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今天我们来说说端节午文化与原生态理念

2017-03-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9
转发:0
评论:0
今天我们来说说端节午文化与原生态理念,“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法定节假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燕京岁时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法定节假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燕京岁时记》、《荆楚岁时记》] 、汉代《大戴礼》、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明沈榜《宛署杂记》等书籍记载的查考,又从“百度”百科“端午”词条近万字的整理发布来看,笔者认为中国的“端午”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被世人瞩目,其文化内涵有众多的是原生态的。

今天我们来说说端节午文化与原生态理念

  何谓“原生态”,即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例如原生态民歌就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的东西,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又如生老病死,乃为自然规律,是原生态的。但屈原以爱国为信念的死,具有舍小体求大全的刚正气节,这属于民族精神,是原生态理念的提升,是世人的楷模。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其中以兰草汤沐浴去污的浴兰节,比长者为胜的游戏的解粽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的女儿节,用艾叶洗澡驱蚊的端礼节,悬挂菖蒲、艾叶的菖蒲节等,均为因季节所致,春日勃发,夏日盎然,却是人体内存毒素高发表现期,也是“五毒”出现盛兴期,民间即用自然界的植物对躯体细菌滋长和“五毒”出没相克之法,驱邪避毒,其风俗延续至今。这种物物相制自然疗法是典型的“原生态”。
  古人命名一个节日,大都将时间、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具有随机巧合性,不可人为创意性。
  如“端午节”,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按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又名“重午节”;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称之为“天中节”。除此之外,如四季命名、二十四节气与物候、候鸟的循环栖息等,这以时间、物候、物日来命名,不可更改,也是典型的“原生态”。
  又如节日的起源,纪念屈原爱国说,纪念伍子胥信念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古越民族图腾祭祖说,勾践操练水军说纪念,及介子推说等。如果说为了纪念人物和事件是中国端午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情怀,那他们当时的意念及纪念则属于非原生态,即是从精神上给予挖掘,慰藉,影响,传承,随时代发展,具有而不断充实性和艺术性,是品行、素养教育的载体,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文化。那当天“他”或“他们”当天自然发生的人和事是原生态,它具有单一性,时刻性,是不可再演衍性。
  龙的节日说,画龙纹,划龙舟,与龙竞渡;除瘟、驱邪、求吉祥的恶日禁忌说;“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吃粽子、与屈原无关的夏至说,蓄兰沐浴说,这样的文化应该为“原生态”的。
  再说到各地“端午”的习俗,如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这也是中国“端午”独特性的“原生态”。
今天我们来说说端节午文化与原生态理念
  那些有关端午的诗词,传说,俗语,及纪念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艺活动,则是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艺术创新的智慧积淀。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包括原生态的、地域性的、创造性的精神文明食粮。其中原生态的,为最原始的,返璞归真的,不可或改的,它具有遗失性,自燃性,也具有独特性。如植物生长需要的水是天然雨雪水,需要的养料是天然动植物腐败后的无机物,则为原生态,而不是化肥。浴菖蒲,如果被现在的西医药液剂替代,它就会失传,则绎变是非原生态。
  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内涵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也包括原生态的,更多的是经过加工创意性的文化。其实,原生态的具有即瞬性、原始性、独特性,是触发人类灵感创意性文化的基础;艺术、科技的文化借鉴于天然性及人的意志性,利用原生态,超越原生态,更好的完善人类需求的创新思考。原生态的,又有其天然性的艺术性和科技内涵,其表现为随时、随情、随景、随境、切体的凸发义举自发性,它与文化概念内涵是从属的,与创意性艺术是交融的。如果没有原生态的,就无所谓今日的大众文化;反过来说,如今都是原生态的,社会就会停滞在繁华青山绿水、自生自灭的情态之中,就不可有利用再生的技能。原生态需要人类挖掘并呵护,因为原生态的有它的独特性、自燃性、优良性及艺术魅力,是无法用现代创意性的替代。
  总之,中国“端午”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靓丽窗口,它既包括原生态的端午习俗,娱乐活动,驱邪避毒,又包括中华公德、社会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的修养;既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节日,也是人生观、价值观渲染提升的契机。让我们走进“端午”,感悟历史,感悟原生态留给我们新时代的启示,感悟厚重文明给我们的不竭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今天我们说说谌氏族谱《派歌》
《派歌》是谱牒文化产物,是族谱的重要内容。安化谌氏谱式仿于宋贤,派歌创自明祖。明永乐丙子,一甲孝廉谌复初讳志善创修安益谌氏族谱,叙述源流,以祖讳歌曰:谌和为始祖,谅接原仕新,仲兮时鼎鼐,均德至斌孙。为续纶序于子孙后代,从本辈开始又讳歌曰: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传家为孝义,殷世莫欺伦。安益谌氏“派歌”由此而始。俗称志善公派歌。明万历庚子益阳文学绍箕公等续修安益谌氏族谱,此时离首届谱已180多年,人丁已衍生七八代,公认为谱要续,派亦需续。并以《小引》公示在续谱牒中明确接续“派歌”之理由,《小引》云:“谌自养元以来,一传再传,其时远矣,析而又析,其势焕矣,所赖有昭穆不紊,尊卑不渝者,惟派定固尔。奈前派已终(因明两谱均不存无睹,康谱登载的明丙申正式派歌只有“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十字,笔者注)后裔瓞出,苟不接续,必至伦乱。伦一乱,可胜言哉。是谱可从可已,唯派不能已。派既当续,谱亦当修。今采20...
· 今天我们来说说,宋末名人苏东坡他的眼力
有一次,苏轼与关系还不错的谢景温一起在郊外散步,忽然有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了下来,谢景温抬脚就把这只小鸟踢到一旁。苏轼看了这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一定是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已之徒,不可深交。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所以谢景温受到王安石的重用,王安石提拔他任侍御史知杂事一职。后来,他见苏轼与王安石不和,为讨好王安石,便诬陷苏轼运售私盐,企图将苏轼治罪。早年,有个和苏轼过从甚密的人姓章,两个人几乎无话不谈。章任商州令的时候,苏轼任凤翔府节度使判官。一天,两人在山中游玩,游到仙游潭的时候,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座独木桥相通,桥下是万丈深渊。章提出让苏轼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轼不敢。章神色平静轻松走过独木桥,把绳子系在树上,像玩杂技似的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某来此”几个字。苏轼不由抚着他的背长叹道:“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章大笑。苏轼认为,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也...
· 今天我们说说姓氏文化名城江西省府南昌
南昌的建设,绵延不断的姓氏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代表着这座22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乡土情怀和根源归属。在解读南昌姓氏文化中,我们了解了一代代祖先的迁徙史,领略了岁月沧桑的社会风情、时代风云。南昌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那街、那园、那楼、那路……不时会让人们生发“陌生”的感觉。在这张“陌生”的大网里,姓氏却是“老南昌”永远熟悉亲切的字眼。吴氏:六成吴姓人是长沙王后裔吴姓开姓3300多年,是百家姓中较早的姓氏。江西吴氏文史研究会秘书长吴良生告诉记者,“吴”字的本义是大声说话。而“吴”字定义为姓,源于吴泰伯(商末西歧部落领袖古公亶父长子)在荆蛮地区自号“句吴”立国起始。武王定周后分封天下,遂赐吴地人以国为姓。据目前的吴氏宗谱显示,海内外吴氏子孙皆吴泰伯、吴仲雍苗裔,吴氏均源于吴泰伯。吴氏发源地在江苏无锡,吴泰伯后裔返流入赣落居最早的记载,是吴王夫差的...
· 今天我们说说平和县九峰望族,崇福堂曾氏祠堂
九峰的大族有曾、朱二姓,我们实地考察的是曾氏家庙。曾氏家庙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平和二中大门左侧,建于清代明万历元年(1573)。家庙占地面积380平方,坐东向西,由前门、拱形走廊、正堂组成。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梁架间施斗拱。木构架和斗拱雕有150多组雕刻。前中门悬山顶。大门两侧窗棂以“卍”字缕空青石雕图饰。门前一组青石瑞兽抱鼓。曾氏的血缘祖是上古治水的夏禹帝,姒姓,传至他的曾孙少康。帝业中兴,封次子曲烈于鄫(今山东苍山县),曲烈便成了鄫氏始祖。曲烈子孙在鄫相袭了二千年,直到春秋时期鲁襄公六年(—567),鄫为莒所灭,太子鄫巫逃到鲁国,做了鲁国仕卿,他把姓“鄫”去邑为“曾”,从此就成了曾姓。这是曾氏得姓之始,后裔尊曾巫为第一始祖。曾巫生二子,长夭,次夫。夫生阜,阜生点(箴),点为孔门高弟子。点生参,亦师从孔子,得儒学真传,世称曾子。被后世尊为宗圣。曾氏族谱均以他为首派(...
· 今天我们说说唐代的茶圣卢氏名人卢仝
今天我们说说唐代的茶圣卢氏名人卢仝说到“茶圣”,可能有的读者会说,知道啊,茶圣陆羽嘛。不错,不过我们今天说是“唐朝茶圣”--卢仝。有人可能会说了,卢仝啊?不认识,不要紧,跟我一起来诵读这首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不错,这首诗叫做《七碗茶》,作者正是卢仝。卢仝生性爽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屡次遭遇厄运,一生穷困潦倒。他写了《直钩吟》一首,借鱼钩之弯曲嘲讽世道貌岸然之弯曲,期盼文王再世,直道之风能在人世间畅行。诗云“初岁学钓鱼,自谓鱼,自谓鱼易得。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首何时行?”卢仝晚年生活穷困,却又添丁得子,真是喜忧参半,他写的《示添置丁》一诗,把他异常复杂的心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这篇入木三分、竭思传神的力作,是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