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无锡唐氏家族的慈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2017-03-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2
转发:0
评论:0
无锡唐氏家族的慈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无锡近代工商企业家、慈善理念和慈善行为,可以以唐氏家族为例加以剖视,以深化对其内

无锡近代工商企业家、慈善理念和慈善行为,可以以唐氏家族为例加以剖视,以深化对其内涵和特征的认识,从而为现实的道德体系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近代无锡唐氏家族的慈善实践,遍及这一家族的多个支派、房系,从晚清、民国时期到当今,前后延续已四五代人。而与无锡唐氏联宗的太仓唐文治,晚年长期执教于无锡,尤为关注唐氏家族的创业育人,在这方面留下了相当丰富的记述。透过唐文治先生为无锡唐氏家族所写的家传、寿序、哀辞、碑铭等,可以看到无锡唐氏家族慈善理念的那些闪光之点。


弥合公平
中国传统慈善理念的核心在于“积善积德”,即通过行善,帮助别人,积累功德,从而获得冥冥之中的神明的肯定,护佑行善者本人及其后人的幸福,称为“福荫”、“福报”。其本质仍然出于“为己”。而唐氏家族的慈善理念,已经超越传统,更多地具有“公平”、“责任”等近代因素。在他们看来,“天地之大,人犹有憾,惟在善人有以弭之,为人生之天职”。造物生人本身应该是公平的,但因为社会人事的争夺,会造成种种错动和分化,这就需要志士仁人挺身而出,加以弥合,还天地间一个公平。特别是生当季世,战乱灾祸频现,“士人君子……所负责任,惟以救人命为先务之急”。所以,唐氏等近代慈善家,特别强调“损己之有余,以弥人之不足”,每当各地发生水旱凶荒,有人陷于艰难困苦之中,他们就会“绕室彷徨,甚至兄弟对泣,相誓必尽心竭力而后已”。为了赈灾救人,不仅捐款捐物,而且放弃科举考试、放弃舒适的生活,常年奔波在荒凉苦寒之地,乃至置生死于度外。这完全是出于一种自觉自为的责任感、使命感,“其劳心焦思发于天命之本性、自然之良知”。

无锡唐氏家族的慈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自奉简约
近代无锡慈善家虽然为赈济危难、救助贫困而慷慨解囊,一掷万金,但自己的生活却相当俭朴。唐桐卿在安东任教谕时,因为土地贫瘠,学田每年收获仅有杂粮数十石。其夫人孙氏“屑麦糜粟,一麻一豆,咸当其用”。粗糙的麦麸难以适口,她一面反复糅合,取用其相对柔韧的部分,一面增加豆豉、酱醋等调料,按南方口味加以烹调,唐桐卿甘之如饴。唐氏家族前后几代人,都是“勤俭持家,节衣缩食”,“布衣素食,深屏浮华”。唐申伯及其夫人蔡氏生活过于淡泊,其子淞源几次提议用餐增加菜肴,都被父母亲回绝。他们说:过去曾祖父母树立的朴素家风,现在还常常在梦中重现,“岂可改易常度乎”?唐保谦60岁时,特地把子孙们叫到跟前说:人世间困难贫乏之人这么多,我的意愿是捐自己的有余,赡他人之不足。我现在作一个决定,“生勿称庆,死勿靡丧,作为家箴”,你们都必须记着,不得违背。他70岁时把家中准备祝寿的钱全数捐出,用以赈灾,并决定设立慈善基金,“将岁息之半永充义举”。

不辞艰辛
慈善救济不仅要捐出钱财,而且在赈灾行动中还常常历经艰难和风险。1898年(戊戌)淮徐海三州大水,灾民大批难逃,唐桐卿闻讯捐出积存的400缗俸禄钱,并命儿子宗愈星夜赶回无锡向族人求助,又向苏沪常镇等处绅商募得4万两银,用于救灾。运米救灾的船行至漕河受阻,唐桐卿焦急之下一夜之间须发白了一半。第二年(己亥)冬,山东沿海暴风雪,他筹备棉衣数万件,命儿子走陆路先行去灾区,查实受灾情况和救济户数,自己护送满载的货船走海道送往日照港,沿途10多天,“风涛万险中,不谷食者旬余”。再一年(庚子),关中大饥,唐桐卿又募集40万两银,冒雪入秦,“披榛莽,探洞穴”,赈灾山区二州八县,“足迹非所不至”,真所谓“饥寒颠踣,极人间劳瘁不敢辞”。至民国时期,更是灾害迭至,常常是“甲赈未竟,乙赈丙赈继之”。1914年(甲寅),泗阳、涟水雪灾,唐郛郑冒雪走穷乡,风餐露宿不说,还几度遭遇土匪持枪抢粮,但他临危不惧,最终把粮食送到了灾民手中。知情者“叹为坚苦卓绝,他人莫能及”。两年后(丙辰),黑龙江告灾,他前往施赈,天寒地冻,冰雪没踝,朔风砭肌骨,“颠踣饥渴,中风几殆”。幸好儿子毓源“裹粮持药,追踪出关”,在其悉心照料之下,才得以活着回到家乡。而越明年(丁巳),北方几省遭遇水灾,他又乘着小船去静海、沧州,救人于屋顶树梢。接连几个月,与他同行的儿子返回时面色黧黑,家人几乎不敢相认。他们所秉持的信念正是:“勇往趋事,不避艰险,但冀灾黎得生,身非所惜。”

无锡唐氏家族的慈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勿为人知
唐氏家族在从事慈善救济时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不居功、不求名誉,“为善而深隐其名,不使人传播”,“见义勇为且闇然不求人知”。唐子良每当乡人遭遇水旱凶荒、伤病灾厄时,他私下访得无力摆脱灾难的人,都会登门送去银钱若干。受到救助者惊讶不已,他就说:我以前借过你的钱,年月久你忘了,我可不敢忘记,现在我将本息一并还你,理所应当。事后别人知道了这事,当面问他,他却“坚称绝无其事”。其子唐保谦、唐申伯也是这样,一生“以乐善赈恤为怀,无一日倦怠”,但每次都要嘱咐合作者不要宣扬,“韬晦不令人知”。唐保谦赈济崇明水灾,独自捐资万两有余,在灾区颂声载道,当地士绅发起为他建立生祠,他严加拒绝。其基本理念是:“君子闇然,恶其著也。”唐申伯也常说:“凡人行善,若制衣然,宜为里,勿为表。”因为作表容易受到污损,首先破败。在豫陕赈灾中,唐申伯是首倡者,又是幕后的主要主持人,倾尽全力但从不出头露面。两年后陕县再次受灾,他这时已重病在床,但仍惦念着赈灾的安排。子侄辈劝他安心养病,不要过多操心,他发怒道:你们不赶紧组织救灾,我就停医停药!直到会中同仁出发前往灾区才安下心来。而当代他主持赈灾的张子振、蓝仲和完成任务归来时,他已处于弥留之际,听到消息长叹一声说:“吾一息尚存,幸闻豫赈告成,死可瞑目。”唐文治对此发出由衷的赞叹:“仁人之言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矣。”

合力而为
近代无锡慈善家的慈善行为,注重合力而为、合作成事。早期的义举善举,主要依托义庄、善堂进行。唐氏家族从常州到无锡,“首以私田拨庄产以为倡”,兴立义庄,并积极谋划、协调管理,集合众人之力,以不断完善并得以持久。唐子良在严家桥创设施棺会,为穷乡僻壤贫困无助者死后装殓安葬,即采用做会的方式,劝乡人参与,每户出一会或半会不等,每会仅为制钱百文,其余都由唐家承担,就是本着“相与图成”的宗旨。唐桐卿在北方救灾,也争取当地官府、士绅的支持,赈灾完成时将结余的粮款设立常平仓,“以善其后”,用以劝导当地人合力增强抗灾救灾能力。民国时期,近代性的慈善组织开始出现,唐氏企业家主持并任主要出资者的为溥仁慈善会和红卍字会无锡分会,这是抗战前无锡最活跃并延续到战后的民间慈善组织,“因持久不易,爰偕同志协力同心相与维持”。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太仓浏河为日军袭击之地,大批百姓房屋为战火所毁。唐文治亲自赴沪,与太仓同乡一起设立救济所,为父老乡亲筹款重建家园,求援于唐保谦。唐保谦问:先生能自筹一点吗?唐文治实际已把手头的现金全数捐出,但还是答应说可以捐一千银元。唐保谦就说:我帮您合成一万元,作为募集资金的倡导。这既推举唐文治领衔,以增强募捐的号召力;又体现众人参与、合力成事的精神,最终收到良好效果。此外,唐保谦还倡议设立慈善基金,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利息收入用作慈善义举,这就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和更高的组织程度。

取信于民
1906 年,淮河流域淫雨成灾,受灾民众数以十万计,纷纷南下就食,集结在安东城中者就有8 万多人。当局者采取的措施是拦阻和遣散,导致民情激愤。灾民们都说:政府的许诺不足信,一定要面见唐公桐卿,听他一句话就是饿死也不后悔。当时唐桐卿刚从湘中6 县救灾回来,患病卧床,听说后勉强起床,由人搀扶着去见灾民。灾民们正在酝酿暴动,见到唐桐卿后都安静下来听他讲话。在唐桐卿努力下,募集到10 万缗钱,终于把淮北灾民安定下来。唐桐卿之所以在百姓中有着如此高的信誉,是因为他“精神已与灾黎接”,从心意上体恤百姓,而不是把他们仅仅当作接受恩赐的对象。而这种心意精神,又体现于切实有效的赈济行动之中。唐桐卿的儿子慕潮,继承父亲的遗志,一心从事赈灾工作,从1914 年至1929 年的15 年间,共计施赈11 个省,100 多个县,从濒死之地救活的受灾民众达百万人。而唐氏家族的几个支系、几代人中,几乎每一家都有相类似的经历和作为。每一次救灾活动后或年度工作结束时,均刊印征信录,将募捐情况和用款情况一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也由此树立慈善组织的良好公信力。他们这种仁义守信的精神,还体现于经商办厂的实践和日常的处事为人之中,一代一代都教育子弟,必须待人真诚、信守道义,“权度斗量必公必平,毋侵渔朘削”。到上世纪20~30 年代,随着社会需求增加,他们的慈善事业又有新的提升,开始向着教育、医疗领域扩展。唐纪云除了参与赈灾救济,还出任无锡孤儿院院长,在出资之外,并负责教养管理等具体院务;同时担任普仁医院董事,补助经费不足,支持对贫困者免费施诊给药;又任辅仁中学校董,是创办时的主要出资人之一,对奖励贫寒子弟尤为注重。唐文治主政的国学专修学校,原由孙鹤卿任经济校董,承担主要的日常经费。孙鹤卿去世后,即由唐保谦出任经济校董,也是倾力相助。因为教育体制的原因,国专一度陷于困境,连唐文治都已“心灰意沮”,打算放弃。而唐保谦、蔡缄三两人慨然劝慰,不仅为学校提供经济资助,而且给办学者以精神上的支持,唐文治叹为“克己之良箴”。唐保谦去世时,双目失明的唐文治亲往吊唁,听到“穷乡茆屋、鳏寡茕独、颠连无告之氓奔走巷哭”,连普通百姓都在说:“一个大好人走了啊。”唐文治于是感叹说:“君积德之厚,有以感人于无穷也。”

在近代,人们都称,大江南北实业之发达,首推无锡、南通;“至于善举,锡邑更不居人后,标光所至,屡传口碑”,在当时国内城市中堪称首屈一指。这一时期无锡慈善家,包括工商实业家和慈善工作者、志愿者,以自己的理念和行为,培育了内涵丰富的慈善文化。这是前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道德精神遗产,继承并弘扬这份文化遗产,将为新时期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谐树立一根实在的标杆,同时也注入一股充盈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去糟取精,郑氏家族家训值得我们发扬
家庭教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种教育形式,它对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的巩固与发展,促进古代各类学校的产生与进步,形成民族文化传统和家庭道德观念,都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据可靠的文献记载,我国古代家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周初期。据《尚书·无逸》记载,周公还政于侄子周成王之后,担心成王贪图享乐,荒废政事,便撰写了《无逸》篇,告诫成王不要耽于享乐,要“先知稼穑之艰难”“知小人之依”。这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家教文献。我国古代家教的内容非常广泛,在重视读书学习的同时,也很注重思想修养,涉及“做人”“成长”等各个方面。德育居首位“孝悌”为核心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强调德育首位,以“孝悌”为核心,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培养孝悌之德不仅成为“齐家”的需要,而且成为“国治”的基本素质要求。另外,遵从血缘宗法制度的积...
· 值得我们学习的艾氏;五不抱怨父母
1、不抱怨父母无能没有人是万能的,也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费尽心力把我们养育成人,很不容易,我们要感恩父母辛苦生、养了我们。不要抱怨说“爸爸应该是怎样的爸爸,妈妈应该是怎样的妈妈”,应该真诚地说:“我接受,你们就是这样;我接受,是我选择了你们;我享受你们给予我的一切。”孝敬父母"五不怨",作为子女的你懂多少?2、不抱怨父母啰嗦父母比我们先来世上,他们先学取经验、照顾自己,再诞生我们。当我们出生,用自己余生的心力来照顾我们成了父母自愿选择的命运:嘱我们穿衣,教我们吃饭,盼我们平安……只有真爱你的人才会去啰嗦你,父母绝不会去啰嗦一个与他们无关的人。孝敬父母"五不怨",作为子女的你懂多少?3、不抱怨父母抱怨父母抱怨我们,只是不满足我们现在。当我们做得够好时,他们渴望我们更好!他们不是为自己,或许他们在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或许他们在工作上非常辛苦...
· 遂平的孝义文化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2015年1月16日,河南省文物考古专家来到遂平,对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祥卧冰求鲤遗址进行考察。在对祠、墓、碑实地勘察和有关故事、传说、歌谣等认真了解后,期望王祥孝义文化能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利用,继续奏响孝义歌。“卧冰求鲤”出自东晋新蔡(今驻马店市新蔡县)人干宝《搜神记》,说的是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因冰厚砸不开,他就脱去衣服趴在冰面上,用体温化开一个洞,终于捕到两条鲤鱼。此事感动了原本心狠的继母,也被后世奉为孝义经典故事,被元代郭居敬收录到《二十四孝》中,并居首位,影响极其深远。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遂平县今天的和兴镇刘店村王庄,捕鱼处即村西万泉河的那个水潭。隋朝时的琅琊王后裔王祥墓碑和民国三年墓碑及祠堂、坟墓等就在王庄。古代王祥大孝子,今有新正随足迹;少小亚红学前人,遂平大地弘正气。这是对遂平古今传承孝义文化的真实写照。王祥处于战乱频繁的三国时代,实显难能可贵;而从土改至...
· 值得我们借鉴的家族文化,重视家教的王氏
数千年前,孔夫子为后人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学而优则仕。"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士人学习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从政为官,报效国家;而从政以后,又用自己的人仕之道教育后代,要求他们能像自己一样光耀祖宗。这样,便出现两种性质的教育:一是为了能当官,另则为了保住当官的地位。对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的王姓人来说,教育的第二个性质较前者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是早已获得社会承认的官宦世家。古代王姓人有二十一望之称,实际上是指王姓有二十一个支派,亦即二十一个著名的官世家。各支的开基祖除极个别以军功起家外,无不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正是由于教育的结果。琅邪王氏的王吉、王祥、王览、太原王氏的王允、王昶等人,当初都是著名士人,后来才转化为达官显贵,各自的家族也因此开基。之后,除利用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外,对自己族中的后辈,便是加强做士大夫的培养教育,以保持已经获得的家族地位和名声。以琅邪王氏为例,自西汉王吉...
· 傅氏家族理念
创业理念:意气风发不在一时、持续奋斗才是英雄。财富理念:金钱乃身外之物,成长才能创造大财富。成长理念:使我痛苦者,必须使我强大,所有痛苦都是我人生成长最好的肥料。做人理念:做人要懂知恩感恩,知福惜福。当我没有发展好时,不要自卑,天生我才必有用,当我发展好时,不要狂妄自大,更要谦卑学习。学习理念:当下师为无上师,当下佛为无上佛,敬畏英雄,才能成为英雄。生存理念:适者生存,只要累不死,就要拼命干、全力以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处事理念:当双方利益和名誉发生冲突时,请不要忘了比金钱和名誉更加宝贵的那份彼此帮助过的恩情。为人理念: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才能拥有、大气才有大财。财运理念:人品好、人格好、才能吸引贵人帮助。有贵人相助,就别担心发不了财。士气理念:天天有士气,展我家族雄风。进取理念:学习、思考、执行、结果是干出来的。理财理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把做人做事做好为中心,财富自然水到时渠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