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带您了解最全面的姓氏祠堂之双峰贺氏宗祠
贺氏宗祠座落于湖南省双峰县白马田塅南岸。宗祠原名贺宗进士坊,系贺氏族人为敬仰一名叫贺宗的青年才俊于1429年登三甲十三名而建,以寄望后学为之楷模,光宗耀祖。
贺宗,字敬祖,号鹤楼。他进京后,不负众望。1431年,家乡水荒,贺宗呈《奏减湘乡租税赋》得皇上准奏,减租四千石。《名臣传》又记:正统年间,倭寇猖獗,公呈方略,英宗采纳,命与兵部石璞旋荡,升太仆寺丞。《双峰县志》载:宗为报效朝廷,赴江浙剿灭了邓茂七起义。丁忧期间,宗公带头在家兴修了千金坝、仙人寨坝等,后人统称为:老爷坝。期满归朝,公途中染疾,病殁于舟,时年62岁。英宗惊悉,赠汉白玉石《圣旨》及银牌彩币等,昭示纪念。
同治十二年(1873年),贺姓后裔蒂佐公、尔胜公召集族众,重建贺宗进士坊,选址于现在的白马田塅南岸,更名为:贺氏宗祠。
宗祠倚桔树山而建,坐北朝南。双峰母亲河湄水划开白马千亩田垅碧波而来,直到宗祠地坪前再斗折而去。站在宗祠大门前看,这里只见河水来,不见河水去,成为此处千古美谈的景观,也印证了《堪舆》宝地论述。
斯祠,凝天地灵气,孕优秀人才,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解放前,斯祠孕育了四十八名圣贤高官。
贺氏宗祠总面积3700平方米。分为三进两厅。
正前中央为:贺宗牌楼。牌楼上方是琉璃瓦盖的宝鼎鳌鱼三字形垛,下面嵌着四尺长,二尺宽汉白玉石刻“圣旨”匾。字近柳赵,阳光照耀下,牌匾熠熠生辉。
中层凹面书写“贺氏宗祠”,四个字的长方形,字正体润,相传为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所题。下层是宗祠大门,大门高3.2米,宽2.2米,上端天平重约3吨,镂空着一对戏珠双龙,巨龙苍身金鳞,怒目扬须,惟妙惟肖。
大门两边是由两块巨石立起的门框,石头状若洪钟,光滑如镜。大门左右矗立一对狮子,雄踩绣球,雌含宝珠,姿态神武,活灵活现。大门两侧镶嵌着2005年10月双峰县人民政府立起的“不可移动文物”石碑及告示祠堂界址及保护面积。
宗祠下进,宽58.2米,长5.8米,青砖土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
过7.5米回廊进入中进。中进宽20米,长12米,进中有十根1.5米抱围的圆柱,支撑着空中的梁头,驼峰、栌坊,平盘上,游云缭绕;空缝间,雕刻着飞禽走兽,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整体空间,斗拱交错,规模宏阔,画栋雕梁,气韵生动。
中进两侧由两个圆形圈门进入两厅,厅长18米,宽4米,厅门上方各写着:“立地顶天,升堂入室”四个字。两根油漆驳落的圆柱上,依稀可见洵美公所撰对联:
神龛重光,书楼新建,莘莘学子怀祖泽;
牌楼高矗,圣旨再嵌。济济后嗣仰宗功。
由中进,踏9步石梯入上进。
上进宽20米,长9.6米,中央安放着48尊神像,神像高4米,重约千斤。
均为红木雕刻。圆柱上书写对联:
汉传礼仪,晋仰儒宗,魏重世勋,经术官阶照前贤;
隋美参军,宋擢神童,唐誉学士,文功武烈启后人。
对联数说历朝官员的德才,彰显贺氏荣光。
上进两侧分别是厨房和茨所。
贺氏宗祠,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祠内规模宏伟,气象万千,封建帝王时期,此处,文官下桥作揖,武官下马拱手,足显祠堂的气派。她走过了四百八十年的风风雨雨,兵乱未毁,倭寇不入,依旧古色古香,巍峨雄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牌楼被砸,有幸贺氏振扬君秉书,洵美公、志诚公、崇年公赴省上京,数万民众日夜看护,在京才俊报请中央高层。4月24日,李瑞环同志发表《破坏文物,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的重要讲话,之后,牌楼重建,圣旨再现。
木有根,水有源。朱熹在《家礼》有记:先祖善而弗知,曰不明,知而弗传,曰不义。
宗祠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一个历史时期的标识和文化象征,也是凝聚民族血缘的纽带,是怀抱祖德慎终追运的景仰,更是承前启后继续开来的连绵。
孟子见齐宣王所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贺氏宗祠,更然。因为她,博大精深,福祉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