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姓氏——皇权威势的多棱镜,族姓寻根的渠流

2017-03-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7
转发:0
评论:0
姓氏——皇权威势的多棱镜,族姓寻根的渠流,姓氏——皇权威势的多棱镜   姓氏有时还体现了政治意志,体现了统治者的奖惩,也有

姓氏——皇权威势的多棱镜

    姓氏有时还体现了政治意志,体现了统治者的奖惩,也有时表现了人们对皇权的畏惧和不安。为表恩宠和奖惩,皇帝有时赐姓给臣子,有时是赐国姓,也有时赐别姓。唐朝时,徐、朱邪、鲜于等姓因有功被赐国姓李,还有汉代郦食其因向刘邦献计有功,被刘邦封为广野君,并赐姓“食其”(此例是赐别姓),以上为因褒奖而赐姓。另外,还有因惩罚而赐恶姓的情况。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曾令豫章王综受命督军,镇守彭城,与魏将安丰王元延明相持。时间久了,两军仍对峙,梁武王令王综退兵,综怕退兵后受到责难,就投降了魏将元延明。梁武帝闻讯大怒下令削去综的爵位,并把他的姓改为悖氏。除此外,蛸、莽、闻人、蝮等也属恶氏。另有些姓氏是因其它政治原因而改的。如东汉著名的隐士严子陵。严子陵本姓庄,应叫庄子陵,因避东汉明帝刘庄之讳而改姓“严”,另外,荀姓在汉代曾被改为孙,是避汉室帝刘洵(谐音)讳等等。姓氏中还有因避祸而改的。如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受宫刑,他的两个儿子便改姓后隐居乡里。哥哥在“司马”之“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竖,改姓“同”,故而当地“冯”、“同”为同姓。

姓氏——皇权威势的多棱镜,族姓寻根的渠流

六、姓氏——族姓寻根的渠流

    全世界的华人都自称炎黄子孙,即以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祖。这是一种对同一文化渊源的认同意识与寻根情结。而这种寻根意识最终则以姓氏为渠流达到百川归海,种姓一统。

    在今天华人使用的几千个汉姓中,都能从古姓中找到它的渊薮。司马迁著《史记》,认为天下同姓,天下一家。无论华夏族,还是东、南、西、北的夷、蛮、狄(即少数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根同一系,本出一源。这虽然是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但无疑也说明了整个中华民族之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历代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都认同这种关系。《魏书》开篇即论述了一番鲜卑族与黄帝的关系:“黄帝有子25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于白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原来鲜卑族出自黄帝之子昌意。辽、金、元、清都也推崇中原文化,认同炎黄祖先。这在那些少数民族统治者来讲,虽然也是一种旨在消灭民族隔阂的政治策略,但他的所作所为对于民族之间的融合,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建构,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以上是各民族之寻根,至于百家百姓,又自有其源流,而认祖归宗又须借助姓氏谱系为渠流。

    中国人的姓氏历史悠久,每一姓氏都有自己专门的家族生命史。中国的家谱,导源于上古,延续于当代,上至帝系,下至百姓,各有谱牒。背井离乡的千千万万的游子正是靠着姓氏谱系连通他们与同宗族人的血脉,找到自己的生命本源和文化之根。在海外,只要有华人聚集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有“同姓宗亲会”,他们不分贫富,不问亲疏,旨在体恤互助,共同发展,这其实正是中华民族亲和力、凝聚力的具体体现。他们还连属大陆同姓宗族,认祖归宗,捐资助学,共办实业,造福桑梓,这对于民族统一大业,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都是起促进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满族姓氏寻根辞典》出版发行
哈尔滨新闻网讯(记者刘茜艾)本报记者赵力费时10年的心血之作——《满族姓氏寻根辞典》一书,近日由辽宁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满族姓氏源远流长,所存的相关资料却极其有限,大多湮没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如今,相当多的满族人找不到自己原有的姓氏、族源、世居地,更不知道自己先人的事迹。对于满族人来讲,姓氏寻根,不仅是现代人的“原始情结”,而且也是一次家族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的回瞻和双重抢救。赵力通过大量披阅各种文献和调查研究,搜集涉及到满族的“老姓”超过1400个,相对应的“汉字姓”600多个。此书广泛收录了历史文献、民间文稿中有关满族姓氏的内容,为目前满族姓氏寻根信息量最大的专门辞书,由满族汉姓及其来源、满族老姓全录、觉罗氏与满族八大姓、满族世居地古今对照、满族八旗详表五个部分组成。通过本书,若找到了自己的老姓,就基本找到了自己的族源;循着老姓,上可了解先祖的业绩,下可明了不同汉姓下的本氏族成员。《...
· 回族姓氏的分布文化
西北地区是我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做为中国回族第一大姓马姓,在这里表现的尤为突出。根据宁夏固原县(包括今彭阳县)户籍调查,回族马姓占总人口的1/3。西北除了较多的马姓外,在百家姓内,还保留了许多回族的传统姓氏和稀僻姓氏,这一点应引起回族姓氏研究的注意,这对回族族源的研究是有探索意义的。例如:阿、讷、塔、纳、哈、虎、沙、喇、宝、和、贴、鲜、计、水,亢、仁、且、腊、百、花、冶、妥、黑、佑、拜、咸、茹、顿、芥、海、消、铁、笪,轿,密、查,朝、雒,踏、剡等姓氏。在这些姓氏中,有许多是汉姓也没有的,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姓氏的数量,也为回族姓氏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回族的姓氏文化影响下,其不同姓氏也分布在了不同地区。河南及中原一带历史上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回族形成后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姓氏,温、安,金,李、艾、宛、米、牧、闻、狄、黑,朱、满、买、左、盖、刁、皇、皇甫,逮、来,褚、虎、展、党...
· 回族姓氏的分布文化
西北地区是我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做为中国回族第一大姓马姓,在这里表现的尤为突出。根据宁夏固原县(包括今彭阳县)户籍调查,回族马姓占总人口的1/3。西北除了较多的马姓外,在百家姓内,还保留了许多回族的传统姓氏和稀僻姓氏,这一点应引起回族姓氏研究的注意,这对回族族源的研究是有探索意义的。例如:阿、讷、塔、纳、哈、虎、沙、喇、宝、和、贴、鲜、计、水,亢、仁、且、腊、百、花、冶、妥、黑、佑、拜、咸、茹、顿、芥、海、消、铁、笪,轿,密、查,朝、雒,踏、剡等姓氏。在这些姓氏中,有许多是汉姓也没有的,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姓氏的数量,也为回族姓氏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回族的姓氏文化影响下,其不同姓氏也分布在了不同地区。河南及中原一带历史上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回族形成后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姓氏,温、安,金,李、艾、宛、米、牧、闻、狄、黑,朱、满、买、左、盖、刁、皇、皇甫,逮、来,褚、虎、展、党...
· 符姓的满族姓氏是什么
符姓的满族姓氏是什么满族的姓氏与属于哪个旗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八旗只是个军政机构,就好象现代的各大军区。如今在一个军区里的人员可以有这个姓也可以有那个姓,在清朝时候也是一样的。八旗组织当中有众多满族姓氏,目前能够统计到的满族固有姓氏(指满语老姓)有大约700多个。可以想见当时700多个姓被分配在八个军区当中,平均每个旗内的满族老姓至少有上百个之多。清朝政府也不可能专门为一个姓氏而成立一个旗。无论是满语老姓还是民国以后改的汉姓,都属于一个家族的名称,是家族的私事。而八旗相当于军区,是由清政府建立的国家军事部门。满族的姓与八旗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现代的居民身份证与政府单位公章,二者互不相干。所以,满族的一个姓绝不可能专门对应什么旗。您对满族姓氏的理解也许来源于当代清宫戏中“XX旗XX氏”这样的说法,而事实上那都是根本不了解历史的当代导演编剧们凭空想象的,只是台词而已,并非历史真实。满族单姓多为民国...
· 满族姓氏
概论满族的姓名分为哈拉(hala,姓氏)与格布(gebu,名字)两部分。清代满族的习俗中,在称呼一个人的姓名时,称名不称姓,也就是不会直接称呼他的哈拉。这往往使汉人误以为满人没有姓氏,或是把满人名字的一部分当成姓氏。在满族传统中,姓氏主要来自哈拉与穆昆。哈拉,汉译为姓。另一个名词,穆昆,汉译为氏,经常与哈拉同时使用。哈拉为部族最早的起源共祖,同一个哈拉之间,有不能通婚的禁忌。哈拉的由来,或源自于地名,或源自于居地的河流,或源自古老的图腾或传说。穆昆则为同一个哈拉,移居不同地区之后,形成的新氏族集团。举例来说,瓜尔佳氏是满族的一个传统哈拉,根据居住地区不同,分成苏完瓜尔佳、安图瓜尔佳等,这为穆昆。哈拉为氏族本支,而穆昆为支系。随着时代发展,哈拉与穆昆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改变。哈拉为旧的氏族,而穆昆慢慢成为一个新的氏族单位。通婚禁忌改为存在穆昆之中,在进行祭祀等活动时,也以穆昆为单位。至清代,满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