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家训:修身齐家代代传
杜氏家训:修身齐家代代传, 念祖寻根脉,追宗溯渊源:杜从中原来,次第向外迁。他乡作故
念祖寻根脉,追宗溯渊源:
杜从中原来,次第向外迁。
他乡作故土,礼存三代前。
勿忘杜氏迁移史,牢记先人奋斗篇。
人生处一世,厚德应为先。
习礼知荣辱,启智忆先贤。
贫穷不失志,富贵思源泉。
莫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
俯身不怍于大地,仰头无愧于苍天。
居家贵和睦,情暖喝水甜。
惜子勿溺爱,教子莫用鞭。
父慈子孝敬,夫妻相让谦。
兄弟结同心,荆花满庭院。
亲戚常来往,邻里勿结冤。
有钱莫欺三斤狗,官高不可鼻朝天。
聚族而居讲信义,遭遇困难相支援。
百业无贵贱,耕读是本根。
诗文装满腹,胜有万贯钱。
昔时贫且瘠,书声满乡间。
幼学入琼林,至老莫废偏。
崇文重教好传统,世世代代永相延。
男有四方志,困境不自怜。
宽厚如围屋,爽朗似山歌。
吃得苦中苦,开埠南洋边。
女素称贤惠,懿德传千年。
天然去修饰,大脚胜金莲。
四头与四尾,重任担上肩。
朴素自有风采在,留得声名在人前。
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风筝飘万里,乡情一线牵。
毋忘胞衣迹,情系客都颜。
人是家乡亲,月是故乡圆。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
游子乡亲心相连,建设美好新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沅江聂氏:家风家训代代传
明初洪武末年,江西南昌丰城人,二十来岁的聂仲谦带着妻儿,跟着大队人马,步履蹒跚的踏上了西去湖南移民的漫漫长路。就要告别家乡故土了,他一步一回头,泪水滴滴流,想他聂氏家族在江西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自先祖聂公正在江西发迹,到他这一代也是第十二代了,前有二世祖聂智任滁州太守,后有九世祖聂昌任南宋枢密院事,掌管全国兵权,还有六品以上官员无数,可说是世代书香门第,人才辈出,人丁兴旺。如今改朝换代,官府强制迁徙,眼见血脉分流,骨肉分离,各奔东西,怎不叫人肝肠寸断。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厮杀拉锯的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血雨腥风,疯狂屠杀,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于洪武年间下令组织人多地少的江西人迁往湖南、湖北。历史上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一时间,长江上西行的移民船只一艘接着一艘,陆路上拖家带口的移民也络绎不绝。...
· 杜氏家训多条
杜氏家训“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指的是滨州杜氏家族。家训为姓氏家族文化传统的表现。山东滨州《杜氏述训》集中国传统家训之大成,其文质朴,其义深远。故仿《述训》而作杜氏家训三十则,后代所当谨记云。1.做人不可忘本。杜氏家族自古敬奉土木,尤敬甘棠树,奉木以植树绿化为先,敬土以节俭守业为本。渑池杜氏以“破锅杜”自称,子孙不论徙居何处,总是一家。木本水源,血浓于水。下要孝敬父母、敦宗睦族,上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2.人贵自知自明。《述训》首言“自见之谓明,自听之谓聪,自胜之谓强。”人能时时自察自省,方有进步。世人不能如此,则无以成大事,是为大愚。3.浜州杜家私塾有楹联:“不染似莲花,经世何妨出世;真空如水月,禅机即是文机”。这正是我杜氏做人的要求。“何妨”是福祸相依的辩证法,严以律己、洁身自好是经世出世的思想基础。“随缘”是恬淡释然的精神境界,清心寡欲、超越功利是和谐自然的高尚人格。4.教子之法,...
· 宝鸡容氏宗祠:杜家凹村的容氏百年家训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杜家凹村,伫立着一座古老的容氏宗祠。这座宗祠不仅是容氏族人寻根问祖的精神寄托,更是家族历史与荣耀的见证。容氏家族的起源可追溯到明朝永乐二年,那时容善作为甲申科进士,凭借才华与勤奋,官至广西布政使,以公正廉明著称,留下了“断无冤狱”的美誉。然而,历史的变迁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容善的后人中,有一脉因参与当地农民起义而被朝廷流放,从此容氏家族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之路。经过数代人的辗转迁徙,容氏家族最终来到了六川河的车辙村,并在此繁衍生息。然而,他们并未忘记自己的根与魂。明嘉靖年间,容氏后人再次迁徙,最终定居于大虫岭(现贾村塬)的杜家凹村,并一直居住至今。在容氏宗祠的祖案上,记录着家族传承至今已20余世的辉煌历史。无论身处何地,容氏家族始终坚守着“读书明理知廉耻,为官爱民当廉洁”的家训。他们注重教育,注重品德修养,致力于培养既有才华又有品德的子孙后代。在明清时期,杜家凹村容氏家...
· 琼州利氏多德义,“走水婆”故事代代传
定安龙湖凤池古村是利氏在海南岛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定安凤池村利氏宗祠。《利氏族谱》收录了明代文昌进士邢祚昌为渡琼始祖利斌直题写的墓赞。《四库全书》编修、琼山进士吴典(原名吴琠)为利文峰撰写的祝寿歌。面朝文笔峰,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五间回廊起角式的定安县龙湖镇凤池利氏宗祠,造型朴实大方。宗祠内,朱漆装饰的楹柱上书写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对联,右上方的横梁上悬挂着留美博士利幕骄及其夫婿赠送的“祖德造福子孙”匾牌。“迁琼始祖讳斌直公,字达儒,号贞原,闽省福州府莆田县裔。配宜人杨氏,派三:长经、次纬、三纲。公生颖异,博通经史子集,宋熙宁壬午,任琼州府文昌县教谕,衡文修行,士子山斗奉之……”利斌直第三十三世孙利振钦,珍藏的一套七卷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续修的“昌安堂”《利氏族谱》,呈黄褐色,雕版印刷,原封面已散佚,部分纸张朽烂如絮,全套族谱有虫蛀的痕迹,一些文字已经丢失,但大部分内容尚可辨...
· 泰州高港薛氏宗祠:家风代代传
薛氏宗祠位于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界牌社区,始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是高港区境内修缮保存得最好的一座宗祠。薛氏宗祠内的几副楹联,寓意深远。宗坊大门抱柱楹联为:“自姑苏来此,启十一世门楣,笃诚创业,俎豆千秋永固;於洪武立基,承六百年堂构,诗礼传家,俊贤四海争光。”上联讲的是地理位置的迁移,下联讲的是薛氏迁泰的朝代,点明这里的薛氏先祖来自苏州阊门,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从十一世开始,薛氏后人分成九房一支,但都靠笃厚诚信的劳动,创业致富,家族兴旺发达。西厢房“三凤草堂”门前楹联:“祖训铭心尽忠尽孝,芸窗励志尚礼尚诗。”这是对家族青少年一代的期望和勉励,希望他们将祖训家训铭刻在心,勤学成才,报效国家。祠堂小楹联、彰显大文章。生动诠释历代薛氏族人传承“三凤堂”文化,重视人才培养,制定薛氏家训:“事父母、敬长上、和兄弟、亲师道、教子孙、睦宗族”。这18个字,也体现了如今界牌社区的干部群众传承和...
知识互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