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我们应该怎样借鉴家族文化让其根好的传承下去

2017-03-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4
转发:0
评论:0
我们应该怎样借鉴家族文化让其根好的传承下去,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还有不少宗亲和宗亲组织,对于祝氏总谱编纂的意义,认识上有所偏

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还有不少宗亲和宗亲组织,对于祝氏总谱编纂的意义,认识上有所偏差。故不揣冒昧,在此以个人名义与诸君探讨一下家族文化及其传承的问题。
首先,就中华文明而言,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意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重大。儒家传统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汉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两千余年,君臣父子、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般伦理。祖先崇拜,是深入中国人血脉的一种传统信仰。在世界上,虽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的以家教家规闻名的家族,亦有贵族爵位继承的传统,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家族文化传承像中国这样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在中国人的岁时节令中,清明、中元、春节祭祖,亦是家族文化传承的体现。但,我们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需对家族文化的渊源脉络,进行梳理。这就是当代各个姓氏编纂全国性、世界性总谱、统谱的动力所在。
我们应该怎样借鉴家族文化让其根好的传承下去
其次,家族文化,体现一种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我国全国人大已于2005年批准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家族文化是我们所能贡献于世界的、数量庞大、蕴藏丰富的精神遗产。在中国,不同的姓氏,都有着特征显著的精神血脉传承,如孔氏家族的儒家思想和孝道、曾氏家族儒墨结合的德教思想、岳氏家族的精忠报国祖训,等等。在当代,相关姓氏的家规、家训等,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为表里,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王岐山同志在海宁考察时,就对海宁名门望族的家规家训十分感兴趣,认为对其加以整理,有利于廉政文化的建设。编纂《华夏祝氏总谱》,将祝氏不同分支的家规家训等加以整理,提炼出其共同特征,可以加强中华祝氏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共同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提供家族意义上的精神动力。
再次,我国党和政府已经在国家层面,肯定了家族文化传承的意义。早在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就曾联合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时至21世纪,我们已经认识到,家谱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与宗祠、祖坟共同构成了家族文化传承的必要形式。
第四,世界性、全国性的总谱、统谱,是家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指引。鉴于总谱、统谱的特点,不可能把当代所有分支的所有人,都列入进去。但是,总谱、统谱的编纂,对于一个姓氏的相关分支,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动员所有宗亲,穷尽所有力量,对现有的家族渊源、分迁情况进行梳理。从而明确姓氏源流,解决“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二是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学术语言、调查手段的规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各地编修本支家谱形成指导。三是通过对于家族内家规家训的整理,历史人物的整理,提炼出家族精神,形成家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目前,《华夏祝氏总谱》的编纂设想,是在总纲谱部分,叙述祝氏源流,列出统宗世系表,一直到各分支始迁祖。而各个分支世系表,则在相关分卷列出。世系表能够列到什么程度,一定意义上要看各个分支编委会的努力程度,当然,亦与当地宗亲支持程度相关。此外,作为总谱,当然还要涉及家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家族对于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第五,家族文化的传承,需要所有宗亲的共同努力。过去,由于势力的干扰,部分事业有成的宗亲,对于修建祠堂、整修祖坟、编纂家谱,有各种顾虑。但,在传统上,事业有成而做一些事情来光宗耀祖,是古今成功人士都会去做的事情。几天前,周希俭慈善基金会一个监事,也是我同镇的一个老乡,给海宁日报写了一封信,他要捐资100万,在海宁成立一个助学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以他已去世父亲的名字命名。对于当代祝氏的企业家来说,为编修总谱捐资,或提供其他便利,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按照编委会的设想,捐资者将在总谱中列入功德榜,捐资达到一定数量的,将在总谱中安排专版予以介绍。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公报将之称为“流芳百世”,这里,我想指出的是:这不仅是您个人的“流芳百世”,通过对您个人或您企业的介绍,可以使未来的祝氏后人,知道,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曾经有一个先辈,为社会、为家族,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从而以您为榜样,同时,您的功德,也将使得您所在的祝氏分支,在整个家族中,占据更为醒目的地位。而国家有关部门的表态、我国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法规,足以消除您对于参与总谱编修的顾虑。
第六,家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乃至反对的意见,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相关工作是否在一步步推进。一蹴而就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状态。就好比两岸关系,目前并不存在使用武力立即统一的条件,但我们可以通邮、通商、通航,加深两岸同胞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为未来统一创造条件。从我个人的意见来说,并不主张设立祝氏文化研究会,暂时,我们连一个在国家正规学术杂志发表过学术文章的人也没有,文化研究会由谁来研究?其实还是编委会的成员。而研究会是要出成果的,某种意义上需要比已有一定文体规范的总谱编修走得更远。同时,总谱编纂需要统一领导、集中筹划,也不宜形成多个领导机构。所以,在编修过程中,对有关学术问题深入研究,形成足够成果后再考虑是否成立研究会,或许更为合适。当然,在编修过程中,或许需要作为法人的群体与党政有关部门打交道,故需各地已经成立的宗亲组织,有合法的登记,但这只是总谱编修的一个枝节部分。编委会不是党政机构,宗亲会也不是。所以我们可能无法形成如党政机构那样效率,但是,只要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信,我们能够得到的理解、支持,就一定会日益增加。华夏祝氏,也必将为这个时代贡献出一部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为祝氏后人,贡献出一部相对科学、整理完整、脉络清晰的家族精神文献。后期,我们亦将通过当代互联网技术,将总谱电子化并使之可修改、可增补,为当代家谱编修构成新的传承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传承好闵氏家族文化,复兴离我们还远吗?
文化,就是用过去悟了道的圣贤们的遗留下来的文字,化解烦恼、变化身心气质。文化不是摆设,要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化解人生困惑。文化不是文学,不是文凭,而是做人的学问。做人的学问不是知识,而是人格形成。不会赚钱,文化会被认为是空的,但只会赚钱不会做人,是难以保持富贵的,甚至会因为钱带来灾难。会做人,一定会做事,事情做好了,自然有钱赚。会做人不会做事,只能说明做人的学问还没有圆融。在这个商业社会,做人是本,赚钱是末,但得本,不愁末。祖上闵子骞是悟道的高人,虽然历史记载不多,但名列孔子最得意弟子颜回之后,绝非偶然。孔子时代,儒、道是不分家的,孔子是个入世的修行者,是集上古文化的大成者。后世称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当时是没有这样提的。孔子提倡君子的静定修养功夫,君子就是有理想人格的人,理想人格就是智仁勇全面发展到顶级状态。圣人一定是英雄豪杰,英雄豪杰不一定是圣人。英雄可以征服天下,但不能征服自己,圣人则...
· 值得我们借鉴的家族文化,重视家教的王氏
数千年前,孔夫子为后人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学而优则仕。"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士人学习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从政为官,报效国家;而从政以后,又用自己的人仕之道教育后代,要求他们能像自己一样光耀祖宗。这样,便出现两种性质的教育:一是为了能当官,另则为了保住当官的地位。对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的王姓人来说,教育的第二个性质较前者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是早已获得社会承认的官宦世家。古代王姓人有二十一望之称,实际上是指王姓有二十一个支派,亦即二十一个著名的官世家。各支的开基祖除极个别以军功起家外,无不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正是由于教育的结果。琅邪王氏的王吉、王祥、王览、太原王氏的王允、王昶等人,当初都是著名士人,后来才转化为达官显贵,各自的家族也因此开基。之后,除利用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外,对自己族中的后辈,便是加强做士大夫的培养教育,以保持已经获得的家族地位和名声。以琅邪王氏为例,自西汉王吉...
· 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重视时代的创新
文化自信与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召开。这让我们看到的是有关部门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但是,传承传统文化需要的不仅是苦口婆心,还需要现代元素的融入。说到这里,我想说说很是火热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两个文艺节目。现代社会中用渐行渐远来形容古典诗词并不为过,对于朗读来说基本上也是这样的情况。然而,我们看到,就是这两个文艺节目,让诗词回归了,让朗读回来了。这说明什么?不是传统文化没有了市场,而是我们没有为其营造市场。一些传统文化的尴尬,不是它们不够亮丽,没有风采,而是我们的传播方式创新不够,或者商业气息太浓,淹没了它们的亮丽和风采。传承传统文化,我们不妨借鉴各种成功经验,注入更多清新的现代元素。
· 我们应该更好的学习和传承我们自己成传统文化
孔子在《论语》里面有一句话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我们要建立法制社会,父亲包庇儿子,儿子包庇父亲,这还“直在其中”?这不符合法律。所以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合情合理合法,在我们很多人心目中合理合法可以接受,但合情不能接受,认为法律是没有情的。法是不是就不容情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去韩国,想了解一下儒家文化在当下韩国社会中还有什么样的影响。我发现,在他们的法律中对包庇罪怎么处理有这样的规定:如果隐匿者跟你没有血缘关系,根据他的罪状,要判十年;但如果同样的情节发生在和你有血缘的直系亲属之间就可以减刑。这在我们看来有点儿荒唐。但我仔细看他们伤害罪里还有一条,如果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没有亲族的血缘关系的,根据你伤害的轻重判五年,但如果是直系亲属之间的关系,就得判十年。把这两条放在一起看,就可以看到法律的意图:重视亲情。我们都知道韩国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极深,所以我看到这两条后马上就想...
· 在快速发展的我们更应该学习我们的家族文化
有很多传统观念是深入我们血液中的,永远去掉不了。所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完全抛弃,也不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而要把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很多解释应该是古为今用的,所以对传统的选择主动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上,能不能很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方面,这个责任也在我们自己。中国文化的内容都是相通的,我们现在学习它一定要融会贯通。今天有这么多同学来听讲座,让我很感动。同时,我也感觉到年轻人在文化传统的认同、认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但这绝对不是同学们的责任,而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在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是比较缺乏的。在我们同学中间,大部分人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可能多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我们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自强,就一定要拿出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来。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一个生命不仅仅是肉体,还要有精神,而且精神对肉体是起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