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探访太湖陆氏宗祠,了解黄酒的古韵味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2
转发:0
评论:0
探访太湖陆氏宗祠,了解黄酒的古韵味,自上周雅浦黄酒开卖以来,醇厚的酒香又火遍了龙城。不过今天主页君不谈别的,而是要带
自上周雅浦黄酒开卖以来,醇厚的酒香又火遍了龙城。不过今天主页君不谈别的,而是要带大家一起追溯雅浦黄酒的人文历史渊源,让我们从太湖湾边雅浦村委旁的陆氏祠堂开始说起……
探访太湖陆氏宗祠,了解黄酒的古韵味
  沿着宁谧雅致的院子小路静静踱步,绿树、刻碑、青砖、黛瓦、石狮……雅浦陆氏祠堂以其明清时代典型的建筑风韵呈现在大家眼前。
探访太湖陆氏宗祠,了解黄酒的古韵味
  该祠对常州清代建筑的研究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012年被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常州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013年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常州历史建筑。
  轻轻叩响古朴的木门,“吱呀”一声,门口相迎的是大家都认识的老朋友——雅浦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景峰,跟他一起的还有陆氏族谱修缮人之一的陆再清老先生,他们同为雅浦陆氏第二十一代子孙。
探访太湖陆氏宗祠,了解黄酒的古韵味
  眼前这座陆氏祠堂系清代建筑,堂号善庆,至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当时的原始风貌。祠堂中央,陆氏祖先的画像整齐地摆放于墙面,中央供奉着香火烛台,以示陆氏子孙对先辈们的尊敬与怀思;对联、匾额、墨宝衬于堂内,整体布局庄重肃穆又不失书香气韵。
探访太湖陆氏宗祠,了解黄酒的古韵味
  两位陆氏后裔边翻看族谱边介绍道,明洪武三年(1370),陆氏茂一公徙居太湖畔雅浦村至今,已逾六百年。此六百多年间,雅浦陆氏族人精心耕作、瓜瓞延绵,四世开始知书学文、贤才辈出,其中,尤以八世祖陆完学之德才厚重为世人称道。
探访太湖陆氏宗祠,了解黄酒的古韵味
  陆老先生说:“明崇祯七年的时候,陆完学官封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还被任命为太子太保加太子太傅,就是教当朝太子读书。而他也是雅浦陆氏祠堂旧址的建造人,不过旧址已被拆迁。”
探访太湖陆氏宗祠,了解黄酒的古韵味
  陆总介绍,祠堂旧址虽已不在,但其平面图还完好地保存至今。据图上显示,陆氏祠堂旧址整个建筑体共分三进,由天井相连,正门大门间左右两边均设有厢房,第二进为善庆堂,是陆氏子孙在清明等重大节日祭祀后用餐的地方,而最后一进新、老享堂,便是第一坛雅浦黄酒诞生之所。
探访太湖陆氏宗祠,了解黄酒的古韵味
  雅浦村倚靠太湖,环境优越,物产丰饶。自古以来便有金秋收稻酿酒的风俗。耳濡目染下,陆氏十八世后裔陆洪生对酿酒技艺颇感兴趣,不仅多方取经村上优秀酿酒师,更积极查找历史文献,终在南北朝后魏时期农学名著《齐民要术》中,发现了记载的古法酿酒技艺——三投发酵法,并下定决心习得此技。
  功夫不负有心人,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陆洪生在陆氏祠堂旧址新、老享堂成功复原了三投古法酿酒技艺,酿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坛醇厚馥郁的“雅浦黄酒”。
探访太湖陆氏宗祠,了解黄酒的古韵味
  “雅浦酒”经历了世代传承,从老祠堂里诞生,在雅浦糟坊兴旺,经常州雅浦酒厂发扬。目前,“常州雅浦酿酒技艺”已经入选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为了中国黄酒酿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探访太湖陆氏宗祠,了解黄酒的古韵味
  一次徙居,陆氏一脉走进了雅浦村,经过600多年的繁衍生息,在太湖湾的历史长河里,他们的子子孙孙用毅力、淳朴和智慧作为报答,为“家乡母亲”的人文底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氏宗祠的独特韵味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几乎每个宗族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但因数次动荡和岁月侵蚀,大部分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藏绿周氏宗祠能保存至今,非常难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独到之处吧!一、规模宏大藏绿周氏宗祠坐北朝南,共三进五开间两抱。一进一进的房屋规整有序,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连廊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正门、正厅、寝室、广孝祠、聪彝祠、义学、义仓等结构。建筑占地两千多平方米,整体布局左右对称,虚实相间,气势雄伟,是诸暨目前规模最大的古祠堂。周氏宗祠全景二、保存完好宗祠位于藏绿自然村内,前临霞塘,后靠庙前山,地理位置优越。宗祠位置示意图前庄畈崇德堂俯视图文革期间,善良而纯朴的周氏后辈为保护传承先祖赋予后人的珍贵文化瑰宝,用黄泥包裹石匾、木雕的形式让宗祠又一次避免了历史的磨难与冲击。保存完好的木雕和石匾今天,站在古朴大气的宗祠门前,眼前一色青砖砌成的山墙气势恢弘,精美的木雕栩栩如生,石匾上“诗书...
· 族谱网带您探访樟村陆氏宗祠
樟村陆氏宗祠位于戚墅堰区丁堰街道常丰村委樟村,南距大运河和沪宁铁路分别约1000米和500米,北距龙城大道约500米,东距圩墩遗址约2000米。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樟村陆氏宗祠初建年代已不可考,现祠堂是在清同治十年(1871)建造的基础上重建而来。老人们记得祠堂院中曾有一棵参天古银杏树,四五人才能合抱,十几里外就能望见,数龄估计在数百甚至上千年。可惜此树毁于“”时期。据《樟村陆氏宗谱》记载:“昔我樟村陆氏祠宇,巩固甲于一方。竹苞松茂,诚弈弈也。自咸丰庚申(1860)四月,匪徒(太平军)入境,五载蹂躏。尔时近城之区,近塘之地,民房祠庙,尽毁无遗。既平之后,旋里者皆结草为庐,聊蔽风雨”,而后“捐及三年,辛未(1871)之春,鸠工备料,建造祠屋,并列四间,围墙一座,余基俟后补造,不日告成。”百余年后,祠屋墙残垣断,几近倾塌。2004年,族人在续修宗谱...
· 探访“湘中第一古祠”——李氏宗祠
今天要带大家走近的,是有“湘中第一古祠”、“冷水江小故宫”之称的李氏宗祠。该祠与锡矿山烈士纪念碑于同一批被列为娄底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很显然,烈士纪念碑因其红色文化主题,被作为爱国主义基地进行重点打造,已经名满冷水江,而李氏宗祠地处乡村腹地,主要仅为李氏族裔及古建筑爱好者所了解,很多人并不知晓。宗祠位于冷水江市中连乡福元村,该祠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从冷水江城区出发,沿冷矿线往锡矿山方向走,至中连乡,从一石桥处右拐,一直沿村道往福元村方向行进,不出多久,便能抵达。这是李氏宗祠远观图,看得出环境还是不错,周围青山秀水~我国许多地方祠堂大都坐北朝南修建,但李氏宗祠却坐西朝东而建,这其中隐藏着诸多文化符号:其一,族谱记载,宋末元初李氏迁湘始祖仲章公携六子从江西吉安府入湘占籍新化,因此李氏是江西移民,祠堂朝东主要是为了让李氏族人永远不要忘记江西老家;其二,李氏一世祖仲章公至六世祖德...
· 岭南古村的乡土韵味
比起迁徙而来的梅州客家的围龙土楼、融合南洋风格的开平侨乡的坚堡碉楼,同处岭南文化区的南社、大旗头、逢简等古村落里的民居便是传统岭南建筑的代表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民居,独具广府乡土韵味。村内民居多传承自明清时期,或石砖垒就窄门高屋,或镬耳封火高墙耸立,村头一径水塘清幽,古榕挂月,村落巷道如梳齿般纵向排列,俗称为“梳式布局”。多年不变的民居建筑,原原本本地再现了岭南的传统文化。南社【古村落里的历史剪影】这是一处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地方,隶属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内古建筑众多,现尚保留大小宗祠二十几间,古民居连成一片有100多间,以其多样性、完整性成为珠三角不可多得的古村落。南社的民居房与房之间的间隔极窄,屋落之间的小路只能容一人通行,鸡犬相闻在这儿是名符其实。整齐的房屋建筑格局仿似一个模子里造出,一律窄门高屋,多系青砖材料,四角以红砖石奠基。一路在错综...
· 探访“段氏宗祠”
当你来到太原古县城东街中段,就会看到有一座古式挑檐门楼及台阶、石狮突出于东大街路南侧,这就是“段氏宗祠”。我从小就听说过“北米南朱,东段西苏”这句话,后来才知道这是指以前太原县城中北、南、东、西四条大街的米、朱、段、苏四大姓氏大家族。但时至如今,太原古县城中建有家族祠堂并留存至今的就独此一座“段氏宗祠”。今年“五?一”复建后的古县城开门迎客以来,游客众多。游人路过这座“突出”于东大街坐南朝北的段氏宗祠时,进进出出有许多人参观。我作为一个老晋源人,今天下午专门去走访一下“段氏宗祠”。我随游人踏上临街台阶,穿过歇山顶出檐包厦的古式大门进入过厅,在祠堂值班的小段认识我,知我来意后就引我入内参观。一进入院内就看见三间出檐带廊的祭堂在院正南。祭堂门前廊柱上的楹联为:始祖干木创段族源远继世长世祖思忠立晋阳耕读传家人祭堂门外西侧立有《重修段氏祠堂碑记》,我看碑文及楹联后知晓了段氏及祠堂的大概情况。原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