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精选!你真正了解刘姓起源吗?

2016-09-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85
转发:0
评论:0
精选!你真正了解刘姓起源吗?,大概是因为原始的刘氏家族,太古老太遥远了,因而对于它的有关情况,经典的记载都语焉
大概是因为原始的刘氏家族,太古老太遥远了,因而对于它的有关情况,经典的记载都语焉不详。笔者在现存的先秦经传和甲骨金文中,都找不到任何有关原始刘姓的踪迹。然而,“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古老的刘氏族虽早已湮没无闻,但因为他们生息于斯、居住于斯、活动于斯而得名的地名——刘、刘邑,却仍在较长的时期内得以保存、流传下来。
精选!你真正了解刘姓起源吗?
现知最古老的刘地,在今河北省唐县。
查三民书局《大辞典》(上)第480页“刘”字的解释:“刘,地名,帝尧陶唐氏后裔的封地,在今河北省唐县”。同样的记载见于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以邑为姓》刘姓条:“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
古地名学的理论认为:有的地名是地因人而得名,而有的人群又是因地而得名。我们认为,帝尧陶唐氏受封于刘地,说明这里先就有刘地。那么,刘地的地名是怎么来的呢?刘地仍然是因人而得地名。不过,它的得名不是因为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此而得,而是因为最古老的刘氏族曾经居住、活动、生息于此而得名。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作出如下大胆的推测:现在可知的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就在今河北省唐县。这里就是远古洪荒时代那支高扬着巨斧,以刘为图腾,前赴后继勇敢地征服自然,开辟文明的最古老的刘姓氏族的生活、栖息之地。
当年第一个受封于刘邑,被赐姓为刘氏的那个人,就是当今天下刘姓共同的开姓鼻祖。
那么,刘姓的开派得姓大始祖又是谁呢?
由于年代遥远,史传记载不详,民间传说各异,现存的文献也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可以说,到底谁是刘姓的受封得姓鼻祖,至今仍是一个困惑着刘氏族人和姓氏学家的不解之迷。
史书和大量刘姓谱牒都记载,尧帝共生有10个儿子和2个女儿。如《吕氏春秋·去私》载:“尧有子十人。”《求人》篇也说:“尧传天下于舜,妻以二女,臣以十子。”《孟子·万章》和《淮南子·泰族训》则都说“尧使九男二女事舜”,但据汉人高诱和当代著名学者陈奇猷先生的解释,这里说9子,是未包括早死的监明或者是嫡子丹朱。
第一种说法认为,当年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就是尧帝的长子监明。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宋人罗泌的《路史》。另外,湖南洪田《刘氏族谱》、1995年湖南烟溪《刘氏九修族谱》、1995年湖南新化《刘氏十修族谱》、1996年湖南新化《刘氏知止园族志》、1991年湖南《刘氏吉才公支族谱》等谱牒文献都明确记载说: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帝之子监明。
不过,各谱对监明身份排行的记载又互相有异。大部分族谱都说监明是尧的长子,是嫡子丹朱的兄长。但另一些族谱却说监明是尧的第二个儿子,是嫡子丹朱的弟弟。但长子说可以得到《尚书中候》、《庄子·盗跖》崔氏注、《路史·国名纪》等传世文献记载的应证,因此笔者认为监明为尧帝长子一说是正确的。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当年受封于刘邑的得姓始祖不是监明,而是他的儿子刘式。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汉代流行的纬书《尚书中候》。该书记载:“尧之长子监明早死,不得立,监明之子(式)封于刘;朱又不肖而弗获嗣。”清朝姓氏学大家张澍在他的经典著作《姓氏寻源》中也明确记载说:“帝尧娶散宜氏之女女皇,生长子监明。(监明)先死,监明之子式封于刘。”民国七年香港《刘氏总族谱》所载宋朝刑部郎中刘梦村的《刘氏源流总序》也说:“我刘氏起自陶唐之冢子曰监明。监明少卒,生子式。式出封于刘,因以为刘氏。此刘氏之所以肇也。”1996年湖南《刘氏知止园族志》和马来西亚《砂罗越刘氏族谱》也有同样的记载。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当年受封于刘邑的是尧帝的第九个儿子源明。这一说法很少见于传世的文献,但在刘姓族谱中却最为流行。如广东梅州市《刘氏族谱·源流序》就说:“帝尧第九子源明受封于刘,为刘氏。故源明公是刘姓始祖。”同样的记载也见于今人刘恒心先生所编(江苏)《古丰刘氏族谱》、1995年刘为良主编的(江西)《中华刘氏通谱》、1994年刘先皇主编的湖南《板桥刘氏五修宗谱》、1996年刘诗晖主编的(江西)《泰和刘氏宗谱》、1987年《湘黔川刘氏族谱》、1986年《广西刘氏族谱》、香港出版的刘少卿所编《刘氏新族谱》等族谱文献。
第四种说法: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就是尧帝的长子丹朱。这一说也见于一些与刘姓同源的唐姓族谱,另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唐姓的介绍也釆用此说。
第五种说法认为:祁姓刘氏的开姓始祖不是尧帝的儿子或者孙子,而是数百年后的尧帝裔孙 夏朝的刘累。此说在刘姓源流史上,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
第六种说法也可以叫做综合说。这种说法认为,刘姓的受姓初祖是尧帝的儿子源明,并且强调说源明与丹朱、监明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名称。这种说法不见于传世的史传文献,只见于形成较晚的刘氏族谱。
监明刘式说出现最早,并且可得到历史文献的印证,因而较为可信。但源明说在刘氏族谱中流传最广,我们这里也姑且作为一种传说而两存之。在中国历史上,各姓氏产生、形成的原因互不相同。姓氏学家们据此将中华民族的姓氏分为许多种类,如以国为姓者、以邑(旧时的封地)为姓者、以爵为姓者、以官为姓者、以名为姓者,等等。
刘姓,就是属于所谓“以邑为姓”的一类!
在讲述刘姓的形成以前,我要先给大家讲讲姓与氏的概念。 在秦汉以前,中国的姓与氏是严格分开的两个不同概念:姓代表血缘关系,氏代表社会关系;氏往往由某一姓衍生出来。我们现在介绍的刘姓,在先秦时期,只能说是刘氏,而不能称刘姓。进入秦汉时代,随着各民族、各姓氏的大融合和大量姓氏的新生,姓与氏才渐渐合而为一,不再严格区分。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就公开称汉高祖刘邦“姓刘氏”。至此,刘才由氏成为姓,而且是堂堂国姓(中国旧时称当朝皇族的姓氏为国姓)。
刘氏是怎样从尧帝的祁姓族系中派衍出来的呢?当时尧帝的后代分封刘邑,以邑为氏的真实情形如何?由于先秦经传和正史对此记载阙如,权威性的姓氏学经典对此也语焉不详,我们只能根据姓氏学的普遍规律来对此作如下推测:
推测一:在尧帝之前,古老的刘氏族就已存在,他们居住在刘邑(今河北唐县),以刘(战斧)为图腾和氏族徽志。尧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向四方征伐时,征服了原始的刘人。随后,尧将刘邑封给自己的一个家族成员,实际上是派某一位祁姓氏族成员前往刘邑,担任被征服的刘氏族的首领。这位祁姓成员可能还带去了一些随从族人和其他军事人员、管理人员。这些人和这位刘邑的新统治者从此都以刘为氏。至于那些原来就居住在刘邑的原始土著刘氏族成员,此时不是被杀,就是被迫融合到祁姓刘氏之中。他们虽然仍保留了刘的氏族徽志,但已由原来独立的刘氏族变为了新的祁姓刘氏。
推测二:祁姓刘氏就是原始的刘氏族,古老的刘氏族并未消亡。当尧帝成为势力强大的中原华夏部落集团首领,并凭借其强大势力开始征服四方,建立原始国家政权刍形时,居住在祁姓陶唐氏族附近的古老刘氏族,为了自身的生存,便率先向尧表示归附,主动请求加入尧领导的部落联盟,愿意尊尧为大首领,服从尧的领导和统治,以此换得尧的庇护。尧帝对刘氏族的归附自然非常欢迎,为了对刘氏族的义举表示嘉奖,尧帝特下令正式将刘邑重新“封赏”给刘氏族的原首领(其实刘邑一直由刘氏族居住,这次封赏,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认可其继续对原始刘氏族的统治。为了表示对刘氏族的承认,尧帝还正式“赐”刘氏族的原首领为刘氏(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因为刘氏族的人其实早就以刘为氏)。这样,尧帝祁姓氏族与原始刘氏族就成为原始社会常见的父子氏族关系,尧帝也由部落联盟首领而成为刘氏等众多子氏族的共同族祖,原始的刘氏族的首领则成为尧帝的众多“儿子”之一。从此以后,刘氏成员就成为尧帝的合法后裔,并随尧帝姓祁,号称祁姓刘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庾澄庆的“庾”你读对了吗?庾姓故事你了解吗?
庾澄庆的姓,不知道读错的人都读成了什么,小时候把它读作shēn的也有,读作yǎo、gēng的也有,反正五花八门,读对的没几个。按照那时候的识字水平,读对的估计也都被当作笑柄对待了。但是,直到现在,相信很多读对了音的,怕是声调也搞错了。很多人把它读作yú,其实人家是三声的yǔ。庾,本指水路上储存转运粮食的仓库,也就是没有顶盖的谷仓。所以后来引申出了露天谷仓的意思。同时,庾还是古代称量的器具,所以这个字也被写成斞(左臾右斗)。有说一庾等于16斗的,也有说一庾等于2斗4升的。庾姓得姓来源便和它的本义有关。作为庾姓的两大源流,无论是源于帝尧时期的安庆公,还是源于周朝时期,它的得姓始祖都是负责掌管粮仓的官吏,后世以先祖的官职为姓氏,便有了庾姓。庾姓还有一个有名的人物,名为庾公,字之,也是庾姓的得姓始祖之一,春秋时期著名的神射手。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人并不了解,但读过《三国演义》原著的,应该对于华容道前...
· 带你了解童姓起源
“童”姓一、姓氏起源1、源自上古,是黄帝的后代。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老童天生一副好嗓子,说话唱歌时,嗓音就象钟罄一样宏亮清越,又有音乐的韵味。他的后世子孙就以祖上名字中的“童”字命姓,称童姓。2、出自胥姓,始自风姓,是赫胥氏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胥童,他与周朝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他的后人为避仇杀,以祖父名字为姓,改“胥”为“童”,称童姓。二、迁徙分布童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当今童氏人口约一百零二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4%左右。童氏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跃于渤海地区,即今山东省北部地方,然后逐渐向南播迁。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西北)。今江西德兴、吉安市、鹰潭市、上饶市弋阳县、玉山县,安徽省的无为市、凤台县、芜湖市繁昌、合肥市肥东、阜阳市、阜南县、凤台县...
· 36姓始祖起源,你知道你姓氏的始祖是谁吗?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去世后,约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 36姓始祖起源,你知道你姓氏的始祖是谁吗?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去世后,约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 中国36姓始祖起源你知道你姓氏的始祖是谁吗?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去世后,约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