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镇江丹徒卞氏家族源流介绍

2016-08-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63
转发:0
评论:0
镇江丹徒卞氏家族源流介绍,   解放前,我们高桥母子圩卞家老宅堂屋的阁子上一直放着许多亡人牌子和一套卞氏家
      解放前,我们高桥母子圩卞家老宅堂屋的阁子上一直放着许多亡人牌子和一套卞氏家谱,但是1954年长江发大水,整个高桥(顺江洲)被淹,人们只顾逃命,根本顾不上身外之物,大水退走后,家里很多财物都没了,阁子上的家谱、亡人牌子全被大水冲走。
族谱网——镇江丹徒卞氏家族源流介绍
  1991年,我退休后,一直想找一套卞氏家谱看看,想从家谱中寻找高桥卞姓始祖和自己父亲的名字,从而解开“我从哪里来”这个心中之谜。直到2002年春,我才有机会看到一套1918年修订的木刻线装本《宝堰卞氏家乘》。
  《宝堰卞氏家乘》里虽然没有我父亲的名字,但它仍然使我很受教益。它的第一篇序言是1220年(南宋嘉定十三年)卞亿(卞儒的堂兄)所写,距今约九百年。他写明“吾卞氏乃曹叔振铎之后……秦汉以来谱牒无传”,直到东晋明帝时,卞壸任尚书令,“受命出讨,卒谥景定侯,又封为忠贞公。”因此,卞氏家族就以1700多年前(公元281年)出生的卞壸(kǔn)为始祖,堂号就叫忠贞堂。今年2月《扬子晚报》报道,“南京街头要立10个历史名人雕塑”,“东晋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卞壸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在扬州、江都、江阴陶城参加过多次卞氏宗亲会议,会晤过江苏省内外各地卞氏名人,苏锡常宁的,京津沪渝的,鲁辽徽湘的,还有韩国的,他们很多人都公认卞壸是他们的始祖,都有家谱为证。
  《宝堰卞氏家乘》有两张“世系图”,自公元281年起,至1918年止,历时1637年。这两张“世系图”以卞儒(字大士)为中介,把宝堰卞氏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比较可信。
  一张是外纪世系图,有23代人,即23世(公元281-1210年): 卞壸——眕、盱、瞻、眈——钦——栋——延之——彬——华——清——焕——鸾——英——禹——簟——俊——公亮——峤——播——珪——勔——谔——嗣宗(官太子宾客,随宋高宗南渡,到达江都)——嘉言、嘉祜——亿(字大年)、仁(字大义,迁居润之丹徒)、伟(字大魁,迁居兴化)、仪(字大法,迁居常州)、儒(字大士,由于战乱中故居被毁,被迫迁居江都基沙,成为江都卞氏始迁祖)。
  另一张是内纪世系图,有26世(公元1210-1918年),从家住江都基沙的卞儒(字大士)开始,传到他的八世孙卞镐(1460年出生,明朝人,过江做生意,看到宝堰风土人情好)、九世孙卞轼、卞斌、卞恕(把家搬到宝堰)以后,经过十二代人,传到卞恒履。一个不缺,非常完整。卞恒履就是卞美岗的祖父。《宝堰卞氏家乘》就是我从卞美岗那里获得的。这张世系图和《宝堰卞氏家乘》1883年的序言,把江都卞氏如何在500年前把家从基沙搬迁到宝堰的历史过程写得明明白白。    
  卞氏的鼻祖究竟是谁?公元281年出生的、担任过东晋尚书令的卞壸,确确实实是卞氏始祖。有《宝堰卞氏家乘》的外纪世系图为证。那么,卞壸以前呢?卞壸以前,根据有限资料和传闻,下述五人可能是我们卞氏的远祖。
  黄帝后裔卞明(4200年前,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尧舜时期的古卞国王);
  卞随(拒绝商汤让帝位。距今3600年前后);
  卞伯叔田(距今约3000年。许多姓氏研究的书上都说,周武王封母弟振铎于曹,振铎支子叔田为卞伯);
  卞和(和氏璧的发现者。春秋时期,距今2700年前后);
  卞庄子(距今2500年前后,卞伯叔田的后裔)。
  最令我难忘的是,2012年春,沈阳卞世传在电脑上给我传来1899年修订的27卷《江都卞氏族谱》,比《宝堰卞氏家乘》早刊出19年,123万字,内容非常丰富,除了24代人的基本情况以外,还有源流录、荣赠录、规范录、祠墓录、清芬录等等。阅后,我收获很多。例如规范录的16条家训(孝父母、和兄弟、谨言行、慎交游、勤耕织、尚节俭等)仍有现实意义。
  最大收获是,上面有我父亲、伯父、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的名、字、生卒年月和安葬地。最使我兴奋的是,江都卞姓始祖卞大士就是我们高桥卞家的始祖。我终于找到自己的根了! 有了这套《江都卞氏族谱》,我可以轻轻松松地、一代不缺地画出丹徒高桥母子圩卞氏的家族世系图,从始祖卞大士到我自己,共22代。我是卞大士公第22世孙。因为卞大士是卞壸公(即卞忠贞公)第23世孙,我就是卞壸公第44世孙。据我所知,我们镇江的卞祖善、卞大庆都已经在《江都卞氏族谱》里找到了自己的根。
  镇江的卞氏宗亲,凡是要寻根问祖的,只要知道自己祖辈的真名、1899年前出生的,都可以《江都卞氏族谱》里寻找自己的根。
  综上所述,宝堰卞氏、高桥卞氏,和镇江丹徒大多数卞氏的根都在扬州江都,我们镇江丹徒卞氏的始祖,或者叫始迁祖,就是卞大士。
  不过,我们对于卞大士(“大士”是字不是名)的真名还不知晓。这是一大遗憾。宝堰谱说他叫卞儒,江都谱说他叫卞伦,谁是谁非,至今尚无定论。在一次会议争论时,江都卞氏文化传承委员会顾问、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武黎嵩先生曾递给我一张他自己的名片,名片反面写着:“江都谱原未有大士公名讳,抄袭丹徒谱改大士公讳为伦。今按古人名字相当,意义相近,讳儒字大士似更妥。”如果宝堰谱和丹徒谱一致,《宝堰卞氏家乘》确实说卞大士名儒。可扬州江都人不认这个账,他们肯定《江都卞氏族谱》的“卞倫字大士”的说法。 
  至于卞大士的后代是如何搬迁到丹徒高桥的?目前还不得而知,因为我目前并没有找到丹徒卞氏族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石氏源流介绍及家族简介
石姓,后晋国姓,源于姬姓,人口众多,是当今中国前100个大姓之一。宋版《百家姓》排第188位。在当代姓氏人口排名中,石姓排名第63位,人口420万(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占0.35%。姓氏源流源出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康叔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谱》等记载,春秋时期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有大功于卫国,世为卫大夫。战国史学家左丘明在《春秋左氏传》中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石碏在此次变故中表现的大智大勇、大义灭亲,为后世君子们所称道。石厚的儿子、石碏之孙骀仲,后来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氏正宗。源出二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的公子段,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公子段,字子石,是宋平公子成的二儿子,他的后代都以先祖之字...
· 江苏省-镇江-丹徒区殷宝山
殷宝山(生卒年不详),镇江人。秀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到金坛办理考试时,在泰兴坐馆的殷宝山当众递上一份意见书,题名《刍荛之献》,指摘江南吏治、学风种种弊端。刘墉认为“甚属狂悖”,把他抓起来。在他馆内又搜出诗文稿《岫亭诗草》,其中《纪梦》篇中有“红乃朱也”的话,认为他心怀前朝,奏闻朝廷。乾隆帝看了大怒,传旨严办,并申斥地方官“所司何事”。结果殷宝山全家8口,以及为殷宝山诗文做序和批点的赵学礼、尹发莘、殷一桂等都被逮捕,解京严讯。后又牵连到其已故的堂叔殷怀璞一家。所有江苏布政使、按察使,有关的道、府、州、县、教谕、训导等全被参处,成为镇江空前的文字大狱。殷宝山发配塞外充军,后遇赦归里。在塞外他曾讲学授徒。
· 镇江陶氏家族研究
镇江陶氏家族研究近代风云际会中的宗族组织――镇江陶氏家族研究一、引言鸦片战争以来,传统社会陷入长期的动荡,旧意识与新观念既彼此冲突又相互交织,政治、经济结构的近代化缓慢启动。镇江地区不仅较早受到西方列强的经济渗透,并且进而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宗族组织(注:关于家族、宗族,虽有学者提出两者涵义的差异,但也有不少学者视二者为内容基本一致的事物,如徐扬杰的《宋明家族制度史论》就认为:“家族,又称宗族。”(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杨际平认为:宗族是同姓共族的亲族团体,其内部又有鲜明的亲疏关系,五世以内算是亲戚,可以称为家族……。(《家庭;社会?大众心态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本文对宗族概念的理解主要基于上述学者的见解。)作为传统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在上述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表现出松解与延续两种不同的趋势。从其维持与延续的情形看,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
· 江苏省-镇江-丹徒区杜堇
杜堇(生卒年未详),字惧男,有古狂、青霞亭长等号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成化中试进士不第,绝意进取。工诗文,通六书,善绘事,取法南宋院体,最工人物,笔伐细劲畅利,当时被推为白描高手,又能作飞白体。亦善山水、花卉、鸟兽、界画楼台,严整有法。作品有《邵雍像轴》,《题竹图轴》,〈绿蕉当暑图轴〉,〈九歌图卷〉,〈古贤诗意图卷〉。(1)名家介绍:生卒年不详。明画家。初姓陆,字惧男,号柽居、古狂、青霞亭长,丹徒(今江苏省镇江)人,寓北京。擅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楼台。(2)代表作品:《玩古图绢》本设色126.1x18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江苏省-镇江-丹徒区沙书玉
沙书玉(1802—1887),字石庵,原籍武进孟河。祖父晓峰,在常州开诊所;父景韶,行医于大港镇而迁居寓地,入丹徒籍。沙书玉承继世业,在家行医。其住宅邻近有一小街,街中有两家药店,两家旅馆,专为远近来治病者服务,人称之为沙街。沙擅长内、外、喉科,对温热病理、痈疽的定性、临床的辨证都有独到的见解,对这类病的治疗有其相应的方法,往往药费少而疗效好。名医陈熙元之兄患肠痈,请其诊治,沙叫他回家用皂角刺若干斤,煎取浓汁,文火熬糊,用红糖收膏,每天吃糯米粥时和入服用,很快治愈。丹阳一产妇患温病,多方延医均未见效,后请沙诊治。搭脉时要病家买一西瓜,病家当时很不理解。待病人吃完西瓜后,病情已减轻大半,后继而服药,不日治好。因其治病疗效好,治愈率高,声誉日起,名闻大江南北。沙为人慈善,收治贫民病人不取报酬;寒冬腊月,常以米接济断炊户;大港河道淤塞,倡议捐资疏浚,以利行船;出资修理大港至谏壁的石子路;还创办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