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长山县志:邹平袁氏的二百年繁华

2016-09-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92
转发:0
评论:0
长山县志:邹平袁氏的二百年繁华,“中原康百万,江南沈万三,山东袁紫兰。”这是清末民初流传的一句民谣。走在邹平焦桥
“中原康百万,江南沈万三,山东袁紫兰。”这是清末民初流传的一句民谣。走在邹平焦桥镇东平村的街道上,普通的农舍看上去与寻常村庄没有分别,道旁随意散落的残石断碑,默默诉说着一段逝去的繁华。
 
    村里的老人说,民谣里的三个人物都曾富甲一方,山东袁紫兰的老家就在这里。这些存留的建筑残片,大多来自袁家的庄园、祠堂、花园和墓地。
 
    99座楼阁  三挂千顷牌——焦桥别名“小北京”    与康百万、沈万三齐名的山东袁氏家族,当年究竟富裕到何种程度?有这样一个说法:清朝年间,从焦桥到北京的官道,每隔五十里地就有一个店,店里打有水井。民间传说,邹平袁家人从焦桥到北京,住的都是自家店,喝的都是自家井水。不仅沿路之店属于袁家,官道本身也由袁家人修建而成。
 
    据老人回忆,这个家族曾挂了三次“千顷牌”,推算拥有土地面积超过三十万亩,光是给袁家看坡护地的百姓,就汇集成了今天的袁家屋子村。当年,焦桥东南村、西南村、东北村、西北村均为袁氏府第,楼堂馆舍星罗棋布,大街要冲、巷口建有高耸的汉白玉过街牌坊,牌坊上所刻石匾,多为皇族显贵手迹。以袁家东庄园东平村为例,有南北大街四条,东西大街五条,村内99座楼阁错落有致,均仿照皇家建筑风格建造,仅在规格上略逊一筹。焦桥因此曾有“小北京”之称,几世繁华皆源自这个家族的兴旺。
 
    《重修长山县志》记载,袁氏家族走向显赫始于袁紫兰。在当地民间传说中,袁紫兰的出生就带有传奇色彩。袁紫兰之父名叫袁云蒸,家境贫寒,靠贩卖粮食为生,30余岁尚未娶妻。一日,他到本地徐财主家买粮,坦胸露出胸口七颗朱砂痣,徐顿感惊奇:怀揣北斗,必得贵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于是徐招其为婿。村民皆笑徐财主昏聩。云蒸之妻身怀六甲时,一位神秘老者指点,所得贵子将为财神爷转世。云蒸大喜,随即在上房东窗下挖获金银珠宝一瓮。
 
    桂花缸运吴三桂宝藏——豪富200年成谜
 
    1671年,袁紫兰出生。袁紫兰名为景芳,字兰馥,号紫兰。曲延庆所著《邹平通史》说,袁紫兰自幼聪慧,内行纯笃,以孝友著称,14 岁补县学生员,后捐纳入国子监学习,期满授内阁中书。由于他做事精干,不久改任户部浙江员外郎,又迁工部虞衡司郎中。后擢升为广西柳州府知府,又调任右江道篆、思恩府知府。任职期间,袁紫兰恪尽职守,政绩卓然。柳州是两广的大郡,大山中杂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土司、头人都掌握着相当数量的族兵,他们经常煽动仇杀。袁紫兰抵任后,察访实情,制定措施,化解了官府与少数民族的矛盾。柳州任职期满,袁紫兰被擢授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巡按平庆等地。
 
    自袁紫兰之后,袁家世代读书入仕。历经清朝康、雍、乾、嘉四朝天子,袁家涌现出160多位朝廷的重臣。然而袁家并非巨擘,亦无从商经历记载,袁家何以豪富 200年成谜。
 
    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比较流行的版本是,袁紫兰在柳州做知府的时候,一次挖鼠洞时,发现了清朝平西王吴三桂的藏宝洞。藏宝洞财宝之丰超乎想象,袁紫兰每年都要往家运金银财宝。从柳州到焦桥长途跋涉,为防止盗匪抢劫,袁紫兰就想了个办法,说家里老爷子很喜欢广西桂花树,每年采买桂花树送回老家。在桂花缸下面,秘密铺上金银财宝,然后填土浇水上栽桂花树,用独轮车运回故乡。独轮车所经土路,碾压出的车辙异乎寻常地深。
 
    据传,吴三桂的财宝袁家运了几世几代。今日繁华落尽,传说中当年袁家运财宝的桂花缸,辗转被焦桥镇东平村村民许坤收藏。高近三尺的桂花缸,为珍贵的窑变瓷器制品,通体蓝色,色泽由浅入深,华美异常。在许坤收藏的袁家遗物中,从砚台、花瓶到地契、古籍等应有尽有,袁家其时盛况管窥一斑。
 
    查办污吏  紫禁城骑马——传世忠孝家风
 
    袁紫兰的孙子袁守侗,为袁家的显赫地位制造了一个高峰。袁守侗,字执冲,号愚谷,是袁紫兰三子袁承绂之长子,出生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后娶诗人王渔洋孙女为妻。袁守侗是乾隆年间的著名大臣,历任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要职。在担任内阁中书时,与阁内的学士卢召弓、尚书纪晓岚等诗词名流结为文社,诗文互相往来。
 
    袁守侗为人勤奋恭谨,深得乾隆皇帝信任,连获提拔重用。乾隆二十六年,袁守侗时年38岁,被任命监察御史,前往浙江治理盐务。当时,浙江私盐泛滥,官商勾结,风气败坏。袁守侗制定新规,惩治污吏,浙江一带盐务风气大正。乾隆年间,袁守侗曾五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专门查办贪污腐败的封疆大吏,办案滴水不漏。
 
    乾隆三十七年,袁守侗查获云南布政使钱度贪污大案。时年,云南省宜良县知县朱一深钱度贪婪,强制下级官员购买其黄金玉器。袁守侗明查暗访,将钱度装运途中的金玉器件扣留查办,并截获密信,信中写道:回家后,做个地窖或夹缝墙,将金玉银两藏好,以备后用。至此,钱度的贪赃行为全部败露。袁守侗将案审结果上奏乾隆皇帝:钱度每逢从银库发放银两时,每一百两银子,扣除一钱七分不等,任期内克扣余银四万余两。乾隆看奏章后,立即下旨:杀,无赦。
 
    钱度被押赴法场斩首,袁守侗遂被百姓奉为“袁青天”。乾隆四十一年,袁守侗迁为户部尚书,获殊荣名为“紫禁城骑马”。乾隆四十二年,调任刑部尚书。乾隆四十四年,调任直隶总督,赏顶戴花翎,赐黄马褂。乾隆特拟七言律诗一首,褒扬其政绩。
 
    袁守侗母亲去世,按礼制回乡丁忧三年,忧伤之中染上吐血之病。丁忧期未满,河南一带黄河汛情告急,乾隆急诏其回京。乾隆迎接袁守侗到卢沟桥,见袁守侗气色不好:“看汝面容尚属气弱,汝当回署调养,汝若累倒,叫朕何处寻一好总督代汝乎!”袁守侗非常感激皇帝对他的这种器重,带病赴任,带着病就到了河南的工地上,带领百姓,修坝筑堤,抗击洪水,工毕乃归。回去之后,不到一年,袁守侗卧病不起,因公殉职。乾隆非常悲哀,赐太子太保,谥清慤 ,以王公之礼葬之。
 
    繁华逝水  旧踪难觅——太湖石独立风中
 
    当地老人回忆,袁守侗之墓大门原有三座牌楼,其上乾隆御书“圣恩”二字,墓建有神道三丈多宽(十米左右),两旁侧立一丈多高的石人石马,栩栩如生。1958年,兴起人民公社“ 社员投资”,袁守侗墓道拆除,砖瓦石碑用于修建学校房屋。“文革”期间,孝妇河发水时,石人石马被砸碎堵缺口。如今独留一座双龙戏珠碑头的神道碑,伫立在青青麦田中,彰显当时哀荣。
 
    在焦桥镇的牛家村屹立着一块 4.7 米高的太湖石,这块重达十几吨的巨石造形峻美,也是袁家重要遗物。咸丰年间,农民起义军捻军在山东活动,朝廷派僧格林沁前来,袁氏后人袁启耀组织乡勇队协助,用土枪土炮吓退了起义军,威望大兴。为纪念牺牲的乡勇,袁启耀要建一座乡勇祠,桓台望族王渔洋后人王氏家族要为乡勇祠献礼。袁启耀看上王家花园最大的一块太湖石,用了三个冬天的时间搬运,仅运费就花费了十万两银子,家族已显现骄奢之相。
 
    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败,世代为官的袁氏家族也走向倾颓。当年富丽堂皇庄园今天已无处可见,只有西董镇的任家峪村山脚下袁家建的避暑山庄保存相对完好。幽静的院落依山势而建,高大古朴的影壁墙用料考究,三进庭院里台阶、回廊巧妙组合,每个院落都设计精巧、相对独立,当年气派依稀可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袁氏迁徙源流二
袁氏迁徙源流(二)义宁州三十四都高乡港潭支谱载,始迁祖――思义,宋时,由沙溪徙八正庭。一子汉颗,颗二子璜、琮。琮迁湖广通城。璜徙新昌。子`,`子云,云三子位、俊、仪。仪子仔甫,仔甫四子龙、凤、虎、蛟。龙三子学、Z、爨。学子正雍,由新昌迁分宁雁翅上。一子大新,新二子铭、铨。铭子节恭,恭子山,山子先、前、盈。先二子量、病H子道、?、聪。聪子崇远,远三子富、华、贵。华二子至常、至帛,徙居袁家?。?一子玉,玉子聚,聚二子耀、荣。耀二子曰乾、曰坤。乾迁港潭张?老屋场。二子书辉、书振,具隶民籍。顺天大信逸安派下一支。顺治间,迁自浙江富阳。今历八世隶籍。即兄弟同榜钰、均之祖。无锡县东园西园。宋时,徙自长州尚山。祠在县东二里许龙下。与长州、江阴、金匮等县,共建有义仓,没以富家捐谷,赈济一姓贫户。广东花县花坑(一名花o)。迁自赣州。奉新新安乡谱载,始祖,曰盎。唐贞观时人,居湖广荆州城内。传十三世克受,因祖墓...
· 佛山袁氏宗祠
广东佛山和顺袁屋边村袁氏宗祠简介■文/图袁弘毅广东省佛山市和顺镇袁屋边村袁氏宗祠始建年代失考,重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有祠堂内放置一旁的古老木刻匾额“惠政堂”题款“道光七年孟冬重建”为证。由于历史变迁,宗祠在文革期间惨遭摧毁。改革开放后,众宗亲集资再次重建宗祠。1998年戊寅岁仲秋,祠堂重建落成。祠堂以红砖琉璃瓦建成,走廊上有两棵大理石砌成的方柱,柱子两侧的横楣也是大理石凿成,两条横眉上方各雕一石狮。祠堂正门为白色大理石建成,正上方为楷书“袁氏宗祠”,左右两侧为行楷书对联“陈书传世范,遗泽溯仁风”。走进正门第一进为会客厅,抬头正上方横梁上悬挂仿制的木匾“惠政堂”,此匾题字内容及书体、下款落款均仿道光七年重修时的匾额,仅上款重修时间题识为“戊寅年仲秋重建”(即1998年),此匾较原匾要小很多。原古老的木刻匾额“惠政堂”则放置在会客厅右侧角落,搬出来仔细辨认,发现匾额上款题有“道光七年...
· 百年宗祠昔日繁华少人知
透过八角窗看宗祠内部,壁画历经沧桑,但仍线条清晰。西南杨梅村委会西村陈氏大宗祠,采用广州陈家祠图纸而建,是岭南地区为数不多的与陈家祠相似的祠堂。由于种种原因,这座宗祠并不为外界所熟知,不如广州陈家祠那么有名气。近日,记者探访这座百年祠堂,从其建筑的规模和留下的壁画、雕塑来看,仍然感受到它的昔日的辉煌。99道门,各门景观尽不同据《三水县志》记载,西村陈氏大宗祠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光绪年间,西村人陈梦日主持修建。陈梦日,原名世胄,是光绪乙酉科举人。当年,陈梦日凭借着自己在陈氏宗族的威望,拿到了广州陈家祠的图纸。因而,该祠也是仿广州陈家祠模式而建,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植伟森说,陈氏大宗祠在三水,是属于建筑规模最大的宗祠之一。据他介绍,在珠三角一带,只有某个姓氏分出去的支系也创立宗祠,原先的宗祠才能叫做大宗祠。姓氏中小的支系立宗祠叫做某氏宗祠、书舍、书院等。在村民的指引下,记...
· 山东邹平
佃相思家守
· 锡山袁氏宗谱
《锡山袁氏宗谱》《锡山袁氏宗谱》载:“吾锡为东南文献名邦,稽之邑乘,簪缨阀阅,指不胜屈。”魏晋以来,袁姓渐为江苏大族,特别是在苏南富庶之地,规模渐盛,影响日著。谱载,北宋太宗兴国年间,河南汝宁人袁清(字以澄,号静修)尝游历无锡,深为粱溪湖山之盛所折服,遂迁居斯士,占籍开族,成为本支袁姓迁无锡的始祖。袁清生子袁绎,字子安,号元。袁绎自幼家境不丰,故发愤嗜学,以硕儒称名。袁绎生有四子:长子袁默,字思正,号志乔。次子袁点,字思舆,号怀溪。三子袁植,字思培,一字材老,号材世。四子袁正功,字思继,号心石。兄弟四人,皆登进士,显著于时,衍成锡山袁氏四大宗派。宋、元之际,兵燹迭作,同族子姓散处四方。《江苏锡山袁氏宗谱・历代分迁总考》称:“四大宗派,自是厥后,播迁于苏、常两郡间者,凡及一百二十余支。”源同派异,世有远近,由此可知,本支袁氏乃自河南迁入无锡,其后子孙又多有分徙至常熟、宜兴、江阴、姑苏、金坛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