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桂城叠滘江头村江氏宗祠

2016-12-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2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桂城叠滘江头村江氏宗祠,江氏宗祠门前的旗杆夹是清末名士江孔殷亲立。开栏语:去年8月,佛山市正式公布第四批
江氏宗祠门前的旗杆夹是清末名士江孔殷亲立。开栏语:去 年8月,佛山市正式公布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新增加的文物保护单位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时间跨度非常大,其中包括古遗址8处,古墓葬23处,古建筑142处,石窟寺及石刻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7处。这其中,有就在老百姓身边的祠堂老屋,也有藏身山野的墓葬石刻,本报记者带你一一寻访,走近这些佛山历史的“传家宝”。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桂城叠滘江头村江氏宗祠
桂城叠滘江头村的两座古老祠堂——江氏大宗祠和遁叟江公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两祠都建于清代,是现存最古老的祠堂。专家称其属典型的清代三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建筑,祠内现仍保留有清代砖雕、石刻、满洲窗及江孔殷殿试二十七名碑记,具有相当历史价值。
江氏大宗祠第一座宗祠于康熙庚子年(1720年)落成。后来江氏族人渐渐富裕,于乾隆甲申年又再重修(1764年),把原来的两进祠堂扩为三进,增建后楼。
“宗祠门额是谢兰生写的,门口对联是何子权写的,祠堂内还有戴鸿慈、黎简撰写的对联,都是名家。”村人江显镐说。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桂城叠滘江头村江氏宗祠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大宗祠门前的一对旗杆夹,上有香港著名粤剧编剧大师“南海十三郎”之父、著名的清末翰林江孔殷的亲笔。记者获悉,江孔殷亲立的旗杆夹,佛山现存三处。
叠滘乡志办的孔祥树老师告诉记者,江头村开村初期建成的11条耙齿状直巷至今仍在,村人亦仍以“耙齿巷”称呼这些小巷。旧时叠滘小桥流水的岭南水乡风貌,在江头村仍可辨认。1986年,“江头毓秀”被评为南海新八景之一。
南海区文化局文物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叠滘这两座祠堂体现了典型的岭南古宗祠建筑风格,如后楼的彩色满洲窗就是典型清代特色,反映当时普罗大众的建筑风格,瓦脊上的“三雕两塑”工艺,也具有相当历史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亨堂村邓氏宗祠祠堂
祠堂建立时间:据《亨堂村邓氏宗祠重建序》记载,邓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原祠为土木结构,1996年倒塌,后由港商邓氏兄弟等和村民集资修建。祠堂分两期兴建,共耗资6136389港元,时值黄金2389两。祠堂简史:据《亨堂村邓氏宗祠重建序》记载,邓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原祠为土木结构,1996年倒塌,两位邓氏兄弟港商捐资600万元,其余同村同姓兄弟捐资10多万元,共610多万元,全部投入重建祠堂。这邓氏宗祠,可以说是佛山及周边地区最精美的祠堂,门前两只麒麟,近1人高,重达10多吨,是用福建玉石雕成的;4条通花石雕龙柱,造价亦不菲;所用木料,全部是红木;玉雕、石雕、木雕、陶雕,工艺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按照祠堂旧例,重修祠堂只能在原址,不能随意扩大用地规模。亨塘村邓氏有钱,既然宗祠用地范围要按原址,那就只好在用料和工艺上花钱花功夫了。村里有人在封建朝代考中举人、进士,为了光宗耀祖,留芳百世,按旧例在祠堂门...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太古闫村成氏成氏宗祠
成氏祠堂原建于闫村东门内路北,分为各族。到大清咸丰五年,各族商议合并重建五股祠堂,分为仁、义、礼、智、信五股,正式开工修建成氏祠堂。北房、东房、西房各三间,南房门面五间,后院有北瓦房五间,成氏祠堂建成后宏伟壮观。祠堂还有土地七十亩,镇上市房一座,收入可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雇来吹鼓手,戏班子热闹一天。到了大年初一,成氏所有男性到祠堂祭祖,喝羊汤吃烙饼,有专人负责给新添男丁按字辈起名。当时每股有家谱一本,祖图五块。那是成氏人口二百四十人,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点四。后因战乱运动导致祖图全部失落。一九八五年二月,成氏祠堂后院的五间瓦房被卖给个人,三间西房也因失火被毁,破砖垃圾茅草满院。一九九七年,当时成氏人口已达到八百九十二人。成氏家族为了不让祖宗留下的有一百六十年历史的祠堂再遭破坏,响应党中央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古庙建筑的号召,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决定重修祠堂。成氏家族每股选派代表一人...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木瓜榔村蒋氏宗祠
“耶律庭前千株树,阿莽蒋氏一堂春。”这是木瓜榔村的蒋氏武略祠大门所见的两幅楹联,楹联暗示出“耶律”、“阿”、“莽”、“蒋”四姓氏之间存在的关联。蒋氏祠堂年久失修,看上去已经破败,门口的这两幅楹联因地震损坏有一半几乎不能辩识;祠堂正中挂着“武略祠”的匾额,匾额的左上写着“契丹建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之后裔太阿苏鲁任元末万户大明洪武17年任石甸长官司首任长官后封为承直郎武略将军”。由此可见,这个蒋氏祠堂是为纪念先祖阿苏鲁而立,并向外人昭示自己契丹后裔的身份,但“阿”姓又如何演变为“蒋”姓的呢?在施甸有“汉家蒋”、“阿莽蒋”两个蒋氏,其中“阿莽蒋”自称为契丹的后裔。记者在施甸见到了对自己姓氏史颇有研究的蒋启坤先生,蒋先生告诉记者,其先父蒋蔚复曾收藏过不少族谱和家谱资料,其中《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的“青牛白马”图最能说明问题,据蒋先生的描述,该图正中是一棵高大的青松,两侧是并排的4棵小青松,大青松的左前...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沙井镇布涌村江氏宗祠
位于深圳市沙井镇布涌村204号。布涌是江氏家族聚居地,据《江氏族谱》记载,江氏先祖于南宋年间迁来深圳地区,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历史。江氏大宗祠和其周围的古建筑是江氏家族开发沙井的历史见证。江氏大宗祠是布涌江姓的总祠,宗祠的蚝壳山墙是其主要的特色之一,中、后堂木作梁架上的木雕艺术极为精湛,有龙云托脚及各种吉祥动植物和人物故事图案,是研究民间艺术、工艺和风俗习惯、文化等的实物。江氏大宗祠内保留了传统的营造手法,如明清时期岭南建筑较少使用的栌斗和梁架上托脚等这些唐宋时期的盛行构件,对于沙井乃至深圳的古代建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街鳌山北麓上岐江氏宗祠上岐江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街鳌山北麓,始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祠坐南朝北,分三进,风火山墙,土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正厅为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主座宽16米,深40米,面积640平方米;包括右边妥遗祠,总...
· 族谱网带您畅游姓氏祠堂之揭阳市港畔村江氏宗祠
江氏家庙坐落于广东揭东县港畔村东部,江氏家庙是龙砂乡8村共有的祖祠,为纪念先祖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正门门额为花岗石刻的“江氏家庙”4字,雄浑大度,有行家称其“虎卧凤翔,沉着浑厚”。门匾的背面是“僾见忾闻”几个行书大字,落款为:“甲辰秋月之吉”。甲辰为清雍正二年(1724),距今是288年。龙砂“江氏家庙”建于雍正二年七月。“江氏家庙”自建成之后就创作了3副对联,代代相传,直至今天。①龙栖梅岭云从集;砂纳江泉鲤化来,嵌“龙砂”两字,点明是龙砂江氏之祖祠。②港边渔火腾双凤;畔上柳风策六鳌。嵌“港畔”两字,点明祖祠所地是港畔村。③思我祖宗树立梅龙迎凤客;成尔子孙溉滋江水毓鳞儿。嵌“思成”两字。这副对联在祖祠后厅“思成堂”两边。“思成”两字为何意,龙砂江氏人士都懂得,是纪念远祖思成公。思成是夏朝人,又叫元仲,号胤初,是江姓的始祖,从思成传到江万里有110世,从江万里传到现今龙砂江姓的“伦”字辈,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