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发现一个姓氏文化传承圣地大田
今天又发现一个姓氏文化传承圣地大田,据介绍,大田保存有祭祀祠堂、姓氏祠堂、纪念祠堂等各类祠堂近千座。祠堂维系着村民共
据介绍,大田保存有祭祀祠堂、姓氏祠堂、纪念祠堂等各类祠堂近千座。祠堂维系着村民共同的乡土情感,具有熏陶育人、文化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近年来,该县对祠堂加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将其作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大田。近日,记者走进大田县上京镇梅林村的田氏宗祠,只见几位村民正在往墙上挂《田氏文化三字经》,上面写着:“田希玉,爱家乡,修水渠,报恩情,重民生,兴水利,治水患,修县志,除时弊,肃民风……”在明代,从这个村走出3位田姓名臣,田希玉就是其中一位。
这是大田利用祠堂弘扬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新风、活跃乡村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田氏宗祠设立戏台、图书室、棋牌室等,村民闲暇时可以在这里看书、打牌。
陈氏、林氏、吴氏等20多个姓氏祠堂,还成立了管弦乐队、舞狮队、秧歌队等,利用节庆,开展舞龙舞狮、迎花灯、戏曲演出等文体活动。在祠堂张挂村规民约、善行义举榜等,在群众中倡导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时代新风。记者看到,在文江乡文江村的善行义举榜上,公布着分别在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和敬业奉献四个方面表现突出的10位村民。比如村民陈兴光仅在教育事业的捐款就超过10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我国的姓氏文化,一个传承数千年的魁宝
姓氏,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身份符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生活要素,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则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尤其是漂泊在海外的炎黄子孙,都对“家”、对“根”有一种深深的渴望。时至今日,姓氏文化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的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最近明确提出:进一步巩固农充分发挥河南根亲文化优势,增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巩固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文化基础发挥了独特作用。而流行的”老家河南“的广告语正是基于河南是中华姓氏主要起源地史实的精准表述。一、姓氏文化是传承文明、解读历史、透视社会的窗口。中华姓氏源于上古,延续至当代。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姓氏发展演变,延续传承,升华凝练,...
· 彝族姓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摘要】一个民族的姓氏文化能够反映出一定社会的文化。姓氏文化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说在交际过程中,姓氏只是一个代号,但是他是不可缺少的,它的重要性随处可见。彝族姓氏文化是彝族文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它不仅仅反映了彝族的社会群体关系,还积淀了民族文化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我们在传承彝族姓氏文化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彝族姓氏文化也随之变迁。文化的变迁是渐行不息的,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筛选和摒弃,又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批判。这是历史性的,也是必然的。在彝族社会中姓氏是两个词,但是与汉族的相反的,在彝族社会中氏是总的,姓才是分支,部分人没有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那是代替我们自身的符号,是生下来后得到的第一份礼物。不管在怎样的国家、有怎样的身份和怎样的职业。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姓名。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则,我们每个人当有小孩的时候都会先给他一个...
· 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宗祠文化传承有哪些冲击
1.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在动摇和重构各种社会元素。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产生了对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宗祠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村庄改造会改变聚族而居的人居格局,人们失去了过去一呼百应的联动条件,就是宗祠幸存,对族人的感召力也会逐渐消退。2.城市化的进程摧毁了宗祠赖以生存的地缘空间。随着城市的繁荣,一个个村落也在逐渐消失不可再生,赖以生存的宗祠也随之消失,危机正在逼近。不少宗祠历史悠久、曾经辉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无人管理修缮,任其自然或人为摧残塌圮,只剩杂草丛生中的断壁残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些族姓的宗祠文化奄奄一息,亟需抢救。例如最为痛心的是临浦镇自由孔孔氏宗祠“文在堂”,因为城市改造而于2003年被拆除,经济繁荣的同时却换来了文化的衰败。3.外来文化的冲击,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生活习惯。经济的全球化推进了文化的全球化,许多人热衷于追捧洋节,而对传统节日和宗祠活动却知之甚少,就算有也因为...
· 中华姓氏宗祠:追溯本源,追思老祖宗的文化圣地
中华姓氏宗祠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龙天红木小镇,是一座集中介绍姓氏文化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文化圣地。宗祠内的布置和装饰精美独特,通过华夏始祖像、帝王名人等雕像来歌颂中国主要帝王、古圣先贤和伟人的功绩,展现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宗祠内的大门两侧有六牙象雕像,象征着六度的精神,同时寓意着吉祥和安康。宗祠正门的匾额上刻着“祖脉永昌”的字样,正门联表示万姓流长,炎黄文脉绵延。宗祠运用了大量的徽州砖雕,徽州砖雕的特点在于先烧制后雕刻,具有较高的技艺要求。正门的雕像,如椒图和24孝图,都非常精美,寓意着守护门户和弘扬传统道德。在宗祠的圣贤殿中,供奉着中华上下5000年来的100位圣贤,体现了智慧的结晶。宗祠还设有先祖殿和帝王殿,分别体现了家道传承和历史传承。先祖殿中展示了中国23000多个姓氏的起源和演变,雕刻上方的男耕女织,象征着中国古代主要的生活方式。帝王殿供奉了100位具有代表意义的帝王,展现了中...
· “家家有谱”传承姓氏血缘文化
2017年5月27日,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家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暨首届家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百余位家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及有关企业家与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联盟理事长崔保国参加活动并致辞,向家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呼吁各相关单位协作,助力家谱数据化工程。家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蔡允中先生是使用电脑的第一代人,他或许可以称为80年代的“IT男”,他从十几年前就开始编写家谱软件,并且一直在开发研究。蔡允中过去做一些志愿工作,免费为别人修“家谱”,渐渐地,他将这项公益活动做成了大项目。免费的家谱软件、700个姓氏网站、1000万条世系数据都将使中华家谱的编纂成为可能。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家文化的研究搭上了互联网、大数据的快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进展和便利。家文化工作委员会开发好用的家谱软件,开展《中华家谱》大数据工程和“家家有谱”工程,都将助力庞大的中华谱系的编纂,未来中华家谱的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