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会系刘范随等姓的共同显祖 其后裔在秦国复兴
刘累是有史记载的刘姓始祖,然而他和他的后人先后改称御龙氏、豕韦氏、唐氏、杜氏、司空氏、范氏等,其本氏“刘”反倒不常见。
后来,刘累后裔士会的一支子孙,生活在当时的秦国,才又复称刘氏。刘氏是在什么背景下“复兴”的?“复称刘氏”的始祖是谁?
城濮之战
士会:刘、范、随等姓的
共同显祖
浙江财经学院副教授刘佑平在《中华姓氏通史·刘姓》一书中说,在刘姓的早期历史中,除了刘累之外,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就是士会。刘累是有史记载的刘姓始祖,而士会的一支后裔,则是刘氏后人公认的“复姓始祖”。
公元前632年,晋楚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战役,就是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之战。
当时,楚国联合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出兵十余万,晋国派出的军队,只有五万多人。这场战役实力悬殊,楚军志在必得,而晋军采取了“退避三舍”的战略方案,最终大获全胜,从此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这场战役也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当时,士会在军中代任戎右之职,作战十分勇猛,在战役中起了关键作用。战后,他受到重用,先后辅佐了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成为晋国的股肱之臣。
因为功勋卓著,士会在原有封地随(今山西介休西南)的基础上,又加封了范邑(今河南范县)。所以,他不仅是刘姓的显祖,也被范氏、随氏后人尊为得姓始祖。
复称刘氏
士会后裔在秦国复称刘氏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为了国家命运,大臣们商议后决定废太子,改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士会与先蔑出使秦国,迎接在秦为官的公子雍回国继位。
不料,士会和公子雍返回晋国的途中,晋国政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嬴的压力,立年幼的夷皋为国君,并派兵阻击秦军,阻止士会和公子雍回国。士会被迫出逃到秦国避难,开始了长达7年的流亡生涯,他的妻儿、族人也先后逃到秦国与他会合。
士会在秦国也很受重用,成为秦军的谋士,帮助秦国夺取了晋国多座城池。公元前614年,晋国大臣集会商议后,决定为士会平反昭雪,并最终请他回到了晋国。
《左传》记载,士会返晋后再受重用,后来更执掌国政。在他的治理下,晋国“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国力日益强盛。后来,士会在范邑去世,谥号为“武”。
士会归晋后,他的一部分子孙留在生活了7年的秦国。这支子孙没有自己的领地,也没有任何官衔,便去掉了杜氏、士氏、随氏、司空氏等称号,复称祖先刘累的刘氏。至此,刘氏才算最终固定下来,但已经不复显赫,在秦国的地位几乎与普通百姓没有两样,同样要承担秦国繁重的徭役。直到400多年后,这一支刘氏子孙中的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刘氏才又重新辉煌起来。
河南商报记者看到,在中华刘姓始祖苑的世界刘氏纪念馆里,士会的塑像赫然在列,旁边的牌子上注明为“累公三十六世裔孙”。
宗族文化
刘姓的宗族文化,有一种王者风范
每个中华姓氏,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宗族文化。比如,朱姓尚武崇学,孔姓崇文重礼,黄姓看重孝道和开拓精神,蔡姓的家规一半与读书有关,等等。
刘佑平认为,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刘姓的宗族文化中,透露的是一种王者风范。
如今,不少刘氏族谱上,都会写上“御龙精神”4个字,相当一部分刘姓望族以“御龙堂”为堂号,刘姓子孙常被教导:“你是干大事的人。”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而刘氏则以“御龙”自居,这种自命王者的霸气便可概见。
如今,刘姓的“王者之风”和“御龙精神”,早已脱离了王侯将相思想的桎梏,成为刘氏子孙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三祖遗训
刘姓的“三祖遗训”
河南商报记者发现,不少刘氏族谱上的“祖训族规”中,都誊抄着三则祖宗的遗训,这就是“三祖遗训”。
这些遗训中的一些名句,其实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这些遗训的“作者”,在历史上全都赫赫有名: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蜀汉昭烈帝刘备。
西汉高祖遗训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东汉光武帝遗训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广文地者荒,务文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蜀汉昭烈帝遗训
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善惟德,可以服人。
另外,刘姓著名的“祖训”,还有明初刘基的《传家宝》,其中的一些语句,在民间流传极广。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