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天下罗姓是一家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4
转发:0
评论:0
天下罗姓是一家,    四川营山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据说在这营山,从宋朝到
  

 

    四川营山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据说在这营山,从宋朝到清朝,考中进士的就有57人。可见营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人们用“科第仕宦,甲与蜀都”来赞誉营山。
    清初,清政府为解决明末战乱,四川地广人稀,从湖北强征移民,大批罗氏被迁移到营山,从那时起,营山罗姓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罗氏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早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有一个部落,就是我们罗氏部落,在今天的河南省,罗山县,以织网捕鱼为生,商朝的时候,罗氏部落归顺于周武王,共同灭掉了商朝,灭掉商朝以后,周武王封罗氏部落为罗子国,罗子国后来又被楚国灭掉,灭掉以后,罗氏人就流落到我们国家现在的枝江、汩罗江一带,散居的这些人就是罗氏的起源。
    罗氏自从湖北迁到四川营山以后,历经几代人的勤奋努力,逐步发展成为营山的世家大族,刚开始主要以耕农为主。其后,由于受到营山古城文化的影响,营山罗氏后人的文化结构也有了本质的变化。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在我们营山一共有12支罗,其中大庙乡有一支罗,叫罗天祥,东升有一支罗还有鸡川也有一支罗,古今以来,姓罗的是一个大族,历史上有两个考取了状元,有一个叫罗能,还有两名考取了进士。有一个叫罗昌的进士,到京城考状元的时候有一个笑话,去的时候,主考官,就问他你那个地方的风水如何,当时,罗昌一时想不起来,就把周围的四座山,连起来完成了一个风景,考官很满意,当时叫什么山呢,云桂山下谷花开,白鹤飞过四山来,羔羊下河吃清水,烈马一匹跳鸿崖,就把四个山的风景结合起来,成了四句诗,当时主考官很满意,当年取得了第二名进士。
    是不是真的靠四句诗,就能考取进士,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罗氏家族的确涌现出了许多享誉中华的人物,《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早已家喻户晓,著名军事家罗瑞卿也是营山罗姓后人。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当时,我们的祖先不愿意来,不愿意来,就用绳子把他捆起来,捆了过后,我们现在都有这个习惯,平时,耍呀、休闲,都喜欢把手放在后面,我们每一个手棒棒,这个地方都有一个印迹,表示是捆来的。
    罗氏家族在天文学、文学、经济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营山罗姓的发展中,他们把楚汉文化带入四川,对当地经济文化结构的改变,起到了积极作用。
营山地方志编委会主任汪嗣荣:在营山有许多蜀文化的遗迹,营山曾经出现过许多文化名人和神奇的传说故事,有许多移民曾经来到营山,这些人的到来也丰富了营山经济文化的内涵。
    历经风雨春秋,营山罗姓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从耕农世家走进城里做起了文化人,也有一部分人在四五十年代的战乱中离开营山,远走他乡,但是,在最近几年,又有许多罗姓子孙回到营山,祭拜祖先。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自古以来,我们罗氏家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族,在宋朝的时候编的一个百家姓,罗氏就列七十二位,罗氏宗族分布最多的,全国是这几个省湖南、湖北、山东、安徽、福建、台湾和我们四川、广东,特别是我们营山罗姓,还有在台湾的高雄,台北都还有,有的还在跟我们内地通信,因为,天下罗姓是一家。
    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早已成为历史,今天也有不少营山罗姓人回湖北老家探亲,不管走出多远,家是不能忘记的。
    罗姓在百家姓中列第二十位。罗姓名人辈出:唐代文学家罗隐、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现代军事家罗瑞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罗隐
罗隐(833年-909年),唐朝诗人、文学家,本命横,字昭谏,生于浙江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本名横,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27岁时入京应进士试,从此拉开了其漫长的科考征途。从公元859年至公元877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至唐僖宗乾符四年)的十八年间,罗隐在长安参加了十次考试,均无果,史称“十不上第”。因此改名罗隐,自号“江东生”。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附吴越王钱缪,经历了唐末与后梁两个时期,官身二十二年。先后任钱塘县令、镇海军节度掌书记、镇海军节度判官、吴越给事中(后梁梁太祖开平二年,最后一项官职是盐铁发运使(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并终于此任上。开平三年(909年)卒于钱塘,享年77岁,世称罗给事。罗隐为人傲气,不惧威权,经常议论时政,讽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天下罗姓是一家
四川营山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据说在这营山,从宋朝到清朝,考中进士的就有57人。可见营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人们用“科第仕宦,甲与蜀都”来赞誉营山。清初,清政府为解决明末战乱,四川地广人稀,从湖北强征移民,大批罗氏被迁移到营山,从那时起,营山罗姓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罗氏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早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有一个部落,就是我们罗氏部落,在今天的河南省,罗山县,以织网捕鱼为生,商朝的时候,罗氏部落归顺于周武王,共同灭掉了商朝,灭掉商朝以后,周武王封罗氏部落为罗子国,罗子国后来又被楚国灭掉,灭掉以后,罗氏人就流落到我们国家现在的枝江、汩罗江一带,散居的这些人就是罗氏的起源。罗氏自从湖北迁到四川营山以后,历经几代人的勤奋努力,逐步发展成为营山的世家大族,刚开始主要以耕农为主。其后,由于受到营山古城文化的影响,营山罗氏后人的文化结构也有了...
· 天下罗姓是一家
四川营山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据说在这营山,从宋朝到清朝,考中进士的就有57人。可见营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人们用“科第仕宦,甲与蜀都”来赞誉营山。清初,清政府为解决明末战乱,四川地广人稀,从湖北强征移民,大批罗氏被迁移到营山,从那时起,营山罗姓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罗氏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早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有一个部落,就是我们罗氏部落,在今天的河南省,罗山县,以织网捕鱼为生,商朝的时候,罗氏部落归顺于周武王,共同灭掉了商朝,灭掉商朝以后,周武王封罗氏部落为罗子国,罗子国后来又被楚国灭掉,灭掉以后,罗氏人就流落到我们国家现在的枝江、汩罗江一带,散居的这些人就是罗氏的起源。罗氏自从湖北迁到四川营山以后,历经几代人的勤奋努力,逐步发展成为营山的世家大族,刚开始主要以耕农为主。其后,由于受到营山古城文化的影响,营山罗氏后人的文化结构也有了...
· 天下闻姓是一家
闻姓,据传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少正卯是春秋末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 天下武姓是一家
天下武姓是一家,我武氏族人都认可以武丁为始祖,我们就应该做到以武丁为祖往下推算,全国通谱、世代统一、字辈统一,才能达到并轨同步。武丁115世后裔、泰西武姓始祖武圃世系31世孙武世峻首次提出中国武姓以武丁为始祖,天下武姓是一家,从武丁始祖开始到现在的字辈,开创性的推算出代数,并号召全国通谱、世代统一、字辈统一、并轨同步,得到了全国武氏族人的一致赞同。这是武氏家族的一项公益事业,既为武姓子孙后代传代有根、接续有据打下基础,也是一件积德行善的好事,能更好地增强武氏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武丁为始祖,天下武姓是一家,世代统一,字辈统一,并轨同步:先从山东省内,自武丁到85世祖武圃说起,武圃于宋代年间965年开基于山东省宁阳县西皋村,生六子,世居东岳神州齐鲁大地,至今1050年,传世35代。自武丁商代年间至今2015年,大约在120代左右,从武圃上推到武丁年代已失续,无法考证,自武丁老祖到山东武圃始...
· 天下司姓是一家
天下司姓是一家天下司姓是一家,毋庸置疑。在中华民族各姓氏兄弟大家庭中,各自的姓氏源流追溯的越远,其血缘关系就越来越近。推而广之,“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国之当今,正逢盛世,国泰民安,五千年文明古国正以泱泱大国之风昂首世界,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之骄傲!忠君、报国、爱家、孝廉,是司氏家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家和事兴,当之珍惜。水之有源,虽分支流,属于天造地设,溯其源,虽源远流长,而一脉贯注。宗族有根,虽有分支,缘自天地人伦,虽传世久远,追其本,而血脉相承。各个姓氏都存在一家人、多郡望的问题。王姓全国可考者21个郡望,刘姓郡望全国可考者25个,全国第二大姓李姓郡望可考者30多个,我了解他们并没有争议姓源问题。司姓郡望有可考者,比较集中。所以坚持团结统一,求同存异,和谐包容,搁置争议,才是司氏家族联宗联谊的灵魂。源于某姓和姓某姓,在姓氏上绝不能混淆。姓司就是姓司,这与司姓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