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虞舜后裔 播迁四方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3
转发:0
评论:0
虞舜后裔播迁四方,     姚姓自舜之后,因封国、避战乱等多种原因,衍生出陈、胡、田等60多个
  

      姚姓自舜之后,因封国、避战乱等多种原因,衍生出陈、胡、田等60多个姓氏,其中仍以姚为姓氏的后裔约有500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江浙地区。
  据专家介绍,姚姓主要有吴兴、南安两大郡望。当今河南的大多数姚姓人都来自“吴兴姚”,其中又有不少人的姓氏跟“姚恭、姚宽、姚信、姚敏、姚惠”这五个人息息相关。
迁徙分布
  总人口约500万,安徽为姚姓第一大省
  历史上,姚姓衍生出的姓氏多达60多个,但仍以姚为姓氏的后人并不多。
  据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袁义达介绍,宋朝时期,姚姓大约有32万人,当时的河北是姚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当时的河北、江浙、陕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
  到了明朝时期,姚姓大约有55万人,是当时的第33大姓,浙江成了姚姓第一大省。
  宋元明期间的600余年里,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姚姓人口的中心也由北向东南漂移,浙赣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区。
  据最新统计,姚姓人口在当代约有500万,成为百家姓第62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目前,姚姓主要集中在安徽、广东、江苏三省,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四川、湖南等地。安徽是当代姚姓第一大省,这里居住了姚姓总人口的8.6%。
  两大分支
  吴兴姚氏是舜帝的后裔
虞舜后裔 播迁四方
  史料记载,历史上,姚姓有两大分支,一支称为“吴兴姚”,一支称为“南安姚”。
  家住河南三门峡的姚学谋是河南省姚姓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他告诉记者,三门峡是“吴兴姚”在河南的重要集聚地之一。
  在姚学谋看来,天下姚姓大多称吴兴姚氏,也有称南安姚氏的,但不多。为何吴兴姚多、南安姚少呢?这得从王莽之乱说起。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由于王姓也是从姚姓里面分化出来的,所以王莽自称舜帝之后,他开始搜寻舜裔姚氏,以续虞舜姚姓一支的香火。他找到姚丰,封他为代睦侯。
  好景不长,王莽推行的“复古改制”遭到了刘氏集团和地主豪强的阻挠破坏,最终失败。
  王莽败亡后,姚丰的孩子姚恢为了避免被灭门的厄运,化装成平民逃跑,日夜兼程,渡江逃到吴兴。
  此后,姚姓在吴兴代代相传,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望族,后裔向四方播迁。历史上有名的姚崇、姚思廉均出自吴兴姚氏。
  另一支“南安姚”主要聚集在今天的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羌族人自称是舜帝后裔,姓姚。隋朝初期部分“南安姚”逐渐融入“吴兴姚”。
河南姚姓
  播迁各地的“恭宽信敏惠”
  后人多以“吴兴姚”自居,而“吴兴姚”又分出陕州姚与京兆姚两支。
  根据姚学谋的研究,河南的姚姓多数是陕州姚的后裔。为什么这么说?姚学谋给记者讲了一段故事。
  舜帝八十五世孙姚刚祖居浙江吴兴,名门望族。他的儿子宣业,南北朝时任北魏征东大将军,因为做官来到了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在此定居,另立祖谱,称一世宣业。
  二十二世孙姚才,世居山西洪洞县柳沟村。到了明朝初年,明王朝急需人才,于是当地百姓便推举仗义疏财的姚才入朝为官,为民造福。
  姚才为此忧心忡忡。一忧,其父是前朝(元朝)大将军,怕受牵连,灭九族。二忧,怕寒了众乡亲的心。思量再三,他决定一走了之。
  姚才带着五个儿子和一个年幼的弟弟一路向南奔走。不知走了多少日夜,来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安顿了下来。但姚才还是不放心:“这么大一家人住在一起,万一被朝廷得知,还是会有危险。”
  为了避免姚姓断根,他决定把五个儿子姚恭、姚宽、姚信、姚敏、姚惠,及幼弟姚钦分散开来。
  恭是长子,留在父亲身边,居洛阳。宽去往三门峡,信去往孟州,老四敏去往巩义、偃师、登封一带定居,老五惠去往郏县、泌阳等地发展。
  按照姚学谋的说法,河南姚姓大约20万人,“陕州姚”约占10万,多数分布在豫西、豫北,另外10万人分布在豫东、豫南。
姚氏祠堂
  建于乾隆年间,距今200多年
  姚才将五个儿子分散各地,其中老四姚敏到达巩义后,在鲁庄村安居。
  如今的鲁庄村位于巩义市西南方向,河南商报记者沿途向村民打听得知,鲁庄村内现在还留有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姚氏祠堂。
  祠堂门前有两尊狮子像,门头上方挂着“忠烈世家”的牌匾,牌匾上方挂有大将军家祠的牌匾。据村民讲,牌匾上写的大将军是唐代宰相姚崇的后裔,姚氏迁鲁庄的始迁祖姚敏的九世孙。
  祠堂大门上着锁,记者来到鲁庄村村委会,恰好在门口碰到该村的副书记。
  据他介绍,鲁庄村是巩义周边地区姚姓的发源地,全村6000多人中一半以上都姓姚,如果算上鲁庄周边姚姓人口,总人数有1万多人。
  村民姚跃欣告诉记者,这个姚氏祠堂建于乾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随后,在姚跃欣的引领下,记者进入了祠堂。
  从祠堂院里往外看,大门处是一栋二层的门楼,二层上有十二扇棱子门。姚跃欣说,每逢祭祖唱戏,将棱子门移到一边,二楼就成了一个精致的舞台。
  祠堂大殿共五间,三个门,正中门上悬挂着一个匾,上面写着“远宗虞帝”四个大字。

                                                                                                                                 来源:河南商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虞舜后裔播迁四方
姚姓自舜之后,因封国、避战乱等多种原因,衍生出陈、胡、田等60多个姓氏,其中仍以姚为姓氏的后裔约有500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江浙地区。据专家介绍,姚姓主要有吴兴、南安两大郡望。当今河南的大多数姚姓人都来自“吴兴姚”,其中又有不少人的姓氏跟“姚恭、姚宽、姚信、姚敏、姚惠”这五个人息息相关。迁徙分布总人口约500万,安徽为姚姓第一大省历史上,姚姓衍生出的姓氏多达60多个,但仍以姚为姓氏的后人并不多。据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袁义达介绍,宋朝时期,姚姓大约有32万人,当时的河北是姚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当时的河北、江浙、陕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到了明朝时期,姚姓大约有55万人,是当时的第33大姓,浙江成了姚姓第一大省。宋元明期间的600余年里,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姚姓人口的中心也由北向东南漂移,浙赣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区。据最新统计,姚姓人口在当代约有500万,成为...
· 虞舜后裔姓氏考
古籍称舜为虞舜,又说他姓妫,又姓姚。后世注家们对虞、妫、姚皆指为地名。诚然各地均有上虞、虞城、姚丘、姚墟、妫水、妫州等地名,且有同名异地者。但是这些地名的出现甚晚,不见于战国前的有关大舜的事迹之中,与其说是舜姓氏之出于地名,倒不如说地之取名乃附会于舜更合理一些。现在我们在其字音字义方面探索一下。按先秦时代人物的姓氏,一般有两个,即氏、姓。姓标志血缘,从出生之“生”再加女旁。氏为后出,一个同姓的氏族分支多了,人数多了,原来的姓不足应用了,就添加上氏。氏的命名来源多方,或以国为氏如齐、鲁,或以居地为氏如东郭、南官,或以爵位为氏如王、侯,或以职务为氏如虞、陶、司马等等。那时一般男子称氏,并把氏置于名字之前,如孔丘、田文;女子一般称姓,则把姓置于名字之后,如孟姜、怀赢等。也有例外,如男姓的吕尚,也称姜太公。大舜则有一氏二姓,盖是他兼祧两个氏族的血缘之故。大舜号为虞舜,此虞并非地名,而是职务,《尚书...
· 虞舜后裔姓氏考
虞舜后裔姓氏考古籍称舜为虞舜,又说他姓妫,又姓姚。后世注家们对虞、妫、姚皆指为地名。诚然各地均有上虞、虞城、姚丘、姚墟、妫水、妫州等地名,且有同名异地者。但是这些地名的出现甚晚,不见于战国前的有关大舜的事迹之中,与其说是舜姓氏之出于地名,倒不如说地之取名乃附会于舜更合理一些。现在我们在其字音字义方面探索一下。按先秦时代人物的姓氏,一般有两个,即氏、姓。姓标志血缘,从出生之“生”再加女旁。氏为后出,一个同姓的氏族分支多了,人数多了,原来的姓不足应用了,就添加上氏。氏的命名来源多方,或以国为氏如齐、鲁,或以居地为氏如东郭、南官,或以爵位为氏如王、侯,或以职务为氏如虞、陶、司马等等。那时一般男子称氏,并把氏置于名字之前,如孔丘、田文;女子一般称姓,则把姓置于名字之后,如孟姜、怀赢等。也有例外,如男姓的吕尚,也称姜太公。大舜则有一氏二姓,盖是他兼祧两个氏族的血缘之故。大舜号为虞舜,此虞并非地名,而...
· 虞舜后裔相聚曼谷
虞舜后裔相聚曼谷来源:上虞日报11月11日至14日,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24届国际大会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虞舜文化研究会和舜裔联谊会的8名代表参加,受到会议主办方和与会各国嘉宾的欢迎,本次国际大会有近20个国家、30多个代表团,共800多个宗亲参加。上虞区舜裔联谊会作为世舜联的常委单位,与会人员在11日晚上的欢迎仪式上表演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又介绍了传承、弘扬虞舜文化,富有上虞特色的工作经验,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会议期间还举行了隆重的祭舜仪式,上虞区虞舜文化研究会向会议主办方――本届世舜联办事机构赠送了会刊和丛书,并与与会的各国代表和嘉宾进行了交流。世界舜裔联谊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目前,舜裔组织遍及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直来世舜联秉承“至孝宗亲,精诚团结,汇聚宗谊,促进大同”的宗旨,在团结虞舜后...
· 葛姓从中原向四方迁徙进而播迁海外
葛姓在得姓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始终在中原地区发展繁衍。周成王时有羌族人葛由,入蜀至峨嵋山西南的绥山,这说明西周初期已有葛姓人迁入四川。《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皆下之”句,说明在秦朝时已有葛姓徙居安徽。史籍《元和姓纂》称,西汉有颍川太守葛兴(梁国宁陵人),东汉有历任荡阴令、临汾令的葛龚,为葛兴的后裔。葛龚,字元甫,梁国宁陵(今属河南)人。由此可知,史载葛姓有梁国、颍川之郡望,当形成并昌盛于此际,并且还说明,两汉时期葛姓仍有留居故国旧地者。东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葛姓还有:《韩传》中提到的太守葛兴,《天文志》提到的为贼所拘的交趾刺史葛祗。新莽时期,葛庐、葛文兄弟二人从古葛地辅佐光武帝刘秀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但他将封位让给弟弟,自己渡长江,居住句容(今江苏句容市),为吴中葛姓始祖。其后繁衍昌盛,发展成为吴中大族。《姓氏考略》载:“汉洪曩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丘佐光武有大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