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村落明朝时建村原住居民为谭姓
广东古村落明朝时建村原住居民为谭姓,我县横河镇生态环境极好,青山延绵如黛,溪流从无边无际的绿意中奔流而出,几条溪流产
我县横河镇生态环境极好,青山延绵如黛,溪流从无边无际的绿意中奔流而出,几条溪流产生的沙坝,孕育了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就是横河镇沙上村的谭氏家族。
谭氏宗祠
从县城驱车40分钟,便可到达横河镇沙上村。400多年前,谭氏族人从横河十字圩迁至沙坝居住,随着人口越来越多,这个地方被叫做沙上村。沙上村古村由一道围墙包围着。围墙建有东、西两座门楼,村民进出就要走这两个门。
西门门楼已经倒塌,残留着一段花岗岩条的门框。只有东门还保留基本完整。东门为两层门楼,经历了400多年风雨后,呈现出凝重古老的气质。拱门上镶嵌有红砂岩门额,阴刻“紫气祥临”四个字。墙壁上,还残留一些模模糊糊的壁画。东门
村民谭伯生告诉小编,这个东门在乾隆年间重修过的,上面有两个瞭望台,红石上面的是“紫气祥临”,意思是好运气经常降临的意思。
穿过围墙,一片古色古香的民宅出现在眼前,这些房屋排列整齐,结构很相似。都是两房一厅的凹肚式结构。中间一个正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小门。村民说,原来的建筑只有一个大门,里面大厅是做饭的地方,两侧是房间。后来随着孩子长大、分家,或许是没钱另外修建房屋,只能在老宅的房间多开一个门。
古村内建筑为广府式梳式布局,村民称为铁耙式,现存巷道东西走向有10条,南北向有11条。小编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巷道走向基本一致。
村民谭伯生:这条村子32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建了72套房子,整个沙上是一个圆形的状态,最多人的时候,是明朝的时候有三千多人,后来解放初期有四五百人,现在还有个别农户在这里居住。在古村基本上都是一层的古建筑中,有一栋大宅鹤立鸡群。这栋大宅墙上的青砖平整,门上雕刻了石桥的结构,房屋外墙还有精美的花鸟鱼虫。村民说,这户人家当时在村里是最富裕的人家之一,所以修建房屋的材料也特别好,保留得也较完整。
古村中有两座基本保留完好的祠堂:谭氏宗祠和谭氏大宗祠。谭氏宗祠是一座明末的建筑物,是谭氏先祖所建,为单间二进,建筑物比较简单。谭氏大宗祠又称世德祠,是一座清代建筑物,是谭氏开基先祖十二世的孙辈十四世世德公所建,比谭氏宗祠大很多。谭氏大宗祠的正脊为灰塑船脊,脊背近两端有一对灰塑鳌鱼。鳌鱼喜欢吞食火舌,在屋顶上安放鳌鱼,是希望它能帮助防火消灾,守护居庭。屋顶靠近前檐的位置,还有两个须弥座狮子。祠堂内圆木柱,红砂岩做柱础,梁架上有精美的木雕,很是气派。
在沙上村,最让村民津津乐道的还是村里的古树群,这片古树群树种繁多,有榕树、五味子、秋枫树、龙眼树、乌榄树等100多棵,最老的有400多年树龄,是谭氏族人在此地落户时就种下的,最少的也有100多年树龄了。古树盘根错节,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几百年来,这些古树一直守护着沙上村的子子孙孙,见证着沙上村的点点滴滴。
日前,经省专家组实地考察论证,沙上村已被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潘姓古村落---青源村
青源村坐落于江南镇东南面,三面环山,与富阳区隔山相邻。全村有2000余人,以潘、方、吴、申屠四姓氏组成,下辖三个自然村,青源、合联、西坞。相传宋代时期,这里古木参天,蓝天碧草,明代初期,由朱姓和屠姓在此居住,故以此地貌景观称之“青草村”。村中原始自然村落保存完好,特别是现存连片古民宅(潘氏古村落)近五十多处,六十年代建造的集体大礼堂(收粮店)2处,百年以上古拱桥八座,古井泉五处,古凉亭五座,古道两条,古渠道5000余米,教堂一座,堂屋四座,还有70年代建造村中狮子山上的青源小学。这里东南两溪串村向西蜿蜒而去,终年潺潺。群岭环抱,林茂竹修,野趣横生,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是青源村庆丰收的大日子,会有盛大的祭祀活动,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来赶集,老人印象最深的是200多米长的“青狮毛龙”的龙灯。近年来,这里吸引着成千山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潘氏宗祠潘氏宗祠坐落在潘姓村口,青源村中心地...
· 德安桂姓古村落
古村位于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红岩村岩泉桂家和百家塘桂家。桂家的百余处老宅均为马头墙,中有天井,外部为粉墙黛瓦,老宅之间百米长青石板小巷有数10条。这两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真实全面反映了江西古代传统民间建筑特色。
· 安徽歙县汪姓古村落
歙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是古徽州六县之一。歙县自秦建制以来,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隋末绩溪登源人氏汪华率众起义,占据歙州,相继攻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和饶州,建号称号吴王,六州赖以平安十多年。唐武德四年(621),奉表归唐,诏使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汪华后裔人丁兴旺,渐而成为徽州旺族。歙县是汪姓重要发源地,境内汪姓村庄众多。因时间久远,不少村庄是多姓共存,汪姓后裔枝繁叶茂。一、瞻淇村瞻淇村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镇管辖,在古徽州府歙县城东11公里处,位于徽杭高速公路歙县出口处,距杭州两小时行程。村名"瞻淇"来源于《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瞻淇村已有一千三...
· 至今700余年的福建古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北墘村,地处福建省屏南县代溪镇东南部。这里山峦叠嶂,群峰耸峙;山谷盆地纵横交织,一条发源于岭里和曾坑的莒溪穿村而过,随山转弯成潭,汇入黛溪,注入霍童溪。全村609户人家2290多口人,其中吴氏家族就有464户,自开基祖吴天灵始,至今历时700余年繁衍26代。村落传统格局保持完整,古建筑约占85%。这般高保留度的乡村,要不要成为你我的下一站旅行目的地呢?即刻扫码,参与吴氏家族话题讨论!
· 千年一姓话褚村:宋代古村落
褚村,桂林市临桂区茶洞乡花岭行政村东面的一个自然村。从桂林驱车,途经两江镇两江古城,沿两江至茶洞公路,一小时左右的行程便可到达。据《临桂地名志》记载,褚村是茶洞乡境内少数几个于宋代立村的古村落。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7),河南青州段黄河决口,褚姓人家中的一支南迁至桂林西乡茶洞狮子山下居住,随后不久另一支褚姓人家迁入,因全村姓褚,故名褚村。至明朝嘉靖年间,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村落。据村中寨墙门洞的碑刻记载,此时村中出现了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名褚倾会(人称褚十万、年收租谷十万石)。为了防匪安民,在他的倡议带领下,村民集资在村的外围及村后山修筑了环村、环山两道寨墙,人称褚村寨墙。时至今日,寨墙犹在,褚村也已发展成300余户,人口约1200人的大村庄。村民祖先迁入虽有先后之分,但村民都说,一笔写不出两个褚字,近千年来,大家同甘苦、共患难,其实就是一家人,同立祠堂、共续宗谱,祭祖坟,敬老爱幼,崇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