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借鉴家族文化让其根好的传承下去
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还有不少宗亲和宗亲组织,对于祝氏总谱编纂的意义,认识上有所偏差。故不揣冒昧,在此以个人名义与诸君探讨一下家族文化及其传承的问题。
首先,就中华文明而言,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意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重大。儒家传统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汉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两千余年,君臣父子、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般伦理。祖先崇拜,是深入中国人血脉的一种传统信仰。在世界上,虽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的以家教家规闻名的家族,亦有贵族爵位继承的传统,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家族文化传承像中国这样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在中国人的岁时节令中,清明、中元、春节祭祖,亦是家族文化传承的体现。但,我们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需对家族文化的渊源脉络,进行梳理。这就是当代各个姓氏编纂全国性、世界性总谱、统谱的动力所在。
其次,家族文化,体现一种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我国全国人大已于2005年批准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家族文化是我们所能贡献于世界的、数量庞大、蕴藏丰富的精神遗产。在中国,不同的姓氏,都有着特征显著的精神血脉传承,如孔氏家族的儒家思想和孝道、曾氏家族儒墨结合的德教思想、岳氏家族的精忠报国祖训,等等。在当代,相关姓氏的家规、家训等,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为表里,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王岐山同志在海宁考察时,就对海宁名门望族的家规家训十分感兴趣,认为对其加以整理,有利于廉政文化的建设。编纂《华夏祝氏总谱》,将祝氏不同分支的家规家训等加以整理,提炼出其共同特征,可以加强中华祝氏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共同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提供家族意义上的精神动力。
再次,我国党和政府已经在国家层面,肯定了家族文化传承的意义。早在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就曾联合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时至21世纪,我们已经认识到,家谱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与宗祠、祖坟共同构成了家族文化传承的必要形式。
第四,世界性、全国性的总谱、统谱,是家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指引。鉴于总谱、统谱的特点,不可能把当代所有分支的所有人,都列入进去。但是,总谱、统谱的编纂,对于一个姓氏的相关分支,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动员所有宗亲,穷尽所有力量,对现有的家族渊源、分迁情况进行梳理。从而明确姓氏源流,解决“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二是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学术语言、调查手段的规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各地编修本支家谱形成指导。三是通过对于家族内家规家训的整理,历史人物的整理,提炼出家族精神,形成家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目前,《华夏祝氏总谱》的编纂设想,是在总纲谱部分,叙述祝氏源流,列出统宗世系表,一直到各分支始迁祖。而各个分支世系表,则在相关分卷列出。世系表能够列到什么程度,一定意义上要看各个分支编委会的努力程度,当然,亦与当地宗亲支持程度相关。此外,作为总谱,当然还要涉及家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家族对于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第五,家族文化的传承,需要所有宗亲的共同努力。过去,由于势力的干扰,部分事业有成的宗亲,对于修建祠堂、整修祖坟、编纂家谱,有各种顾虑。但,在传统上,事业有成而做一些事情来光宗耀祖,是古今成功人士都会去做的事情。几天前,周希俭慈善基金会一个监事,也是我同镇的一个老乡,给海宁日报写了一封信,他要捐资100万,在海宁成立一个助学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以他已去世父亲的名字命名。对于当代祝氏的企业家来说,为编修总谱捐资,或提供其他便利,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按照编委会的设想,捐资者将在总谱中列入功德榜,捐资达到一定数量的,将在总谱中安排专版予以介绍。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公报将之称为“流芳百世”,这里,我想指出的是:这不仅是您个人的“流芳百世”,通过对您个人或您企业的介绍,可以使未来的祝氏后人,知道,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曾经有一个先辈,为社会、为家族,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从而以您为榜样,同时,您的功德,也将使得您所在的祝氏分支,在整个家族中,占据更为醒目的地位。而国家有关部门的表态、我国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法规,足以消除您对于参与总谱编修的顾虑。
第六,家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乃至反对的意见,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相关工作是否在一步步推进。一蹴而就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状态。就好比两岸关系,目前并不存在使用武力立即统一的条件,但我们可以通邮、通商、通航,加深两岸同胞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为未来统一创造条件。从我个人的意见来说,并不主张设立祝氏文化研究会,暂时,我们连一个在国家正规学术杂志发表过学术文章的人也没有,文化研究会由谁来研究?其实还是编委会的成员。而研究会是要出成果的,某种意义上需要比已有一定文体规范的总谱编修走得更远。同时,总谱编纂需要统一领导、集中筹划,也不宜形成多个领导机构。所以,在编修过程中,对有关学术问题深入研究,形成足够成果后再考虑是否成立研究会,或许更为合适。当然,在编修过程中,或许需要作为法人的群体与党政有关部门打交道,故需各地已经成立的宗亲组织,有合法的登记,但这只是总谱编修的一个枝节部分。编委会不是党政机构,宗亲会也不是。所以我们可能无法形成如党政机构那样效率,但是,只要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信,我们能够得到的理解、支持,就一定会日益增加。华夏祝氏,也必将为这个时代贡献出一部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为祝氏后人,贡献出一部相对科学、整理完整、脉络清晰的家族精神文献。后期,我们亦将通过当代互联网技术,将总谱电子化并使之可修改、可增补,为当代家谱编修构成新的传承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