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谜团丛生的名门望族曹氏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5
转发:0
评论:0
谜团丛生的名门望族曹氏, 曹氏在中华姓氏中是望族,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这个家族并不是以先祖辉煌的成
  

   曹氏在中华姓氏中是望族,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这个家族并不是以先祖辉煌的成就被敬仰,而是因为疑问与谜团而受到关注。
  族谱是各姓氏宗亲联系的纽带,但并非所有谱族都真实可靠,其中伪造、篡改、遗失的不在少数,曹氏一族在三国时就是例证。曹操及子孙曾“三移其祖”,虽说有其政治目的,但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传为笑柄,身世与后裔变迁至今仍有许多谜团。
  比如:曹操在曹氏家族中应该是一位重量级人物,在陈寿和罗贯中的笔下,是“汉室奸贼”,乱世“奸相”,这种说法延续至今。2009年,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掘,才使“受冤千年”的曹操得以昭雪,“一代枭雄”以及他的丰功伟业被后世所接受。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不管是曹氏宗祠家庙中的楹联还是家谱族牒,都很难见到曹操的影子,更少有宗亲把曹操列为先祖,南方一些宗亲虽称是曹植后裔,却不把先祖上推至曹操,在他们看来,把曹操作为先祖,似乎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源流诸多与三国枭雄无关
  曹氏,属多民族大家庭,宗亲约900万,在中华姓氏中为大姓。从大的分类来看,来源主要有二,一为姬姓曹,系黄帝后裔;其二为少数民族改姓。在黄帝一脉的后裔中,又有以官职、国等为氏的分别,以山东为例,同一地区的曹氏就有不同的来源分支。
  曹氏最早的来源,出自夏禹赐封陆终第五个儿子。相传大禹治水时,陆终的第五个儿子安,因辅佐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为曹官,即看押犯人的官员,安后来便以官为氏。这便是曹氏的第一个来源,第一个得姓始祖也由产生。
  曹氏的第二个来源出自姬姓,系颛顼的后裔。相传颛顼有个叫吴回的曾孙,他的后人被封至曹国(非西周时所封的诸侯国),后裔及国人便有以国为氏。西周时,武王改封吴回的后裔曹挟于邾国,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之后,邾国人有的以国为氏,改朱氏;也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此外,以国为氏的曹氏宗亲,还有源自西周初期所分封的曹国。周武王克商后,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后建曹国(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史称曹叔振铎。据史料记载,曹国共存在636年,有26任君王10伯16侯,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曹国被灭后,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姓氏,因此,也有曹氏把铎尊奉为曹姓的受姓始祖。
  除了黄帝一脉的曹氏之外,各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以曹为姓的宗亲,是今天曹氏家族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历史上,匈奴、满族、蒙古族、藏族、瑶族、阿昌族、布朗族等民族,都有改姓曹的记载,今天以曹为姓的少数民族,除了上述民族之外,还有彝族、哈尼族、纳西族、回族、锡伯族等族,这些少数民族的改姓,壮大了曹氏家族群体,也让这个家族的宗亲数量,位居今天中华姓氏第26位。
  中华姓氏中,每一个家族的形成,都历经漫长的演变过程,每个望族都能从史前文明那儿找到根源所在,但曹操一脉虽在三国时为望族,但这支宗亲却如无源之水,前无史料记载,后因王朝更替、宗亲被戮杀,加之非氏族出身而被历史所遗忘,长达数百年之久。王朝兴盛时,族人曾千方百计从上古文明那儿找渊源,但曹操及子孙曾“三移其祖”,不但未被世人接受,一千多年来还被民众看做笑柄,这让许多曹氏宗亲觉得脸上无光。
  曹操这支宗亲的来龙去脉,至今仍有不少学者研究,试图弄清它的渊源与播迁历程。
  有关曹操一脉的溯祖追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这样记载的:“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这段话再清楚不过地点明了曹操之父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至于其“生出本末”已不可考。
  对于《三国志》,史学界一直认为其中的记述是比较可靠的,作者陈寿同太史公司马迁一样,下笔十分谨慎,穿凿附会的传闻一概不写。曹嵩的生父究竟姓甚名谁,因为无法考辨,陈寿才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一语定论。  
  实际上,这支曹氏连曹操及其子孙都不清楚自己的祖源。当曹丕从汉献帝手中夺取皇位之后,为了论证“汉魏禅代”是尧舜禅让的再现,曹丕、曹睿父子从“汉家尧后说”出发,苦心炮制了“魏家系舜后之说”,以至于从曹操至曹睿五代之内,出现了三个祖源,分别是指祖“汉相国曹参”、祖“曹叔振铎”、祖“舜”。
  “蒙冤”千年曹操被“平反”后仍不受后裔待见
  作为政治家、文字家、军事家,曹操对历史的作用在近年来得到广泛认可,除了学者之外,民众也逐渐接受了“奸相”丰功伟绩。应该说,曹操是被历史昭雪的,但他受冤决非偶然,一是大环境所致,其二,他的作为着实令人痛恨。
  中国最早最大的“盗墓集团董事长”、“汉室奸贼”、乱世“奸相”等诸多“光环”,让这个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的后人不敢以后裔自居,提起他,大多敬而远之,宗亲宁肯把先祖追至曹植,也不想在族谱中提到他,这让曹操一代枭雄,在九泉之下颇感冤屈。
  今天,很少有宗亲能将族谱直接追溯至曹操,其原因有二,一是历史原因,其二是因为曹操的出身及其令人难以启齿的行径。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桓帝的中常侍,其阉宦的身分素为士人所诟病。东汉以治经起家的高门世宦自诩为清流,而将宦官出身的士人视为浊流,曹操属于浊流,被四世五公出身的袁绍斥为“赘阉遗丑”。尽管曹操最终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曹氏家族的宦官出身仍是他们无法摆脱的阴影。在重门第、讲血统的时代,他们虽贵为皇族,却为衣冠望族所不齿。
  此外,曹操为了“统一中国”,曾组建了一支秘密部队,并设“掘金校蔚”一职,用于挖掘位于河南永城的西汉梁王墓群。据史料记载,曹操等人仅从梁孝王刘武之妻子李王后地宫中,就运出财物72船,“掘金校蔚”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间,也一直被盗墓者尊为鼻祖。
  历史上,曹魏后人的下场十分凄惨,曹魏皇帝被司马氏废弑后,宗室惨遭屠戮。据《三国志》记载,曹魏王朝的最后三个皇帝都没有善终,且后裔也无处可寻:齐王曹芳被司马师所废;高贵乡公曹髦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其所杀;陈留王曹奂,虽将皇位禅让于司马炎,暂时保全的性命,但在嘉平元年(公元249),司马懿以太尉王浚谋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为由,迫其自杀。
  在高平陵政变中,司马懿不仅诛灭曹爽三族,而且“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曹氏宗室在经历司马氏的和之后的,不仅枝叶凋零,而且也迅速沦为庶门细族。
  唐代之前,出身与门第决定一个人的前途,而家族官员的高低与多少,直接影响这支宗亲的社会地位。曹操后裔沦为布衣庶族之后,与“四姓”绝缘,魏武子孙没落萧条,从此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之后,门第之别有所放松,庶族可以通过科举挤身士族。按照古时的制度,五品一上官员才可设立祠堂,撰写族谱,但曹氏一族像营养不良的韭菜,迟迟未有人挤身五品以上官员,这让曹氏家族在历史上消沉长达几百年。
  诸多因素,让今天的一些曹氏宗亲无法将曹操列为先祖,古时是不想,现在是无法追寻。
  2009年,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掘,让曹氏家族扬眉吐气,不仅学者再次审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历史人物,就连普通民众对他另眼相看,曹操及其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开创的建安文风与宋时的“三苏”齐名。现在,“乱世奸贼”之名越来越弱,还有不少曹氏宗亲愿验DNA,用来验证与曹操的关系,从而将先祖追溯至曹操。
撰旷世巨著《红楼梦》曹雪芹留名
  除了曹操一脉存在的诸多疑问,曹氏家族另一位名人曹雪芹,不管是作品还是他本身,一直都有无尽谜团。自清中期以来的两百多年间,有无数的专家学者,通过各形式欲与其对话,但似乎都无法真正伸入他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是宗亲后裔的心病,也令许多专家学者深感遗憾。
  河南学者李怀通,将书房命名为“师石斋”,以《红楼梦》中的“石”为师,深入研究《红楼梦》三十余年,不但收藏了清嘉庆年间至今数百个《红楼梦》版本,还整理、雕刻出一千多方印章,以此来解读曹雪芹,解读《红楼梦》。
  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红楼梦》是一部古今中外没有能与之并肩的旷世巨著,英国查韦斯称其为“一部盖世无双之作”,美国《大百科全书》将其称为“世界文学领域独一无二的不朽巨著”,除此之外《红楼梦》还被翻译成德、日等几十种语言,在美、英、法、日等国也都备受到关注。
  两百多年来,《红楼梦》这部巨著曾受到世人殷爱,从清代学者的“天下第一奇书”到现代承认它是“文学领域的世界屋脊”,学者对其的研究从未中断,但其中仍有许多疑问难以令人释怀。
  李怀通心中最大的疑问是:曹雪芹在著完《红楼梦》前80回著完之后,距去世还有10年,这10年间资料早已整理,为何未动一笔。李怀通猜想,是曹雪芹家族被抄的缘故:“古时抄家是很残酷的,财产全部充公,男的全部发配充军,女的无论尊卑,全部卖掉为奴。曹家在当地势力过大,没人敢卖,女人全部拉到北京拍卖。曹雪芹正是亲身经历了那声家庭变故,悲痛之余,无法下笔。”
  对于曹雪芹著书的真正含义,李怀通也有自己的看法:它是曹雪芹给大清开具的一张死亡诊断证明。
  《红楼梦》手抄版本有十一种,现存最早的是清甲戌本,即1754年(干隆19年)。如果说《红楼梦》是曹公历时10年、增删5次属实,上推10年则为1744年,是清入关整整百年,自大清入关至曹公挥笔之时整整三万六千五百天,与女娲炼石36500块相合,不妨称其为“红楼时代”,曹雪芹就是用这一特殊的方式给大清国献上的一份“厚礼”,实际上是大清没落的丰碑,一曲末世的挽歌。在康干盛世之时,用一块石头无材补天的嚎哭来警示王朝的没落,不能不说曹公是用心良苦,费尽了心机。
  因此,李怀通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为康干盛世下的大清国开具的一张诊断证明。他的看观点是否可靠暂且不论,但,书中有多处暗示这种痕迹却是事实:“荣华不继”、“盛宴必散”、“一代不如一代”、“子孙不肖,后继无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等论述,着实耐人寻味。
  清初,文字狱盛行,为了逃避文纲,曹雪芹不得不以种种方式隐寓其真意,但又怕读者不解其中真味,这在开篇时便称“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皆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为避免让人对号入座,小说多处称无朝无代可考,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如果从这方面说,曹雪芹在写作时可谓用心良苦。
  两百多年来,对曹雪芹及《红楼梦》有疑问的绝非李怀通一人。猜测仍在继续,研究还在进行,一个无尽的疑问,无尽的谜团包围着整个曹氏家族,让学者着迷,让宗亲遗憾。历史无法重演,这些谜团也许永远无法破解。这便是曹氏,一个疑云丛生的家族,一个永远法理清来龙去脉的姓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谜团丛生的名门望族曹氏
曹氏在中华姓氏中是望族,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这个家族并不是以先祖辉煌的成就被敬仰,而是因为疑问与谜团而受到关注。族谱是各姓氏宗亲联系的纽带,但并非所有谱族都真实可靠,其中伪造、篡改、遗失的不在少数,曹氏一族在三国时就是例证。曹操及子孙曾“三移其祖”,虽说有其政治目的,但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传为笑柄,身世与后裔变迁至今仍有许多谜团。比如:曹操在曹氏家族中应该是一位重量级人物,在陈寿和罗贯中的笔下,是“汉室奸贼”,乱世“奸相”,这种说法延续至今。2009年,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掘,才使“受冤千年”的曹操得以昭雪,“一代枭雄”以及他的丰功伟业被后世所接受。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不管是曹氏宗祠家庙中的楹联还是家谱族牒,都很难见到曹操的影子,更少有宗亲把曹操列为先祖,南方一些宗亲虽称是曹植后裔,却不把先祖上推至曹操,在他们看来,把曹操作为先祖,似乎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源流诸多与三国枭雄无关曹氏,属多民族大家...
· 解密:曹操兵败赤壁的真正原因因为疫病丛生?
《三国演义》里周瑜在赤壁之战前,说曹兵犯了四大忌:一是马腾、韩遂未灭,后方不稳,二是北方兵不利水战,三是马无草料,四是北方兵水土不服。对于这些原因,网络解释的很多,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今天要说的是造成曹操赤壁大败的原因,竟然是一只小得你根本看不见的“虫子”,这话从何说起呢?一起来看看《历史学家茶座》李友松的分析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一千多年来,关于这次战争有过种种记述和评论,虽然多数的意见倾向于火烧赤壁导致曹军失败,但有许多可疑之处。本文重点讨论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关系,力图使之成为战争与疾病史的有趣篇章,也作为替曹操翻案的一部分。史料记载在史料中对曹操兵马在赤壁之战患病并受危害的记述是不厌其烦的,择主要者罗列于后。(周瑜对孙权说)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
· 解密:曹操兵败赤壁的真正原因因为疫病丛生?
《三国演义》里周瑜在赤壁之战前,说曹兵犯了四大忌:一是马腾、韩遂未灭,后方不稳,二是北方兵不利水战,三是马无草料,四是北方兵水土不服。对于这些原因,网络解释的很多,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今天要说的是造成曹操赤壁大败的原因,竟然是一只小得你根本看不见的“虫子”,这话从何说起呢?网络配图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一千多年来,关于这次战争有过种种记述和评论,虽然多数的意见倾向于火烧赤壁导致曹军失败,但有许多可疑之处。本文重点讨论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关系,力图使之成为战争与疾病史的有趣篇章,也作为替曹操翻案的一部分。史料记载在史料中对曹操兵马在赤壁之战患病并受危害的记述是不厌其烦的,择主要者罗列于后。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是夜,瑜复见...
· 名门望族之上社郝氏
名门望族之上社郝氏在山川秀美,梨果飘香的山西原平(原崞县)梨乡同川上社村,矗立着一座明清风格的石券门楼,门楼上“晋贤故里”四个砖雕大字依稀可辩,是便是中华郝氏主流支派“晒书堂”堂主,东晋名士郝隆的故里。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伏羲氏的弟名骨,一说名省。骨的子孙在殷帝乙时有人名子期,被殷王封于郝乡(今山西太原)。子期和子孙在郝乡定居,其子孙以封地得姓郝。”据《上社郝氏家族史》中叙,其家族源于山西太原郝乡(今郝庄),为太原郝氏的嫡派分支。相传汉代郝夔(其孙为郝廉,字子康,被众多太原郝氏后裔尊奉为始祖)出任中郎将时,携家眷及族人驻守边关,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古崞县(今原平)一带,遂后以驻地为籍,世居郝家寨(今上社村前身)。祖上相传郝隆为郝夔的十五世裔孙。故现山西原平(原崞县)梨乡同川上社村是其故里,也是中华郝氏主流支派“晒书堂”的祖庭所在。据传郝隆生于西晋惠帝初(约公元291年),卒于东晋海西...
· 高氏:春秋以后的名门望族
春秋中期,高姓开始形成。此后,在各诸侯国之间打来打去的岁月中,高姓人因战乱等原因不断播迁。不过,即便如此,大多数高姓人仍生活在今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北方区域。楚国灭掉越国后,一支高姓人经吴越之地进入楚国,最终到达了海南。高姓是在齐国形成的,因高傒是周天子赐封的齐国“守国”上卿,其后代子孙在齐国的地位很是特殊,高姓在齐国拥有较重要的地位长达200多年。正因为如此,高傒的后代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并因失利而外迁他乡。高固支系,到高竖兵变而瓦解高傒玄孙高固(高宣子),在齐惠公、齐顷公时是上卿,多次代表齐国出使鲁、晋等国。齐顷公10年(公元前589),齐国和晋国爆发鞌(今山东济南市西北)之战。战前,高固只身闯进晋军军营,一边捡起地上的石头朝晋军打去,一边趁机抓住一名晋军,抢过晋军的一辆战车,把桑树根子系在车上,以示与其他的晋军战车不同。然后,高固驾着战车回到齐军军营,在军营中巡回奔驰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