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为您讲述,江西彭泽冯氏宗祠那些您不知道历史故事

2017-02-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01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为您讲述,江西彭泽冯氏宗祠那些您不知道历史故事,冯氏宗祠,坐落在彭泽县马当镇太阳村陶潭,阳光下的冯氏宗祠显得宁静古朴,象一位久历
冯氏宗祠,坐落在彭泽县马当镇太阳村陶潭,阳光下的冯氏宗祠显得宁静古朴,象一位久历沧桑的老人静坐在此, 惯看春花秋月,闲观云卷云舒。今天它依然是那样坦然,正张开她博大的胸怀迎接我们的到来。
    冯氏宗祠三进大堂显得不是很大,但祠外的古老的旗夹石,却异常古韵和质朴,引人注目的是大门上四个字“大树流芳”深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似欲向人们讲诉当年的历史…… 宗祠内是那块青石“门搭头“。据冯氏族人所称:是位大力士,将其扛过来,您看看,近五尺之长,厚达4.到5寸。这么大青石条如何驮得动。就是一块木料也难扛,可见当年这位大力土力大无穷。步入祠堂引人注目的这就是柱墩之上,皆有一块红木塾,据讲:这就是明朝典型的建筑标志,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因为当时安放这样的木块,便不用交税了。老人们讲述了:这里发生的一件真实的故事:“解放前水库上住有一位员外,得过功名,当时村里有人准备挑着银元去彭泽县城交租。员外讲,这么重的挑到县里多不便,不如直接给我!我打个收条给你,就能抵去上交银钱之数!
族谱网为您讲述,江西彭泽冯氏宗祠那些您不知道历史故事
    那人不信,直接挑到彭泽县,县令知道他是陶潭来的,果然对他讲,“你直接将银元挑回去给员外”!可见这员外多牛!国家直接供养,足为当地知名人氏。  当时,有了“功名”建房竖木柱的石墩上放块红木料。这样建宗祠是就不用交税了。可证此事之奇。冯氏宗祠为当年冯氏聚居之地。居今有四百余年历史。明嘉靖年间,族氏始祖文源公由江西浮梁县迁居于此。冯氏宗谱有祥细记载。而大门头上悬的“大树流芳”四字,源于汉光帝冯异将军的故事,宗谱上有明确记载: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征西大将军夏阳侯,人称“大树将军”。在二十八宿名将中排名第七。 冯导是刘秀的第一任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和秘书长。可不要小瞧这个主簿职位,他可是与领导接触最密切的官员,至今也是如此,多少大人物都是从秘书起家的! 国之期有两个著名主簿。一是大才子杨、,这个人确实非常有才华,脑筋也很快,但他聪明过了头,多次在众人面前拆穿曹操的把戏,遭了曹操的忌,曹丞相忍无可忍,最终找个借口把他杀了。另一个主簿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曹操发现他有才能,让他当贴身秘书,算是有知遇之恩了。可司马主簿执掌大权后不思报恩,反而和他两个儿子一起颠覆了曹家政权。
族谱网为您讲述,江西彭泽冯氏宗祠那些您不知道历史故事
     ▶刘秀让冯异当主簿,除了冯异才能出众外,还体现了刘秀对他的信赖,把他划入了心腹范围。看看刘秀最信任的将领。十八宿中,来自颖川的有八个,冯异的排名最靠前。 光武称帝六年后,光武召回远在西线作战的征西大将军冯异,两人已经几年不见,刘秀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冯异。光武身边不少近臣都没见过这位声名赫赫的大将军,于是刘秀指着冯异对众人说:“(冯异)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冯异为人谦虚,从不自我夸耀,出行的时候与别的将军对面相逢,自已的车马当即让路。他带领的部队行止进退都有标志性的旗帜,号令分明,队伍号称整齐 。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坐在一起,总是争说自己的功劳,冯异却常常一个人坐在树下休息,部队里送他个美称“ 大树将军 !他的部下军都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建功立业光耀门门庭!所以汉光武帝特别称赞他。
    其之功德一直为后人所称赞,芳名远传海内个,日本人曾研究中国历史100武将,冯异将军赫然在列!1943年日军侵华,进占马当据和团之太阳山,日军在太阳山安营扎寨,修筑碉堡,需要大批建筑材料。为此已拆掉大量的民房,已毁冯氏二座宗祠,那天一位日本中队长——本田太君骑着东洋大马,正准备拆“冯氏宗祠”本田精通汉学。久仰冯大树之名。见上面写上“大树流芳”。知本族为冯异将军之后,对正欲拆房毁祠的日军,便将手一挥,日军便立马撒退。冯氏宗祠得以保存,这段故事,不令人称奇。 与此相同,只有梁启超此类似故事。在梁启超的故乡广东新会茶坑村,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抗战时期,扫荡的日军经过茶坑村,听说是梁启超故乡,绕道而去,因此保全了整个村庄。
    冯氏宗祠得到保存,祠内的文物得以保护,现在我们还能从那些对联中,看出先人的思想,看出他们修身齐家,诗书传家。勤耕勤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实在人,报效国家报效社会,那种纯朴的思想。冯氏宗神祠联云,教子孙两条正咱惟读惟耕,传子孙一条正路克勤克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明王朝您不知道的那些朱家故事
2016年的清明节,8500多名朱姓游客免费参观了明十三陵景区。这让不少朱家人喜气洋洋地过了一把“皇亲”瘾。然而,614年前,当一名真正的朱家人却是一件头疼的事。从2015年开始,十三陵景区就提出了清明假期对“朱”姓游客免费开放的优惠措施,只需出示身份证件即可免费游览十三陵定陵、长陵、昭陵、神路四大景区,门票合计165元。据景区统计,2015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共免费接待了1000余名“朱”姓游客。而2016年清明小长假,共有8500余名“朱”姓游客享受到了这一优惠政策,是去年的八倍。那一年(1402年)的8月11日,燕王朱棣率领所谓的“靖难兵”攻入南京。原以为固若金汤的京师竟然旦夕之间被攻陷了,走投无路的建文帝朱允炆一把火点燃了皇宫,四年的靖难之役宣告结束。建文帝自己是否与皇宫一道玉石俱焚,至今仍然是一个令野史作家津津乐道的谜团。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父亲是不幸于十年前身故的懿文太子...
· 族谱网讲述,冯氏家族南迁唐河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唐河县祁仪乡,是公认的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的故乡,是冯门望族的兴旺之地。但鲜为人知的是,祁仪乡并非冯氏家族的迁入地,真正的迁入地却在与之毗邻的马振抚乡高庙村。这个信息是马振抚乡村建中心主任刘运启先生提供的。记者和唐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少庚来到刘运启家,赏鉴了印证这一信息真实性的佐证——他收藏的冯家的古旧家具:老式床铺、条几、桌椅板凳等物品。由此,引发了我们探寻冯门望族迁入之谜的马振抚之旅。冯门迁徙之路,一段传奇故事;马振抚乡高庙村,和众多普普通通的山乡村庄一样,人数不多,房舍零落,但草木葱茏,生机勃勃。唯一不同的是,村内有一个磨盘般大小的深坑,格外引人注目。村民们说,这儿原来是一棵百年黄楝树,后来树被放掉,就留下了一个深坑。而这个坑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冯门迁徙的故事。一直致力于冯氏家族缘起研究的刘运启说,冯友兰先生的侄子冯中顶就住在高庙村,现在乡敬老院安度晚年,这里就是冯家祖上从山西高平迁...
· 族谱网为您讲述蒙氏家族的传奇故事
蒙”氏,亦发源于此。和恬村,原名边家城子,地处蒙山腹地。2002年,为纪念蒙恬,改名和恬村。70岁的村民乔良绪对于“蒙氏”起源和蒙恬的故事最为熟悉。相传,周成王时期全国分封土地,其姬姓宗亲(即蒙氏先人)被封为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按照当时的封国界限,现在的蒙阴县南边少部分属于鲁国,北边大部分属于齐国。所以蒙氏先人也可认为是在齐国范围之内。蒙恬的祖父蒙骜原居齐国,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来到秦国,在秦庄襄王时出现在史书中,不断地为秦国征战,后来成为上卿。到秦始皇初年成为了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正是后来蒙恬的裨将王离的祖父)的裨将军参加了秦灭楚之战。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
· 族谱网告诉您温州龙湾的七大秘密,看有您知道的吗
1、龙湾地名由来地名之中往往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地名现龙文化由来已久,离温州不远就有龙泉市与龙游县。龙湾地处东海之滨,北濒瓯江,境内永强平原富饶肥沃,山体势如巨龙蜿蜒。海湾龙蟠,平地卧龙,堪称一方风水宝地。明代先贤王叔杲叹龙湾地理之优越,言:“温之龙,自括西驰,至海而尽,为永嘉场......两江夹龙东汇于海,而岛屿环列,来龙叠嶂”,并赞龙湾人文之兴旺,言:“又适当海之弓,故温之显仕巨室,多产兹土”。姜准在《岐海琐谈》一书中也引用了王叔杲的“温之龙”之说。注:在永嘉场这片地上便有了一个叫“龙湾”的乡村,因其地处瓯江下游海南岸的北部岬角,突入瓯江170米,“适当海之弓”故称为龙湾,是旧时永嘉场海运咽喉之一。2、龙湾人口数据显示至2015年龙湾常住人口为70.84万人。3、最长的公交路线是?龙湾最长的公交路线是48路。48路往返于龙湾大禅寺站和温州双...
· 族谱网为您讲述宁海县西店义门村的邬氏宗祠的历史
先大夫济民集义以成;恩褒自苛铭金版,惠泽于今衍宝桥。这一副对联刻在宁海县西店镇集义村邬氏宗祠的头门石柱上。对联的意思是说,集义村邬氏曾受皇帝恩赐金匾,祖宗功德继续至现在祠堂内的宝桥上。出宁海县城北18公里的西店镇,旧称“西垫”,这里是伸入浙东内陆的象山港的港尾,在这里的甬临公路上可见象山港渔帆点点。在南宋时代(1127~1279年),奉化西邬花明楼邬氏迁入此背山面海的平坡上居住,纵横十里以渔海和缸窑为业,故曾有“十里缸窑邬”之称。南宋咸淳甲戌(1274年),邬氏聚居的紫溪村邬济民首登进士,出资兴建了古驿道上的“集义桥”,桥名取古训“先大夫济民集义以成”之句。此后紫溪村又称“集义村”,至今邬氏聚居的集义村,有300余户,千余人,已传世30多代。集义邬氏后来又有元代余姚州学邬元、明代蓬莱县丞邬定、清代岁贡邬为臣等数十官职。其中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当地灾荒,邬成童捐粮二千石。后又有其子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