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学家王夫之的读书论: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
王夫之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制定了方向再读书才会有大益处。漫无目的的“胡吃海塞”只会让人徒有其表,整日夸夸其谈
相传,南朝梁元帝萧绎从小便喜好读书,他曾与幕僚谈天说地,旁征引博,四处用典,赢得满堂喝彩。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样书读万卷、满腹经纶的萧绎登基为帝后,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萧绎仅仅当了两年皇帝,就落得一个国破身亡的下场。据说他在兵败前夜命人将他一生珍藏的十四万卷古今图书烧了个精光,还愤然道:“我书读万卷,还落得如此下场,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
梁元帝的经历令人唏嘘,他死后一千多年,王夫之发表了对他的看法:读书读得多不是他失败的原因,然而读书却只喜欢空道理,没有想到实际的用处才会让人真的“越读越蠢”。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对萧绎是这样评价的:“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其实很好理解,萧绎的失败不能简单归结于读书,但也不能说与读书无关。
世人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但它只能作为传播知识的工具,而怎样使用书中学来的知识,还是要取决于人。显然,学来的知识不会好好使用,那就是人的问题了。可惜梁元帝一生都没有悟出这个道理。
读书读得好不好不应该看读书的量,而应该有具体的目标。王夫之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制定了方向再读书才会有大益处。漫无目的的“胡吃海塞”只会让人徒有其表,整日夸夸其谈,然而真到了该用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办了。
关于到底应该怎么读书,王夫之也早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领会书的精神实质,以确立修己治人之本;考察书中隐藏的意义,以达到精通事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读书,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通达与否,在于心领神会。
(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朝鲜古代李朝哲学家李滉怎么读
李滉,朝鲜的一大文学大家,著名的哲学家,著名的儒学家。那么李滉的滉字怎么读?在汉语字典中,李滉的滉字的读音是固定的,还是多变的?李滉的滉字作为名字的读音是否又有什么特别、不同之处?接下来请一同翻阅汉语字典,去了解李滉怎么读?李滉的滉代表了何种意思?李滉退溪学说经过一番的翻阅字典后,结果可能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李滉的滉字并非是一个多音字,相反地滉字却是一个形声字,读音取其右边,读huang,四声。在一番确认后,滉字就是一个固定发音的字,那么滉字的释义是不是也是独一无二的呢?答案显然不是的,那么接下来去具体看看滉字的释义,并弄清楚作为李滉的滉字代表了怎样的意思?其一、滉字代表了广阔深远的意思,在这里滉字就是一个形容词,起着形容的作用,组词有如滉漾等,理解为广阔深远的样子。其二、接着第一层意思来说,滉字是作为一个形容词出现,准确来说,滉字更多的是用来形容水(湖水)的一种形态,一种动态的形态...
· 南唐后主李煜竟然也写书论教大家如何书写书法
李煜(九三七年——九七八年),即李后主,五代南唐国主。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国亡后为宋所俘,后被毒死。善诗文,音乐、书画,尤工词。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中主)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网络配图《书述》言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时。壮岁书亦壮,犹嫖姚十八从军,初拥千骑,凭陵沙漠,而目无勍敌;又如夏云奇峰,畏日烈景,纵横炎炎,不可向迩,其任势也如此。老来书亦老,如诸葛亮董戎,来睿接敌,举板舆自随,以白羽麾军,不见其风骨,而毫素相适,笔无全锋。网络配图噫,壮老不同,功用则异,唯所能者可与言之。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孤以幸会得受诲于先生。奇哉,是书也!非天赋其性,口受要诀,然后研功覃思,则不能穷其奥妙’安得不秘而宝之!所谓法者,擫压、钩提、...
· 王夫之故居船山书院碑记原稿
船山书院碑记原稿一船山书院碑记原稿二以明季大儒王夫之先生旧居为址的船山书院的创建是在中国古代教育史、晚清教育史以及中国书院史上都极为重要的事件。光绪八年(1882),当时的湖南督学、浙江余姚人朱逌然倡议创建“船山书院”,得到衡州乡绅彭玉麟、王之春、蒋霞初等人的热烈响应。随后,彭玉麟等人出资将王夫之出生地衡阳城内王衙坪的“船山祠”改建为“船山书院”,两江总督曾国荃随即捐赠《船山遗书》珍本332卷。两年后,书院正式开山,得聘请著名儒者李扬华为首任山长;次年,彭玉麟将书院迁往与岳阳君山、长沙橘子洲并称“湘江三大洲”的东洲岛;光绪二十七年(1901),彭玉麟力请国学大家王闿运出任山长,其后,王氏长院达二十余年。1922年,张大千之师曾熙任船山书院国学院院长,讲学数年。船山书院一举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教育机构,改变了晚清的书院教育史。当时即有所谓“学在船山”之称,“海内传经问学者踵相接”,“岳麓、城...
· 古代公子读书为什么要带书童,除了陪读竟还要做这些事
自古以来,考取功名就是读书人的梦想,就像我们现在考大学一样,十年寒窗只为了能够金榜题名。古代书童是非常常见的,就算是贫穷人家赶考,身边也少不了书童的存在,当然有钱人家的书童往往不止一个。这些书童是家里面安排来照顾读书人的,但是书童的作用却不止是陪读这么简单。书童一般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因为家境不好,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去,如果跟随的人考取到了功名,那书童自然也会跟着发达。我们也知道古代的科考很难,很多人几十岁了才获得一个秀才的存在,而书童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一直陪着,与主人十几年朝夕相伴,感情可谓是非常深厚。一路上,书童的作用体现的淋淋尽致,帮助主人整理家务,平常主人读书还是负责整理书房,帮助读书人研磨或者是书籍的购买。古代书童有些也是很厉害的角色,就像现在的保镖一样,当遇到强盗的时候,书童还可以保护主人,有才一点的书童还可以帮助主人处理一些繁琐事情,好让主人专心的考取功名。当然书童最高级...
· 王夫之
人物简介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是明末清初著名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人物生平童年时期王夫之,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初一(1619年10月7日)出生于衡州府城南回雁峰王衙坪,此时父亲王朝聘已经50岁,母亲谭氏也有43岁了。王夫之为家中第三子,有长兄王介之和次兄王参之。王夫之三岁时,父亲王朝聘第一次中副榜,赴武昌省应乡试,继而入国子监。王夫之五岁起,跟随年长十余岁的长兄王介之学习。九岁时,才跟着从京城回来的父亲学习。青年时期崇祯六年(1633年),王夫之跟着两位兄长去武昌省应乡试,当时的主考官为钱谦益。崇祯七年(1634年),湖广提学佥事水佳允在衡郡举行岁试,将王夫之列为一等第一名。崇祯九年(1636年),王夫之与兄长王介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