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代思想学派——浙中学派弟子畿、钱德洪、徐爱简介

2022-02-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46
转发:0
评论:0
王阳明是宋明时期与朱熹、陆九渊等人齐名的儒学大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在宋明理学中形成了陆王学术流派,在明中、后期的思想界曾经风靡一时,一度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地位,左右中国思想界长达百年之久。下面族谱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外,他不仅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产生不小影响,而且传至日本,形成日本的阳明学,在日本的历史尤其是日本近代历史进程中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浙江是王阳明的家乡,因而所谓浙中学派实际上受到王阳明的直接影响。这一源的主要弟子有王畿、钱德洪,以及徐爱等。浙中王门学派认为“良知”说是当世学术的精髓。认为,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以唤醒人心,求“仁”就是孔氏学说的精髓;战国时期,孟子又提出“义”,没有“义”,“仁”无由达到,“义”便是孟子学说的精髓;晋梁以来,佛老泛滥,宋儒遣复古礼,执“礼”便是宋儒学说的精髓;王守仁提出“良知”,以“良知”启迪天下,使知...

王阳明是宋明时期与朱熹陆九渊等人齐名的儒学大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在宋明理学中形成了陆王学术流派,在明中、后期的思想界曾经风靡一时,一度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地位,左右中国思想界长达百年之久。下面族谱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此外,他不仅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产生不小影响,而且传至日本,形成日本的阳明学,在日本的历史尤其是日本近代历史进程中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明代思想学派——浙中学派弟子畿、钱德洪、徐爱简介

  浙江是王阳明的家乡,因而所谓浙中学派实际上受到王阳明的直接影响。这一源的主要弟子有王畿、钱德洪,以及徐爱等。

  浙中王门学派认为“良知”说是当世学术的精髓。

  认为,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以唤醒人心,求“仁”就是孔氏学说的精髓;战国时期,孟子又提出“义”,没有“义”,“仁”无由达到,“义”便是孟子学说的精髓;晋梁以来,佛老泛滥,宋儒遣复古礼,执“礼”便是宋儒学说的精髓;王守仁提出“良知”,以“良知”启迪天下,使知物理不外于吾心,“致知”便是今日学术的精髓。(黄宗羲:《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本文下同)学术精髓都是因时而立。

  该派固守师说,坚持以先天统后天。主张“和而不倡”,说:“吾人之学,切忌起炉作灶,惟知和而不倡,应机而动。故曰‘乃见天则,有凶有咎,皆起于倡”。

  认为“正心为先天之学,诚意为后天之学”,“心”即“良知”,是框定世界万物的规矩或标准,一言蔽之,是“先天统后天”。还说:“谨独(慎独)即是良知”,“良知不由学虑而能,天然自有之知也”。

  徐爱是王阳明的妹夫,也是王阳明最早的及门弟子。他初闻王学,以为和先儒的传统解说有出入,惊异不定,觉得无从下手。既而深入进去,并反身实践,始信王学为孔门之嫡传,由是而成为笃信王学之第一人。王阳明也称他为自已门下之颜渊。

  他在王学门下的实际地位,也确实有与颜渊相似之处,一是他去世较早,未及得闻王阳明的致良知之说;一是他笃信实践,虽得王学之真,但在理论上却极少发明。他曾根据王阳明讲解《大学》的基本宗旨,编成王阳明最主要的著作《传习录》。

  徐爱为学的特点在于强调涵养、省察、克治、收放心,以培养心之体。他认为,学者之患在于好名,只有去私才能宜于物、他说,"心德者,人之根源也,而不可少缓;文章名业者,人之枝叶也,而非所汲汲";"夫人所以不宜于物者,私害之也。"

  与徐爱的情况稍有不同,王畿师从王阳明的时间比较长,后且在吴、楚、闽、越、江、浙一带讲学长达四十年,专心传播王学。所至之处,听者云集,影响极大,莫不以其为王学之宗主。他为学主张大彻大悟,以无念为宗,将儒学的宗旨归为虎寂,具有融合儒释道的思想倾向。

  其学最值得称说者,是他与钱德洪关于王阳明四句教的一番争论。王的四句教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嘉靖六年(1527)九月,王阳明将赴广西,临行前的一天晚上,王畿与钱德洪就这四句话的不同理解发生争议。

  王畿认为,心、意、知、物只是一事,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则意、知、物俱是无善无恶;若说意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善恶在。

  为此,他强调王学之四句教纯系"权法,未可执定",并由此进一步提出"四元"说,以为为学需"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即是无善无恶之意,知即是无善无恶之知,物即是无善无恶之物"。

  主张从先天心体上上根,断言良知一点虚明,便是作圣之机。时时保住此一点虚明,便是致知。由此把王阳明的良知说进一步引向禅学。

明代思想学派——浙中学派弟子畿、钱德洪、徐爱简介

  对于王畿的解释,钱德洪当然无法赞成。他认为,王学的四句教是"定本,不可移易"。因为心体原是无善无恶的,但大有习心,意念上便有善恶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正是复那性体的功夫,两人争论不休,遂请王阳明详加解释。

  王的解释是,"二人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我这里接人,原有此二种。利根之人,直从本原上悟入,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的,原是个未发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汝中(王畿)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君相敢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于道;若各执一边,眼前便有失人,便于通体各有未尽。"

  由于此段话说在越城之天泉桥上,故史称"天泉证道"。

明代思想学派——浙中学派弟子畿、钱德洪、徐爱简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思想家钱德洪
钱德洪(1496年―1574年)名宽,字洪甫,因避先世讳,以字行。号绪山,尝读《易》于灵绪山中,人称绪山先生。明朝中后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浙江余姚(现由宁波市代管)人。王阳明的学生,是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于同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龙溪齐名。个人经历:早年以授徒为业。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王阳明省亲归姚,德洪率侄子门生74人迎请于中天阁,拜王阳明为师,是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於同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龙溪齐名。请授“良知”之学,四方知,来学者甚众,德洪成为王阳明的主要教学助手,王阳明奉旨出征广西,德洪主持中天阁讲席,人称为“王学教授师”。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后,在京任职,二十年,因抗旨入狱,在狱中仍学《易》不辍。出狱后,于苏、浙、皖、赣、粤各地讲学,传播阳明学说,培养了大批王学中坚。年70,始家居著述。...
· 黄老之学: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学派思想尚阳重刚
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黄老学派的典籍为黄帝书。《汉书·艺文志》里提名为黄帝的书有21家,除《黄帝内经》外,都已亡佚。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六经》、《称》、《道原》4篇古佚书,是黄老学派的重要著作。黄老之学常用简明的语言与形象的模型来阐述学说基本内容,如宇宙生成论有三式物则有形图模型等;社会主张有九主图模型等;体育有熊经鸟申图等。在先秦秦汉,《老子》的传授有两套传授系统,即“刑名法术系统和养生神仙系统”。之所以有这两种系统,一是当时作者创作时候的知识背景如此,二是接受者的知识背景与之相同,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它也是我们已经论述的黄帝书两大主题———政治思想和技术发明的具体细化的体现。这两种系统的具体代表,前者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
· 钱德洪
生平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浙江余姚(现由宁波市代管)人。历官刑部郎中。后因郭勋案下狱,削职为民。出狱后,在江浙、宣歙、湖广等地讲学三十年。穆宗即位后复官。成就钱德洪整理了王阳明的主要著作,修订了王阳明的年谱,并进一步阐说,发展了心学。钱虽然与王龙溪同为王阳明的门人学生,并同赴殿试,同年中进士,但对王阳明的思想有不同见解,比如对王阳明“四句教”的理解阐说就极为不同,甚至相抗相争。钱德洪同时也是一位当时很有影响的教育家,对王学的传播和民间化起了很大作用。王阳明的《传习录》(儒家重要著作之一)中,就有钱德洪作的序和跋。明史里也有钱德洪传。代表著作《绪山会语》《平濠记》,记载了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藩乱(史称“宸濠之乱”)《王阳明先生年谱》参见王阳明学生列表
· 供给学派
历史渊源罗伯特·蒙代尔1970年代供给经济学对应于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发展起来,尤其是在1970年代的滞胀中以稳定经济为目的的需求管理遭遇失败时。它吸取了一系列非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特别是芝加哥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学派。布鲁斯·巴特利特(1970年代的滞胀中)是供给经济学的倡导者,将这一学派的思想追溯到哲学家伊本·哈勒敦和大卫·休谟、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甚至是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然而,供给经济学作为一种现代现象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提供了支持低税率的论据,且该论据主要基于共同且明显的工薪阶层原因,而不是传统的意识形态理由。古典自由主义者反对税收,因为他们反对管制,税收是最明显的管制形式。他们的主张是每个人对自己和自己的财产拥有权利,因此税收是不道德的且合法基础存在问题的。另一方面,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所谓的共同利益(即就业机会)为减税提供了主要的动力。如同古...
· 永嘉学派
历史渊源于北宋庆历年间的王开祖、丁昌期流派,永嘉地区学者辈出,史称“温多士,为东南最”。元丰年间,周行己与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戴述、赵霄、张辉、沈躬行、蒋元中就学于太学,号称“永嘉九先生”。到南宋时,在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徐谊等永嘉学者手中形成学派,后叶适集永嘉学派前辈之大成,进一步扩大了“永嘉学派”的影响,在南宋的学术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宗羲称“濂洛之统合诸家,横渠之礼教、康节之数学、东莱之文献、艮斋止斋之经制、水心之文章,莫不旁推交通,连珠合璧,自来儒林所未有也”。背景南宋时期,永嘉(今温州)地区工商业经济发达,出现数量众多的富商、富工及经营工商业的地主,他们要求抵御外侮,维持社会安定,主张买卖自由,尊重富人,并希望能减轻捐税,发展商业。这和宋代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的发达、资本主义势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内容永嘉学派最早提出了“事功”思想,亦是永嘉学派最大的特点,主张利与义的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