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老谱帮助让凤竹谢氏找到自己的祖居地
近日,在竹山村委会,熟悉本村历史的谢礼枝、谢洪照两位老先生,以及热衷于村族谱资料搜集和整理的谢满堂、谢满球兄弟等向记者介绍该村历史渊源。
谢满堂、谢满球兄弟已编好了本房的谱系,请人誊抄成房谱,并且制作了一幅宗族大吊线图表。谢满球将图表铺在村委会大厅里,足有四平方米面积,十分显眼。因为热心本族历史文脉,但对本村祖先源流非常了解。他手拿红外线小手电向我们娓娓介绍。
经请教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先生,谢氏入莞始祖拱宸公最初落脚的地方石崇巷应该是现在莞城内的石涌街。旧时莞城有处地方叫“宝树留坊”,相传明代谢氏族人曾在此开办学塾,“宝树”源自于“谢家宝树”的名句②,“宝树留坊”(谐音流芳)因为得名。
记者翻查有关旧地图发现,在民国陈伯陶所编的《东莞县志》内有一幅东莞城内地图,在今天石涌街的位置,清末民初分为石涌一甲、二甲、三甲、四甲四个区域。其西北面有到涌,到涌出城外,穿北城墙,穿城墙之门为保障关,与北城门并列。保障关前,有桥跨到涌,麻石建造,桥栏麻石刻“拱宸”二字。记者推测,这里的“拱宸”二字与谢氏始祖之号有密切关系。据手抄本《谢氏族谱》(实为竹山谢氏房谱)记载,南宋“始祖谢君玄字崇德,原号广仁,后雍正九年(1731)重修东坑祠堂,始题神主更号拱宸以表公之德也,原配崔氏,续配伦氏。”而谢洪照老伯也说过,解放前在莞城卖麻街(今大西路)尚有谢氏祖屋,他小时候还在那住过,因为在农忙时,竹山的谢氏族人会到莞城去帮人家割禾。后因谢李两姓发生大械斗,牵连十多条村,于是就将莞城祖屋卖掉以作资用。
莞城石涌街
我们知道,古人有“名”③有“字”有“号”,《颜氏家训》:“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名与字的取法是有密切关系的,而古人的号与名、字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甫”是美男子,即“子美”,而“少陵野老”是他自取的号。因他祖籍襄阳古称少陵之地。
回到“拱宸”两字,宸是帝王居住处,引申为王位、王权,“拱宸”就是拱卫皇权的意思,亦即表示臣子对最高统治者的忠心。古人取号时亦有根据所居地名地貌的,如东坑角社苏氏始祖苏东坡,“东坡”这个号就是其被贬湖北黄冈时以其所居地名起的“东坡居士”;又如常平周氏始祖周敦颐,号“濂溪”。因他晚年隐居庐山莲花峰下一溪边,以故里濂溪取名,世称“濂溪先生”。同样道理,东莞谢姓始祖谢君玄因所居地石崇巷附近有拱宸桥,故以“拱宸”二字作自己的号。
南宋三世祖谢章祥迁居东坑草塘的这一支族人经800多年的繁衍,日益壮大,今天谢姓已经是东坑第一大姓。自南宋至现代,人才辈出,在古代,明代有举人谢良翰,清代有进士谢琳(字他山,草塘人),举人谢文琬、谢荩臣、谢纪常等,特别是井美人谢荩臣,著有《生春草堂吟草》,存诗100多首,传颂至今。及至近代,有草塘人谢景丸(1868—1952),为东莞民国四大名医之一;新门楼人谢志光是我国现代放射学创始人之一,首创的“谢氏位”至今仍为国内外医学工作者所采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涌现了谢星南、谢金重、谢阳光、谢晓东等一批革命先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