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藏在渝北龙兴古镇里的那些姓氏文化宗祠

2016-1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2
转发:0
评论:0
藏在渝北龙兴古镇里的那些姓氏文化宗祠,从重庆机场往东走不过十多公里,就是渝北龙兴古镇。这座古镇一直以历史悠久、风貌
从重庆机场往东走不过十多公里,就是渝北龙兴古镇。
  这座古镇一直以历史悠久、风貌古朴而闻名,尽管没有长江边的中山古镇、磁器口那样声名远播,但人们提到这里,总会想到那遍布古镇的祠堂。在这古镇深处的祠堂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月24日,龙兴古镇刚刚褪去了春节的喧嚣,记者来到龙兴古镇,探索祠堂背后的文化源流。
藏在渝北龙兴古镇里的那些姓氏文化宗祠
  现状
  宗祠遍地 古镇中藏四大姓祠堂
  龙兴古镇大门入口,常有几个老人家喝茶聊天,他们告诉记者,古镇上有一条祠堂街,仅这条街上就现存有刘、贺、明、包四个宗祠,附近的村落里还现存有江氏、程氏等宗祠。
  在祠堂街附近,记者找到了原龙兴镇文化站站长、贺氏家族后人贺柏栋老人,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已更名为“华夏宗祠”的贺氏祠堂。
  “贺氏祠堂已经不是贺家的了,解放后收归国有,现在是西南地区唯一一个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大祠堂。”贺柏栋告诉记者,华夏宗祠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厅两堂式结构。
  离华夏宗祠只有数十米的地方,就是明氏宗祠和包氏宗祠,古镇附近的粉壁村还有一处刘家宗祠,记者看到,这些宗祠结构大同小异,都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工艺,堂内记载了自家的家规、族谱和源流。
  记忆
  祠堂“清明会” 50多姓齐聚
  贺柏栋生于1943年,在他模糊的儿时记忆中,还留存着一些过去家族宗祠内的祭祀活动。
  贺柏栋告诉记者,他记得最清楚的要数“清明会”:“宗祠是同一父系家庭共同祭祀祖先,讨论宗族事务和教育后代的房屋场所,而清明会,是同一父系家庭在清明节召开的代表会或全体成员会。”
  每到清明会,家族族长要召开筹备会,商量清明会的有关事宜,发出书面通知。一般是每家有一个代表参加。会议日程一般是共同祭祖,读祭文、鸣炮、烧香,到祖坟扫墓、挂青,还会商量续谱事宜,公布上年度财务收支,推选新族长等内容。
  原龙兴镇派出所所长、龙兴镇周氏家族族长周育虎也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清明会的习俗又重新兴起,龙兴古镇每年都有50多个姓氏的宗族召开清明会,这一天,附近各条道路都十分拥挤,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作为族长,周育虎自己也组织过一次清明会。他说,过去宗族内都有一块家族共有的“官田”,经营所得收入就用来开支家族活动,而现在多数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源流
  龙兴宗祠源于“湖广填四川”
  为什么龙兴镇的宗祠这么多?龙兴镇政府宣传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欢告诉记者,龙兴镇在明清时期就是大镇,“有姓氏144个,人口近6万人。”王欢说,现有人口95%是“湖广填四川”来的后裔,很多宗族的族谱直接以移民为起点,可以说是属于“湖广填四川”的一个缩影。
  龙兴古镇在重庆的东边,是湖广人移民入川的必经之道,许多外地移民来到龙兴耕耘、经商,逐渐形成大的家族,“这里过去的大户贺家、王家、刘家、包家、江家等都是移民。”贺柏栋告诉记者,古镇里大的老建筑往往坐西向东,据说也与移民有关,以示移民不忘东方的家乡,遥望祖宗之意。
  渝北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刘鸣告诉记者,龙兴的很多宗祠都是目前渝北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它们都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研究渝北区传统建筑文化、移民文化、宗族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探讨那些暗藏在中国姓氏文化里的那些玄机
“百家姓”的说法只是虚指。根据《中国姓氏大辞典》的解释,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姓氏,大概有两万多个,流传至今的有七千余个。中国姓氏文化究竟暗藏何玄机?先来抛一个老梗。A问:鲁迅姓啥?B答:姓鲁。A曰:非也,姓周。B答:蒙我,周迅是女人,我认识。当然,这是个引子。引出了本章的话题,笑谈中国姓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有“百家姓”的说法,这只是虚指。根据《中国姓氏大辞典》的解释,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姓氏,大概有两万多个(当然,有些已经失传),而流传至今的,也有七千余个。但若说姓氏起源,一定是在上古时代。当时中华文明初成,国人大概学会了群居生活,进而有了原始的氏族。每个氏族,得有个称呼啊,不能总是“嘿、喂、嗨”瞎囔囔对吧。于是先民们根据原始接触的一些东西,如动物或自然现象等,给氏族取名号,于是出现了如“牛、熊、云”等称呼。打架抢东西的时候,也好区分,比如我是“牛帮”人、你是“熊帮”人,大概就...
· 长知识啦!藏在中华姓氏文化的秘密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这读来琅琅上口的《百家姓》读本,是传统的启蒙读物,也是中华姓氏的经典之作,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常说的“百家姓”,实际上是中华姓氏的泛指和总称。冠以“百家”之名,表示数量众多,涵盖广博之义。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姓氏究竟有多少,很难有准确的统计。流传至今的宋代《百家姓》读本,收录姓氏440个,清代《增广百家姓》增至504个。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姓氏发展演变,延续传承,升华凝练,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体例完备、超越历史时空、跨越地域界限、包容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体系,并以其人人皆知的普及性、世代传承的持续性、兼容并包的统一性、博大精深的系统性,纵贯了中华文明的进程,涵盖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就是不同血缘姓氏的宗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繁衍生息、播迁交融、兴衰更替的总汇。以血缘姓氏为脉络的姓氏谱系,正是具体而微地...
· 【桐城倪氏】宗祠的那些年、那些事
01、沧桑变迁桐城倪氏(带经堂)由杭州临安迁居桐城后,后族枝繁叶茂。自二世(1400年前后)分为九甲十甲,九甲享堂建于桐城县城西门,十甲享堂建于北乡胡埠,其时未有倪氏宗祠。道光辛丑年(1841年)合族先辈商议,以九甲享堂为桐城倪氏宗祠,十甲享堂为合族享堂。咸丰癸丑年(1853年)倪氏宗祠遭当时称为“粤匪”的太平天国军烧毁,瓦砾无存。光绪戊子年(1888年),先贤朴斋公倪廷庆(七县一知府)倡议重建宗祠,县城西门宗祠旧址基地狭小,故重新选址于依山傍水的鲁谼山,花费白银四千八百两,于光绪辛卯年(1891年)建成巍峨宏大的倪氏宗祠。宗祠主要功用是祭祖睦亲,但倪氏先贤审时度势,紧跟时代步伐,于1917年创办了倪氏族学,直到1940年族学迁址九甲即吕亭杨湾,共计培养了二十三届学生七百余人,为社会各界输出了诸多精英。02、艰立风雨解放后,倪氏宗祠继续发挥其社会公用,1950年建立了公办倪店小学,这也是后...
· 720个古怪姓氏藏在常州
中国人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江苏的市民可能不知道,在常州这个现代化城市里,就集聚了1000多种姓氏,其中罕见的姓氏竟然达到了700多个,从这一点来说,常州是江苏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记者日前从常州市有关部门得知,常州现有姓氏大约为1120个,除400余个常用姓氏外,人数很少的姓氏竟达720多个,但这700多个稀见姓氏,合计人口总量却只占总人口的0.8%。这也让常州的罕见姓氏,表现出了一些有趣的特点。“如有相当一部分的姓氏,因为拥有者仅有一个人,这就意味着,该人的迁进迁出,就使该姓在常州时有时无。”常州当地一位文化学者告诉记者。此外,近些年来,由于人才流动,外籍人士进入常州频繁,使得常州姓氏大幅度增加,其中罕见姓氏增加得特别快。有以植物为姓的,如:桃、杏、松、柳、菊、荷、树、竹、柏、麦、芋、桑、藕、果、楝、桂、豆、菜、栗、梨、麻、芹、莳、莲、蓬、莴、获、枫、菱、蒲等;有以金属玉石为姓的,...
· 浅谈藏在族谱里那些需要纠正错误
混乱的谱牒”是一个每周连载的文章,介绍全国各地崔氏族谱中发现的常见谬误。谱牒是记载家族历史的重要文献,但它也是封建社会中展示家族地位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历代修谱中,普遍出现名人攀附、世系伪造等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本期介绍的崔氏族谱是:混乱的族谱(一)无中生有添油加醋题目:崔氏合修族谱聚居地:福建浦城编者:(清)崔维城、崔映魁主修年份: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本族族源福建浦城崔氏始迁祖崔榖明于元明之际,自河南迁居福建浦城。修谱历史福建浦城崔氏族谱初稿成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并于十年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正式出版成册。“混乱的族谱”评点:清同治元年白舫徐写的“崔氏族谱叙”曰:“维本支祖讳榖明公者,元明之际由河南迁浦城,迄今传十有六世矣。代远年湮,族广支繁,零落迁散者不一...惧难以成一家信史。”换句话来说,浦城崔氏始迁祖崔榖明于元明之际,自河南迁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