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中华根祖文化:寻访汉字的故乡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1
转发:0
评论:0
中华根祖文化:寻访汉字的故乡,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汉字的诞生是一个划时代的开始。对于汉字出现的意义,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汉字的诞生是一个划时代的开始。对于汉字出现的意义,先祖早有最为精妙的定论。《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诞生由此被推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高度。“仓颉作书”是在说汉字是由仓颉创造的。对于仓颉造字的这个定位,我几乎没有听到不同的声音,然而,仓颉到底是在何处造字,却是一件令人颇费心思的事情。为此,我们不妨做一次游访。
临汾有尊仓颉造字碑
   山西省临汾市西赵村原来高耸着一尊碑石,上面写着“仓颉造字处”几个大字。这尊碑石似乎明确回答了汉字诞生在哪里。而且,嫌这种回答过于简练,清代《平阳府志》还有更为完善的记载:“汉唐以来,村中一直建有仓颉祠堂,称作仓颉圣祠,每年春天都要进行祭祀活动。该祠有房屋四百余间,祠内两厢,一边为崇文会馆,一边为培英义庄,乡会试在此举行。”志书记载了西赵村的胜景,也记载了仓颉祠的兴隆。可惜这些都是隔夜黄花了,清代此祠遭大火烧毁,众人又集资修建,才恢复了三间祠堂。现在遗存的阴刻正楷大字石碑,就是这次修建时刻立的。时在1784年,即乾隆四十九年,书写人是临汾县令、河间人李早荣。
   比这更为翔实的是流传在临汾一带有关仓颉造字的故事。故事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靠结绳记数、记事,后来怎么也记不过来了,就想造一种便于记忆事情的符号。然而,他在僻静的窝棚待了好些日子却想不出个好点子。一天夜里,狂风一阵接一阵怒吼,风停了,天也亮了。他推开柴门一看,外面好洁净啊,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下雪了!瑞雪飘飘,飞花舞絮,太迷人了。仓颉踏雪走去,看见了两个猎人在路口争吵。一个指着地上说,向东走,那里有狼;另一个指着地上说,往西走,那里有梅花鹿。仓颉俯一瞧,顿时眼睛放光,中国的象形字就这么诞生了。因为两位猎人是看着地上的爪印争辩,而这由野兽脚印引起的争辩却启迪了仓颉的思维。
   《平阳府志》还记载:“上古仓颉为黄帝史官,生而四目有德,见灵龟负图,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变,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今城南有仓颉故里碑。”这记载吸纳了民间传说,点明了西赵村就是仓颉故里,也就是汉字的故乡。
仓颉遗迹知多少
   临汾古称平阳,是帝尧都城,也是上古文明的中心。那时期经济文化会一同发展,但是这比汉字的初创要晚,与仓颉造字很难关联起来。
   带着犹疑向中华大地一望,就知道这样的犹疑是有道理的。仓颉是文字之祖,对民族的贡献如日月经天,自然不是某地的文化专利,所以,其遗迹也就遍布在昔日黄帝活动的范围——中原。
让我们浏览一下汉代的4处仓颉古迹 
   河南开封仓颉墓,记载在东汉的《陈留风俗传》里。如今城东北的黄河大堤之外,有个刘庄村。村北的农田里有一土冢,那就是仓颉墓了。虞城县的仓颉墓比之要好,虽然始建于西汉,跨越岁月沧桑,现在还存一座大殿、两株柏树和一通石碑。那里倒是有种独一无二的景观,即仓颉菊花,人称仓菊。仓菊拥围在陵墓周围,让陵墓有了夺目的光色。南乐县吴村附近的仓颉墓,亦称仓颉祠,始建于公元154年,即东汉永兴二年。庙内有一通元代延佑年间的残碑,上书“仓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可惜往日大家不懂得珍爱这“邑人之光”,上世纪60年代,仓颉庙竟被挖毁,沦为废墟。这3处遗迹的境况不尽如人意,风雨剥蚀,烟云损毁,往昔的风姿不见了。
   那么,陕西省白水县那仓颉祠又该如何?该不会也湮没在岁月的沧桑巨变之中了吧!
走进白水拜仓颉
   一到白水县城就令人精神大振,问及碰到的人没有不知道仓颉的,问及仓颉祠众人的手指无一例外地朝西指去。顺着大家的指点驱车出城,平坦的原野甩在身后,不多时就在丘陵里起伏旋转了,远处连绵蜿蜒的大山也隐约可见了。这情景颇似民间传说故事里仓颉造字的地势,是的,这样的地势才适宜鹿群奔过,才适宜野狼出没。若是纷纷扬扬下过一场大雪,到处都会活画上野兽的蹄印痕迹。正这么想着,出现了一个不小的村落,醒目的大字就是:史官镇。史官,不就是仓颉曾经的官职吗?看来这里已将仓颉的历史化为本土的荣耀了!正是,古朴阔朗的仓颉祠更是最好的说明。
   仓颉祠前是一座高大的照壁,砖石都早已被时间的长河浸染成了灰黄的颜色,却仍旧倔立在随时可能浇注的风雨里。古朴的风貌,就从照壁呈显,一直伸进祠庙里面的角落旮旯儿。正对照壁的是山门,山门是古朴的;山门的两面是戏楼,戏楼是古朴的;戏楼的对面是前殿,前殿是古朴的;前殿两侧是钟鼓楼,钟鼓楼是古朴的。往后去是正殿、后殿及东西厢房,一座连一座的屋宇排列了70余间,没有一间不是古朴的。后殿之后还有仓颉墓冢,墓冢也以同样的古朴收藏着悠久的历史。
   当然,最能说明历史的还是那些坚挺无语的碑石。它们虽然毫无声息,却用仓颉创造的文字讲述着仓颉先祖辉煌的功绩。屈指数来,庙中的前殿就有18尊古碑。最早的是东汉时期的,接着历经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东汉延熹五年的《仓颉庙碑》、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无不展示着仓颉的不凡、祠庙的久远。最为招人眼目的是《仓圣鸟迹书碑》,论时间这碑不算久远,只是清乾隆十九年的。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是碑面所镌刻的28个形若图画的汉字。这些若画若图的汉字,十分难以辨认。多少学者考究,才从宋代《淳化阁帖》中找到译文:“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据说,这是仓颉当年初创的象形字,依据其图形笔法可以组装成很多汉字。
   这样古老的祠庙,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才无愧于造字的始祖仓颉。
回望汉字的故乡
    我在仓颉祠久久徘徊,久久观瞻,不愿离去。直到日影偏西了,为了赶路才不得不走了出来。
    走出来了,那森森的柏树仍充斥着我的眼目。我粗略数过,这里的古柏不下40余株。高大的树身,繁盛的枝干,茂密的绿叶交织成千姿百态,管理者名之: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巨龙戏牡丹……这些名字虽然没啥奇特,可是,蓊郁的树木无一不在证实着庙院的遥远历史。当年,基辛格访华,走进天坛最感兴趣的不是古老的建筑,竟是参天的古柏。其原因是,任何建筑都可以复制,而古老的树木却是无法复制的。古柏就像是久经沧桑的老人,在诉说着远去的历史。
   站在仓颉祠前,双脚着地的是史官镇,如前所述这名字记忆了仓颉的官职。左手一指是杨武村,这是仓颉的出生地;右手一指是武庄,仓颉在此居住过。踮起脚尖一望,可以瞭到远处的桥山,那里是黄帝陵,安卧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而此处就是文字始祖的陵墓、祠庙,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桥山无言,却在说明当初这一带就活跃着黄帝和其统领的子民。那么,作为黄帝史官的仓颉,在此造字也就是天经地义了。看来,白水既是仓颉的故乡,又是汉字的故乡,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无意诋毁他地那些众说纷纭的仓颉遗迹,因为仓颉的步履所到之处,同样闪耀着文明的华光。然而,追溯汉字的渊源,白水更具有诸多优势。他用自己的悠久历史,用自己的古朴祠庙,用自己对文字之祖的一如既往的礼敬在稳固着自我地位:汉字的故乡。(乔忠延)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华根祖文化:寻访汉字的故乡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汉字的诞生是一个划时代的开始。对于汉字出现的意义,先祖早有最为精妙的定论。《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诞生由此被推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高度。“仓颉作书”是在说汉字是由仓颉创造的。对于仓颉造字的这个定位,我几乎没有听到不同的声音,然而,仓颉到底是在何处造字,却是一件令人颇费心思的事情。为此,我们不妨做一次游访。临汾有尊仓颉造字碑山西省临汾市西赵村原来高耸着一尊碑石,上面写着“仓颉造字处”几个大字。这尊碑石似乎明确回答了汉字诞生在哪里。而且,嫌这种回答过于简练,清代《平阳府志》还有更为完善的记载:“汉唐以来,村中一直建有仓颉祠堂,称作仓颉圣祠,每年春天都要进行祭祀活动。该祠有房屋四百余间,祠内两厢,一边为崇文会馆,一边为培英义庄,乡会试在此举行。”志书记载了西赵村的胜景,也记载了仓颉祠的兴隆。可惜这些都是隔夜黄花了,清代此祠...
· 中华汉字寻根之旅启程
“中华汉字寻根之旅”启程发表人:admin审批人:admin发表时间:2009-11-30汉字网讯: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中华汉字寻根之旅”活动4月16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语委和国家汉办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历来被称为民族文化的“脊梁骨”。以汉字为架构的母语,不仅仅是祖国的语言,更是“民族之根”。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以其形、音、义记载着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司司长、国家汉办兼职副主任、国家语委副主任王登峰表示,从国家语委的角度来讲,会全力以赴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同时也致力于提升公民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角度来说,除了要做好文字本身的工作外,还要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以及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密切结合。也就是说,语言文字工作要为文化...
· 【二贤庄】寻访失落的英雄故乡单雄信
【二贤庄】寻访失落的英雄故乡单雄信山西的历史英雄人物里,单雄信是很特殊的一个。狐偃、先轸、卫青、霍去病、关羽、徐晃、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狄青……这些人在勇武过人之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忠”,忠于当时的王朝,各自的主子。但单雄信不是。他反对完隋朝接着反对唐朝,在昔日义军纷纷转变性质的时候,他似乎有一种割舍不下的草莽英雄情结,面对所谓“大势”决心不予合作,慷慨赴死。这样一个在举世滔滔中保持了个人尊严的人,是值得后人去追怀的。6月中旬,在一个风狂雨暴的下午,我就去拜访了盛传多年的英雄故乡———长治市西郊二贤庄。单雄信生活和厮杀的年代,是在距今1400年左右的隋朝开皇、大业、唐初武德年间,悠悠千余年过去,自然剥蚀,战火兵灾,人为诬妄矫饰再加上某个伟大年代的人工毁坏,地上文物(如果确曾存在的话)还能存留多少,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生疑的话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到这里也就没抱太大的希望,如果能亲手抚摸...
· 【二贤庄】寻访失落的英雄故乡单雄信
【二贤庄】寻访失落的英雄故乡单雄信中华单氏网2012年10月22日万家姓【二贤庄】寻访失落的英雄故乡单雄信山西的历史英雄人物里,单雄信是很特殊的一个。狐偃、先轸、卫青、霍去病、关羽、徐晃、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狄青……这些人在勇武过人之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忠”,忠于当时的王朝,各自的主子。但单雄信不是。他反对完隋朝接着反对唐朝,在昔日义军纷纷转变性质的时候,他似乎有一种割舍不下的草莽英雄情结,面对所谓“大势”决心不予合作,慷慨赴死。这样一个在举世滔滔中保持了个人尊严的人,是值得后人去追怀的。6月中旬,在一个风狂雨暴的下午,我就去拜访了盛传多年的英雄故乡―――长治市西郊二贤庄。单雄信生活和厮杀的年代,是在距今1400年左右的隋朝开皇、大业、唐初武德年间,悠悠千余年过去,自然剥蚀,战火兵灾,人为诬妄矫饰再加上某个伟大年代的人工毁坏,地上文物(如果确曾存在的话)还能存留多少,本身就是一个令...
· 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族谱,传统文化中植根最深
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植根最深、发祥最早、涵盖面最广、凝聚力最强、传承性最好、生命力最旺的文化体系。它纵贯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是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基因。“中原论谱”,就是要把河南乃至全国各地的每个姓氏的族谱汇聚在一起。这种汇聚,不单单是族谱的综合,而是相互学习,相互参考,相互取长补短。各个姓氏的祖先们在族谱内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譬如家风·家训·字辈·楹联等内容,这就是极其珍贵的姓氏瑰宝。另外还有那些先祖的功名,在族谱内记载的他们生前的活动,造福一方的义举,更是其他姓氏学习的楷模。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与《大河报》联袂举办的“中原论谱”活动,就是为了迎合时代的潮流,就是为追根寻祖的活动服务。古往今来,尊宗敬祖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而寻根溯源是人类共有的天性。族谱文化,作为中华姓氏文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