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南靖县徐氏家庙传承仁礼好家风三百年

2016-09-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5
转发:0
评论:0
南靖县徐氏家庙传承仁礼好家风三百年,  在南靖县高新园院前村,有这么一座徐氏家庙,三百多年来,一直传承着“孝悌扬祖德
    在南靖县高新园院前村,有这么一座徐氏家庙,三百多年来,一直传承着“孝悌扬祖德,礼义绍家风”的“仁礼”民俗。
南靖县徐氏家庙传承仁礼好家风三百年
    徐氏家庙名为“凤山堂”,三百多年前便矗立于院前村凤山脚下,为传统闽南二进式双落建筑,红瓦顶、燕尾脊极具闽南风韵。凤山堂朝南、面河,俯视如凤凰展翅,门前一方空地,空地旁曾立有石龙旗杆,以彰显中过进士的先贤功德,也是对后辈的激励鞭策,但由于年代久远现已荒废。
    徐氏家族重仁义、孝悌,凤山堂内有多副楹联,字里行间尽显家训本色。梁上分别悬挂两个匾额,前者为纪念徐氏先贤徐登甲于康熙四十五年登进士所挂的进士匾额,后者为出自《诗经》的“绥我思成”。
    每逢村里有人新婚、生子,都需要庙中点灯祈福。农历二月初一和七月十五,村中上百名爷爷辈的长者都会到庙里祭祀先祖、合桌聚餐,称为“春秋二祭”,目的在发扬中国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教育后人谨遵孝道。
    徐氏家训已成为激励族人奋进的座右铭和规范族人行为的基本准则。要延续祖上的事业,继承祖宗遗志,不仅是将“仁义”“孝悌”印在谱上,念在嘴上,更要贵在实践,落实在行动中。
    多年来,在徐氏家训的熏陶下,院前村村民与人为善、孝敬老人的品德蔚然成风,声名远扬。据院前村老人协会副会长徐溪河介绍,凤山堂在解放前后还曾作为私塾发挥过重要作用。现如今村中七八十岁的老人,儿时几乎都在庙中读书、习字,周边村落的适龄孩童也纷纷聚集在此学习,鼎盛时期学童人数达到70多人。
    据了解,院前村徐氏与台湾徐氏同根同源,血脉情深。徐氏先民于康熙年间漂洋过海到台繁衍发展,如今分布在桃园、新北、彰化、嘉义、台南、台中、宜兰、新竹等地的徐氏后裔近5万人。自1991年以来,两岸徐氏宗亲多有往来,台湾徐氏宗亲多次到院前村寻根谒祖,共叙亲情,院前徐氏也曾赴台探亲,受到台湾同胞的热情接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天伦”模式好处多:鄢氏传承好家风
在现代社会的今天,梁平县荫平镇乐英村7组鄢昌轩一家依然过着祖孙三代十人同堂、大家共用一个户头、在一个户头存钱、所有财产大家共有、按照需要支出的生活。日前,笔者对这个群众称之为“天伦生活模式”家庭进行了采访。该村干部告诉笔者,鄢昌轩家庭于2003先后被镇、县、市、全国评为五好文明家庭。笔者在鄢家亲自见证了这两个奖牌。如今鄢昌轩家庭事业蓬勃、书香门第,商店、酒厂、运输、租赁等多种经营红火,在四个孙中有三个大学生、一个在读高中生。诚实守规传家风据当地老人介绍,鄢氏家族历来都有严厉的家规家训,“做人讲厚道、做事讲勤劳、在家敬父母、出门敬法纪、行善厚品德、义举度人难”成为鄢氏家风传承的重要内涵。鄢昌轩从就吃苦耐劳、节俭持家,是农业生产的好手,政策下户后,他趁月色抢收稻谷,竹具,打铁、火炮业、兽医、货郎、酒厂、小商铺这些活计和项目样样都干过。这些正当营生和不欺人的理念让他在乡邻面前赢得了尊重,这些人生...
· 弘扬好家风,族谱文化传承最具实事的家风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是群众最直观感受的“好家风”培育土壤。通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13本充满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家谱陆续出现在了镇文明办。家谱中的家训、治家格言也都一一摘录下来,编入《四团镇好家风作品选集》中,通过《选集》的发行,将“好家风”传播开来。家,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长期以来,四团镇始终把“家文化”作为四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但如何深化“家文化”,推动好家风好家训的培育工作,曾一度困扰着我们。一次偶然,得知辖区内有几本老家谱,顿时茅塞顿开。以“家”为起点,以“家谱”为突破口,在寻找中引导更多群众参与,让好家风得以更广泛的传播,让好家训更深入人心。为更好传播“好家风”,弘扬家谱正能量,我们充分利用道德讲堂等宣传阵地,依托平台效应,吸引大量群众参与,提高家谱知名度和家风传承度。新桥村...
· 荀氏家风的传承
4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官方网站公布2021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齐鲁书社出版的图书《圣人家风》入选。农家书屋建在村里,屋门口连着农家,文化的源头活水从这里流入千家万户。在家风方面,在齐鲁大地上包括与这片土地有密切关联的、广受称道的还有很多,值得书写的也有很多,例如荀子与荀氏家风,同样堪称有广泛影响的佼佼者。荀子出生于战国时期的赵国,著作集为《荀子》一书,流传后世。对于荀子的历史地位和学术贡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白奚评价说,荀子是先秦儒学最后一位大师,一般也被认为是先秦学术思想史上、百家争鸣时期最后一位大师。学术界经常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述:荀子是先秦时期哲学思想的最高峰,是先秦学术集大成者。荀子的理论,也为秦朝“大一统”奠定了思想基础。荀子“集大成”的成果,集中体现在《荀子》一书中。在这本书里,荀子系统而清晰地阐述了有关政治、经济、教育、军事、艺术等领域的思想和观点,既...
· 唐山举办族谱展宣扬传承好家风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逐渐演变而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唐山市档案馆现存《王氏家谱》和《刘氏家谱》各一部。《王氏家谱》记载的是滦南县一王姓家族,从王氏始祖王文进至第20世的400多年谱系。王氏家族是名门望族,该王氏始祖王文进是在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从安徽宣城县迁至滦南县居住。第11世王永彪曾任捐职都司之职,其祖父、父亲被封为昭武都尉,其祖母、母亲被封为恭人(四品);第12世...
· 闫氏家风,百年传承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闫冠男的高祖父在榆次南窊村创办了乡里第一家“私塾”,名为“南窊大社学堂”,高祖父作为晚清时期的“文化人”,深知只有用优秀的文化理念教化、引导族人,促进整个家族兴盛。当时主要传授的读物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弟子规》。尤为《弟子规》,由于浅显易懂,通篇押韵,特别是它的核心思想重在教导孩子的言行,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实用,因此在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高祖父对《弟子规》的传授很有建树,他曾在《弟子规》的首页上批注着蝇头小楷:“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孝悌、谨严、仁爱、勤劳、诚信等品行乃婴孩走向成功之基石也。”高祖父结合《弟子规》的精髓思想编写出了“十二世闫氏祖训”,共计八句六十四个字,即:闫家子弟,祖训谨遵。发展传家,繁衍子孙。侍亲以孝,夫妻以敬。邻里以和,立业以勤。持家以俭,持心以正。待人以义,办事以诚。慈善为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