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广西防城潘氏宗祠这些年的风雨历程

2016-07-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06
转发:0
评论:0
广西防城潘氏宗祠这些年的风雨历程,   家有族谱,就有宗祠,宗祠又称为祠堂,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一种象征
      家有族谱,就有宗祠,宗祠又称为祠堂,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一种象征。
     公元前1040年,周文王之孙荀公号季孙,在河南荥阳潘国就爵称侯,子孙世袭,遵季孙为潘姓始祖。
     公元1053年,先祖荫德公随北宋狄青将军入桂,裔孙散居粤桂各地。
     1654年兆蛟、兆鳄、兆鲤、兆鳞公由广东南海迁徙钦州、防城。兆鳞公乐业那梭滩浪村。
族谱网——防城潘氏宗祠
      1920年前后,潘泽公族长组织建立本祠,1950年后用作学堂,1958年宗祠神殿被拆毁。
      1993年由潘相林村长组织集资把旧祠改建成砖混平房,2010年8月28日,防城港市潘氏代表大会推举潘子振为宗祠理事会会长,决议全市宗亲举力重修宗祠,1000多名宗亲慷慨解囊,2个月内集资23万元,顺利修葺,同年12月31日落成庆典。
逢年过节,防城潘氏宗亲都会组织大家到这里参加祭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广西的防城港
广西防城港阮氏广西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南端,美丽富饶的北部湾畔,是一座新兴的海滨港口工业城市。现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总面积6222平方公里,有2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汉、壮、瑶、京等21个民族,总人口80万,是广西第二大侨乡,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防城港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先建港,后建市。防城港始建于1968年3月,1984年5月由国家批准把防城港与北海市作为一个整体,列为中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设立地级防城港区,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防城港市。广西防城港是中国的深水良港;是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门户;是链接中国――东盟、服务西部的物流大平台。防城港市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沿海,为西南诸省市走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 潘火桥蔡氏宗祠
潘火桥蔡氏宗祠位于鄞州区下应街道潘火桥村,据谢国旗在全国宗祠建筑研讨会上发表的《蔡氏宗祠建筑及其文化理念》考证,始于万历十六年(1588)的单一男祠,至清同治庚午(1870)辟建女祠,始为男女祠合一,民国有维修。该祠坐西朝东,通面宽42.5米,通进深56.95米,占地面积约1984.2平方米。整幢建筑以男左、女右布局。这种显示男女平等的建筑理念,在封建社会里是十分罕见的,在鄞州区尚属首次。富有宁波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祠堂文化研究价值。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潘火村蔡氏宗祠
潘火村蔡氏宗祠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村潘火桥畔的宁横路旁。潘火村蔡氏宗祠建筑坐西朝东,体量恢宏气派。150多年前,宁波潘火桥村的蔡姓族人,在原有的老祠堂旁,建造了颇具规模的女祠堂,用以祭祀女性先祖,两祠合称蔡氏宗祠。据蔡氏族谱记载:蔡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距今已有400多年,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35亩。清同治十一年(1871)重修时建了女祠堂,男女祠堂按传统的男左女右设置,此格局一直保留至今。男祠主轴线为门厅、戏台、正厅、后殿及两厢,正厅五间二弄卷棚九檩抬梁式硬山顶结构,木石雕刻细巧,墙柱彩绘精美。南首的女祠堂依男祠而建,由门楼、前厅、后堂组成,建筑布局与雕饰图案略微比男祠逊色。两祠并排而立,合二为一,彰显男女平等理念。
· 双溪乡潘庄村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位于双溪乡潘庄村村口,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建于清代,坐西朝东,气势恢宏。建筑主体结构为三房两进式,东西有马头墙,厅内有木柱10余根,柱上架梁,下有承拱,采用抬梁结构。祠堂的门厅、大厅横梁上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寓意“花开富贵”,大梁两端雕刻有象鼻头图案,寓意“封侯拜相”,梁下雕刻着古代《封神榜》的英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
· 广西自治区-防城港-上思县黄光熊
黄光熊(1905~1992),壮族,叫安乡高宝屯人,草药医生,县内医治骨折能手。黄光熊祖父从一位朋友学会用十万大山草药医治人畜骨折,后来传给大儿子黄士熙(光熊的伯父),黄士熙又传给光熊。光熊27岁起,开始用祖传草药验方为人医治骨伤,50多年共医好骨折者(脚部、手部、腰部等)400余例,其中有七八岁儿童,有六七十岁老人。全县乡村许多骨折者经他治愈。1980年后,机关、厂矿干部职工骨折者亦向他求医。他用十万大山五六种树根捣碎成粉末,同洗米水煮热后敷伤口,10天到半个月可愈,并能自然复位,无畸形。一名8岁男童被水磨石轮碾碎腿骨,经他医治,长大后无后遗症。一位民间武术师被木头压折腿,经他医治,后来觉得腿比原来有力气。黄光熊还能用草药医治好牛和马的腿骨折。此外,曾用草药医好咯血病。他84岁时还常常到村屯为人医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