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唐山:开平档案馆倾心收藏家谱 传承历史文脉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7
转发:0
评论:0
唐山:开平档案馆倾心收藏家谱传承历史文脉,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记者徐喆)开平区档案馆始建于1980年,现有建筑面积3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记者 徐喆)开平区档案馆始建于1980年,现有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库房面积900平方米。馆藏档案全宗97个,各类纸质档案91009卷91594件、资料8500册,馆藏总量比2005年的49900卷(件)翻了一番多。档案管理工作中,在积极为党政部门和各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广泛的利用服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家谱资源,倾心收藏家谱,传承开平历史文脉,为开平区考证历史和民族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开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辖境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为挖掘家谱文化宝藏,弘扬开平精神,开平档案局(馆)从1982年开始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收藏家谱的意义作用和相关知识,使当地百姓认识到,家谱是昨天的记录、今天的镜鉴。
  为了让普通百姓的家谱“住”进档案馆,丰富馆藏,区档案馆把家谱作为一种家族档案和地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征集。由于家谱散落在民间,且非常珍贵,征集工作遇到不小的难度。为了动员普通百姓捐出自家的家谱,档案馆采取了走进机关,访问老干部、老同志;走进乡镇村,访名人志士;走进家庭,访知情人等“三走访”方法收集家谱档案。通过走访活动了解到,一位宋姓老人掌握《孟氏家谱》情况,工作人员立即多次找到这位老人,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1982年10月4日老人将数十载精心收藏的一套《孟氏家谱》捐给了档案馆。1986年4月23日,开平镇六街一位年迈老人也将一部《赵氏家谱》赠与档案馆。2012年,一位老人又将《郑氏家谱》捐献出来。目前,开平档案馆共收藏家谱4部,使这些尘封多年的民间史册“住”进了档案馆。
  家谱、族谱、宗谱、世谱,无论怎样称谓,都是同宗共祖的男性血亲集团以特殊的形式记载着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是一个地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珍贵的档案资源。从开平档案馆收藏的4部家谱中我们发现,每部家谱都是一部厚重的家族史,更可以从中管窥到宗谱所记载的历史渊源、社会发展背景。具有600余年历史的《赵氏家谱》记载着上至尚宝寺正卿,下至少尉不同职位的官员58人之多。《刘氏家谱》更是明确记载了“始祖讳敏,永乐二年移此,授武略将军之职”,见证了开平610年得名的由来。《孟氏家谱》载有“族规”“家训”,体现了“忠孝为先、勤耕善读、识礼贤达、崇检戒奢”的伦理规范。开平《赵氏家谱》《孟氏家谱》就是开平史的佐证。通过览阅各家家谱,使人们既能“明世系、辨昭穆”,又能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近年来,开平孟氏和赵氏族人,先后到档案馆查证本族族谱,正在进行家谱的续修工程。“前有千古,惟谱录之;后有来者,惟谱启之”。谱牒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与国史、地方志构成中华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山:开平档案馆倾心收藏家谱传承历史文脉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记者徐喆)开平区档案馆始建于1980年,现有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库房面积900平方米。馆藏档案全宗97个,各类纸质档案91009卷91594件、资料8500册,馆藏总量比2005年的49900卷(件)翻了一番多。档案管理工作中,在积极为党政部门和各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广泛的利用服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家谱资源,倾心收藏家谱,传承开平历史文脉,为开平区考证历史和民族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开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辖境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为挖掘家谱文化宝藏,弘扬开平精神,开平档案局(馆)从1982年开始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收藏家谱的意义作用和相关知识,使当地百姓认识到,家谱是昨天的记录、今天的镜鉴。为了让普通百姓的家谱“住”进档案馆,丰富馆藏,区档案馆把家谱作为一种家族档案和地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征集。由于家谱散落在民间,且非常珍贵,征集工作遇到不小的难度。为了动员普通百...
· 兰州市档案馆收藏《缪氏家谱》
原标题:兰州市档案馆收藏《缪氏家谱》中国甘肃网5月11日讯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马进帅通讯员陈婷)昨日上午,记者从兰州市档案馆获悉,该馆日前接收了《缪氏家谱》及手稿的捐赠,为馆藏资源增添异彩。据了解,《缪氏家谱》由缪树德老人为主编,历时4年完成。族谱记载了缪氏家族在甘肃省永登县及周边县区的发展史。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责任编辑:狄东阳
· 井陉县仇氏家谱近日由县档案馆和市档案馆收藏
仇氏家谱由仇怀琛、张喜珍耗时八年撰修完成。此谱一百万字,详细记载了夏代至2004年仇氏发展的历史资料。家谱是一个家庭成员起源、延续和家族形成、演变以及繁衍生存、迁徙分布、发展兴衰过程的记载,同时又是家族内各种历史事件及各项规矩的记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它反映了一个家族的文化底蕴和思想道德风范,它凝结着华夏文明形成发展传播及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各种内容,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朱氏祠堂,文脉传承不断根
祠堂内部游客来访祠堂大门大门对联灰墙黑瓦,见证了200多年的岁月。陈力图/文初夏,去恩施市白杨坪镇乡下转悠,走到熊家岩中学附近时,忽然被山窝里民居中的一大片老房子所吸引。那是一片青砖灰瓦的古建筑,气势恢宏。路边有一块指路石碑,上面刻有“朱氏祠堂”四个大字。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古老的建筑总有一股吸引力,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向它走去。运气不错,朱氏祠堂紫红色的大门洞开,进去一看,有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在祠堂的门庭内品茶养神。一问,方知他就是这个祠堂的守护人朱光洋。他是朱氏后裔,七十有三,和我同年,家就在离祠堂不到500米处。见我们对这个祠堂很感兴趣,老人便当起导游,带我们里里外外参观。据他介绍,祠堂修建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798年),距今已200余年。原占地6亩多;有5个天井,雕梁画栋,彩绘石刻,多个匾牌文采绝佳,成了当年大山深处的一处人文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祠堂遭到损坏,像一个满身受伤、饱经沧桑...
· 家谱——记录民间百姓历史的档案馆
在中国的史书中,由朝廷史官编纂,记录一个朝代盛衰兴亡的是国史;由地方主纂,记录一个地区风土沿革的是方志;而由家族纂修,记录一个家族迁徙发展历史的便是家谱。水有源,树有根,中华民族向来珍重“木本水源”,尤为重视自己的祖根。而家谱就是人们寻找祖根的可靠依据,也是记录中国历史的私家档案。在中国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家族记载的家谱,曾在宗法制度、官僚铨选、婚姻制度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并且是一种影响甚广、意义甚大的身份证明。家谱的内容一般是先叙述家族得姓的缘由、源流和世系,然后指明郡望、分派和迁徙的原因、始末,接着详载所谓“恩荣”,但凡有关该家族的制诰、敕命、封赏以及该家族中所有的进士、举人、贡生、仕宦、征辟、封荫、文学、武学、国学、冠带、顶戴、旌节忠孝、耆寿等方面,无不备载。这样,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总记录,就是该家族的发展史。家族人物的风云变幻、宦海浮沉,家族的兴盛衰落、流转迁徙,都由家谱尽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