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有“庭有枇杷树”的归有光,他落榜了多少次?
明代文学中,除了小说和戏曲,其中就是以散文为最高,而归有光更是散文里面的佼佼者,甚至还被称之为“一代文宗”,还与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所以说欣赏明代散文,肯定是少不了归有光的。归有光的作品还是挺多的,像是《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女二二圹志》等等都是他的作品,其中《项脊轩志》更是出名,里面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更是体现出归有光对妻子的深情,而就是这么一个有才华的归有光,其人生是比较坎坷的,你知道落榜了多少次吗?今天就跟着族谱网小编看一看。
图源自网络
要说这个归有光,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散文家,明代时期的“唐宋派”代表作家,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其著作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虽然其非常有才华,但是他的科举考试是不顺的。
图源自网络
归有光出生在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一个日趋衰败的大族之中。在他八岁的时候,他的年仅二十五岁的母亲就走了,丢下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而他的父亲又是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家境急遽败落。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困境,使得年幼的归有光很早就懂得人间的忧难,开始奋发攻读。其实归有光自幼聪明,九岁就能成文章,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洋洋千余盐的《乞醯论》,十四岁的时候应童子试,二十岁的时候就考了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同年去南京参加乡试,本来对于这次的科举考试满怀信心,但是并没有考上,甚至五上南京,五次都落榜,期间惨淡经营,寒窗十五载。到了三十五岁的时候,归有光再一次参加南京乡试,受到了主考官的欣赏,称他为“贾(谊)、董(仲舒)再世”,将其拔为第二名举人,期待归有光能够早日成为进士。这时候的归有光有了才学也有了声望,本来考取进士胜券在握了,但在这次的会试中还是名落孙山了。
图源自网络
南下还乡后,归有光开始了一边读书应试,一边谈道讲学,四方学士都慕名而来,少时有十几人,多时大概有百余人,归有光的家境一直比较贫困的,全靠妻子王氏料理家事维持生计,而归有光就是专心讲学,其声名更是名扬海内,就连恃才倨傲的徐渭对归有光也是非常看重的,只是归有光的命运是十分坎坷的,三年一次的会试,次次远涉千里参加,可惜一连八次都落第而归,甚至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长子,隔年又失去了任劳任怨、与己分忧的妻子王氏,这也使得归有光的生活更加艰难。
不过就算这样,归有光也没有放弃,直到1565年,第九次参加会试的时候,他中了三甲进士,那一年他刚好六十岁,满头白发,虽然是进士,但因为是三甲,是不能授官职的,所以归有光被安排到了长兴当知县。1568年,六十三岁的归有光被调任顺德府通判,管理马政。到了1570,归有光又升为南京太仆寺寺丞。之后又被首辅李春芳留在内阁,掌内阁制敕房,纂修《世宗实录》,身列文学侍从之位。晚年的仕途使得归有光非常高兴,这时候的归有光很期望借此机会能够在学术上获得更深的造诣,可惜最终因为劳累过度,仅任职一年就身染重病,时年六十六岁抱恨而逝。(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