此,上世纪六十年代,叙伦堂也未能逃脱“破四旧”的厄运,再遭“兵”燹,观音菩萨等一切“封建残留”,再次被洗劫一空,只是“粤匪”换成了“红卫兵”而已。之后,仅剩躯壳的祠堂先为“粮站”所用,后成小学校舍,再后来,风吹雨淋,日渐枯萎。

于我而言,对祠堂的所有记忆,仅是儿时在后进“享堂”里读书的景象。朗朗的读书声在空旷的祠堂显得格外清脆,却也并不能给幽深的祠堂增添多少生机,倒是那些胆大的孩子,从“教室”后墙门洞里,爬进尘封已久祭祀台,拿出漆黑的祖宗牌位,给年幼的心理抹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在历史的轮回中,叙伦堂走过了从“精神家园”到“封建残留”,再到“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历程。公元2016年,叙伦堂终于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并由政府投入资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虽然修复的仅是祠堂的框架,甚至没有完全“修旧如旧”,那些代表先人教化功能的楹联牌匾、族规家训尚未恢复,那些洒落在民间甚至永远消失的祠内陈设物件还未找回,但对于文物修复,且是叙伦堂近五百年历史上首次享受这一国家行为,本身就是浓墨重彩一笔。故以记之。

歙县英坑黄氏宗祠“叙伦堂”的荣辱兴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歙县萌坑凌氏宗祠
安徽歙县萌坑凌氏宗祠是歙县文物保护单位。萌坑是歙县霞坑镇洪琴村的一个只有百余户人家的自然小村。在歙县的古村落中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知名度。被誉为乡村壁画博物馆,村里有黄山地区最多的乡村壁画,被人誉为最萌的古村落。过水口到村口,有两座老宅神清气爽,一为凌氏宗祠,一为是关帝庙。走入里面,萌坑六百年的村史仿佛在这儿能读出点风采。歙县淩氏始祖是三国孙权手下大将淩统的十三世孙淩安(在歙州为官)。萌坑淩氏是洪琴淩氏初祖务本公的三、四子后人。看牌匾“凌”字多了一点,这里面有着大讲究,说法有三:一是皇帝御赐,二是凌姓官员后代,三是守陵人;究竟是其一还是其二、三。村里老人只笑不语。
· 石潭村叙伦堂
祠堂名,位于歙县石潭村。为吴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初,清代曾维修。五楹三进,通面阔15米,进深45米。因中进有大小梁100根,故又名"百梁厅"。由于地处山谷,地基有限,大门前即为小巷,不留广场,门厅内外廊入深亦较浅,不足8米,门楼低矮。中进入深14米多,高大宽敞。前天并宽9.35米,深6.6米,足够采光。中进前廊轩棚在双步梁上设莲花盘斗,立瓜柱一对,上承大檐仿,每间枋上再承一对小梁,梁上置金柱。枋与小梁相接处,装倒挂花插,配上枋下雕作的垫木和梁下雕花雀替,非常精美。后进因靠山,台基较高,虽无楼,其侧立面与中进亦相衬。现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石潭村叙伦堂
祠堂名,位于歙县石潭村。为吴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初,清代曾维修。五楹三进,通面阔15米,进深45米。因中进有大小梁100根,故又名"百梁厅"。由于地处山谷,地基有限,大门前即为小巷,不留广场,门厅内外廊入深亦较浅,不足8米,门楼低矮。中进入深14米多,高大宽敞。前天并宽9.35米,深6.6米,足够采光。中进前廊轩棚在双步梁上设莲花盘斗,立瓜柱一对,上承大檐仿,每间枋上再承一对小梁,梁上置金柱。枋与小梁相接处,装倒挂花插,配上枋下雕作的垫木和梁下雕花雀替,非常精美。后进因靠山,台基较高,虽无楼,其侧立面与中进亦相衬。现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江西兴国县小春王氏叙伦堂记
昔有虞氏命契为司徒,掌邦教,敷五伦,而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分昭矣,乃知伦也者。自天子以至庶人,名当率性而行,毋容矫,於其际,三代以下,人一心浮伪习尚委靡,遂有悖伦弃礼,流荡而不知底止者,盖由於庭帏之间,长傲饬非,自幼习惯,一倡百和,既而渐成风俗。此管蔡鹗之加,太丘义门之旌,彼岂非各随其行之仁暴所致哉。易曰:君子n上下定民志舜明物察伦,立人伦之极可监矣。小春王氏房祠,其规模周围八角,名其堂曰叙伦,悬额於中,余至其地,怪而问之,夫上下左右,截然不紊者伦也,尊卑长幼,各按其位者叙伦也。今子祠以八角名,其欲叙伦也得乎,族之老者答曰,大人不观伏羲文王之画挂乎,先天圆图,乾南坤北后天方图,乾西北为父,坤西南为母,长子震位居东,父天母地,饬然不紊其序,予房宇之以八角表诸此耳予曰,嘻得之矣。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八角者,阴阳所自起,人伦所由立也。家人有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
· 安徽-黄山市-歙县方瑞英
方瑞英(1931.11~)女,歙县忠堂人。教授。1953年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毕业,留校任教。现任药学系药理教研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药物研究所所长,兼任浙江省药学会副理事长,《现代应用药学》杂志副主编。科研成果“草药肌松剂八角枫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获卫生部及浙江省科委优秀科研成果奖,国家级新药“长效睾酮制剂十一酸-注射液”已经卫生部批准投产。编著有《方泳涛医案》,合编有《药理学实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