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志史料记载——周姓出自姬姓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阳,将汝州封给了他儿子姬唐、姬烈和另一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后来就成了梁姓、周姓、汝姓的始祖。
出自汝州的周有四个源,但均自姬姓。《百家姓》姓氏起源,周姓:一、周平王儿子烈封在汝州,当地人称他周家,便以周为姓。 二、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将赧王废为庶人,王族亦称为周氏。据《中华姓氏通史·周姓》,周姓起源一是周朝周平王的儿子姬烈,他被封于汝州,当地人称他为周家,于是其子孙以周为姓。(其二与汝州无关略。)
姬烈周。姬烈的周邑,初封汝州时期国家相对稳定,父亲姬宜臼在位五十年,给姬烈造就了好的环境。姬烈治国有方,国势强大,人口增长很快,后裔非常旺盛,形成了周氏家族历史上最大的望族——汝南望族。
赧王周。东周末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还分成“东周”和“西周’,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时秦国已攻占了韩、魏、赵三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忧心忡忡中度日.这时,楚国想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展,派使者请姬延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公元前256年,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会合,一起出击。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西周公无功而回。秦军借机攻下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负黍(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后,直扑东周王城。姬延只好率领臣下和宗室,到祖庙哭拜了一番,之后亲自带着家眷、图册和西周公一道去秦军军营投降。秦昭襄王受降,封他为周公,命令他居住于梁城(就是姬唐的原封地),并夺去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宝器。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惮狐周。是西周公姬咎及后人的周。秦将周赧王封梁地时,将西周公姬咎迁惮狐聚(庙下乡西南)这个小地方姬咎家人和邑人也就姓周了。姬处死,国除,惮狐周就成了平民,归秦设置的梁县管理。
阳人周。东周国末代君主靖公姬杰,没有参与周赧王的抗秦计划,秦找不到理由灭东周。赧王降秦后,姬杰代为天子。公元前249年,姬杰与诸侯谋伐秦,秦王获悉,立即派吕不韦统领10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7邑,东周王朝最后残余被铲除。由于姬杰是投降,秦王迁东周公姬杰于阳人聚(今庙下官庄北古城村一带)这个小邑,以奉周祀。姬杰族人及邑人就也姓周。姬杰死后,国除,阳人周姓成为平民,归梁县管辖。
汝州的周姓均出自姬姓,为周天子姓,这里的周均称为汝南周。秦时,有汝州的周姓人迁往江苏沛县。汉时汝州的周燕迁往山东任太守。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周姓人也卷入其中,于是湖北、江西、江苏等地有了周姓人活动的足迹。如晋代,有周访任江西浔阳梁州刺史。南朝宋有周毅在江西临川郡任太守之职。隋唐时,周姓有了大范围的分布与发展。唐初,随着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周姓族人有加入者,此为周姓最初入闽者。唐僖宗时,又有周姓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而后移居广东者。这一时期,周姓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地区。宋元时期,周姓人最为显著的特点仍是南迁,以致于此期周姓名人多出于南方,如哲学家周敦颐、词人周邦彦、音韵学家周德清等。周敦颐产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湖南道州人,曾为家族作《汝南周氏宗谱》序:“氏以国者,周自平王少子烈得姓,始此矣。蠃氏迁鼎,既著版图,溢宇内汝南称最,繇汝徙楚南道州。”说明他也认可汝州的周。明清时期,是周姓发展中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台湾、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了周姓人居住。据记载,明初周正行五兄弟从江西迁到贵州麻阳。清初有福建人周延郡入台,广东人周朝德居于台湾。此时,周姓可谓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今日周姓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所占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地区。
客家文化网《客家姓氏.周》则说:东周始迁时的汝州,就是后来河南的汝南地区,“汝南”二字对周姓的意义,真是重大深远无比:代表了他们诞生、成长、茁壮的过程,也明示了他们血缘上的依归。汝南周氏人以“爱莲”为堂号,以“汝州世泽,细柳家声”为其堂联。现在汝南县现认为汝南周在他们哪里,是不且实际的。东周时周天子势力衰退,直接管理的封地只有洛阳周围,哪时的汝南是楚国地,周天子不可能也不敢把自已的儿子封到楚国的地方。
周姓在《百家姓》里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