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带您了解最全面的姓氏祠堂之倴城镇王氏宗祠
王官寨村现在隶属于倴城镇,在县城西4公里处,位于村庄的中间地段,占地约300平方米,砖木结构,分为门楼和厅堂两部分,并有照壁。王氏宗祠门楼匾额上的“王氏宗祠”四字系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段祺瑞书写。
目录
简介编辑
王官寨村现在隶属于倴城镇,在县城西4公里处。王氏宗祠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从宗谱的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在清嘉庆庚午年(1810年)和光绪十六年(1890年)曾经两次修葺,使之逐步得到了完善。
王氏宗祠位于村庄的中间地段,占地约300平方米,砖木结构,分为门楼和厅堂两部分,并有照壁。
现存的《滦县王氏续修宗谱》中,有两幅照片,包括门楼(见图)和内厅,此照片于民国25年(1936年)重修宗谱时拍摄。[1]
格局编辑
王氏宗祠门楼匾额上的“王氏宗祠”。右侧露出一角的是春凳,用于摆放供品。解放后用做村民办丧事停尸。两侧墙上壁画,系水泥雕塑,为花鸟图案。左侧立石(右侧亦同,只是未被摄入),俗称“旗杆夹子”,是时当有高耸的旗杆。持枪站岗的四人均为本村村丁。
院子里有两棵古柏,枝叶茂盛,郁郁葱葱。
门楼的楹联为:
尊祖敬宗家声两晋;
守先侍后世泽三槐。
上联中“家声两晋”典出唐代罗隐《送蕲州裴员外》诗,诗云:“两晋家声须有主,六朝文雅别无人。”以此体现家族的声望。东晋西晋是司马氏的天下,宗族强盛,很有影响。下联中,守先侍后也不深奥,也就是说守住先人的基业,培育后代。“世泽三槐”同样有典故。据说,宋朝时有一个叫王佑的人,植三棵槐树于庭院,说“我的子孙后代必有在朝中官至三公者”,后来,他的儿子果然当了宰相,“三槐王氏”因此闻名于世。“三槐”成了王氏的代称。
这副对联的意思就是让人们尊敬祖先,承先启后。[2]
进了门楼,转过照壁,就是祠堂正庭。即是内庭的照片。我们看到的三块匾额,中间的为“水源木本”,意思很准确形象,祖先即是水的源头,木的根本。左边匾额为“壶仪足式”。据家谱记载,是滦州知州郭某所书,赐予王树增之妻陈氏的。陈氏23岁守节,从侄王金相代为请旌。右边的匾额书“节孝”二字,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颁赐予王汝龙之妻黄氏的。黄氏守节40年,被人称道。
王氏宗祠大堂
正中供奉的是祖宗牌位,祖宗牌位俗称神主,写着列祖列宗的名讳,比如,“始祖王公讳文进之神主”。关于神主的牌位,是这样形成的:人去世之后,有一个丧仪程序叫“点主”,就是先不写“主”字的一点,请有声望的人再用朱砂和白芷点上。而后,点主的人把毛笔向后一扔,谁抢到了就认为文星高照。
神主两侧有烛台,下面是香炉。从照片上看,右边有一石碑,石碑上应有字,但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门侧悬楹联一副:
一脉溯宣城,祖惠宗功,十六世箕裘丕振;
五房延滦右,支蕃派衍,四百年俎豆常馨。
王氏的始祖王文进于明朝从安徽宣城迁移而来,所以说“一脉溯宣城”。“祖惠宗功”即祖宗的恩惠功绩。“十六世”就是说到写这副对联时已经繁衍了16代。“箕裘丕振”也有出典,《礼记?学记》中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注释“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陶铸金铁,使之柔和,以补破器”。就是说要将祖先的事业发扬光大。“箕裘”即比喻祖先的事业,“丕振”即大振,表示继承发展。下联的意思是:王家分为“五房”(家谱记载,王文进有子二,为王聪,王明,王明回安徽,王聪生子五,为谌、评、议、谨、言。),在此地生活。“滦右”即滦州以西,迄今有了400年的历史。“俎豆”的本义是祭祀祖先的器具,引申为对祖先的崇敬奉祀。
记载编辑
清嘉庆庚午年王蕴曾撰“家庙告成祝文”。王蕴系王氏始祖十二世孙,生于雍正四年(1726年),卒于嘉庆十七年(1812)。嘉庆戊午年(1798年)中举,官至翰林院检讨,曾参加过乾隆举办的“千叟宴”。祝文如下:
恭维始祖,系出江南。只身来北,几历苦寒。卜居此地,既吉且安。功德深远,世十五传。子孙繁衍,或守或迁。创修家谱,共识本源。式廓旧祠,广我香烟。群昭群穆,一堂合欢。本支百世,尚其象贤。敬宗睦族,承继绵绵。牲牷酒礼,亿万斯年。遗范是修,继兹豆笾。
清光绪十六年,王氏家族续修宗谱(见图),修葺宗祠,由十五世孙王子复写了祝文。王子复,清末考取汉誊录官,议叙知县并赏加同知衔。祝文为:
续修家谱,昭穆灿然。重修家祠,焕然改观。诸工既竣,祭告祖先。敬陈牲礼,罗列豆笾。恭献联额,报本追源。初中演剧,神其听焉。五门后嗣,拜伏阶前。焚香致祭,为文告虔。灵爽庇佑,亿万斯年。
光绪年间修《王氏宗谱》
王氏家族在本地当属于名门望族,出了些达官显贵,从《滦县志》的《人物·封赠表》上看,在清代,原滦县受到朝廷封赠的共有86人,王官寨村占了11人,分别为王绩盛(昭武都尉)、王永徴(儒林郎)、王殿甲(朝议大夫)、王振凤(朝议大夫)、王续曾(中宪大夫)、王嗣曾(中宪大夫)、王曰纯(昭武都尉)、王笃然(昭武都尉)、王人瑞(武略佐骑尉)、王协(国子监学正)、王忱(昭武都尉);在《职衔表》的武职中,全县共列入13人,王官寨村占了2人,为王化周(千总衔)、王永滮(都司衔);在民国时期的《仕进表》中,全县列入31人,王官寨村亦占2人,为王向荣(山东财政厅长)、王希祯(河南商丘县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