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道论》
《解脱道论》(巴利文:Vimuttimagga),约公元2世纪古印度优波底沙(Upatissa)著,南朝梁僧伽婆罗译。十二卷,分十二品。依照戒、定、慧次第述说解脱的途径。第一品至第三品谈戒,叙述三学八正道、破三十四法障碍道、八行四观、十三头陀等僧人修行的戒律和途径。第四品至第九品谈戒,叙述四禅以及十不净想、十念、十一切入、四无量心、四大食、不净想等三十八行处等种种修定方法。第十品至第十二品谈慧,说四谛、五阴、十二入、十二因缘、十八界等佛教重要教义。此书被认为是觉音所撰《清净道论》的重要理论依据。
《解脱道论》(巴利文:Vimuttimagga) ,约公元2世纪古印度优波底沙(Upatissa)著,南朝梁僧伽婆罗译。十二卷,分十二品。依照戒、定、慧次第述说解脱的途径。第一品至第三品谈戒,叙述三学八正道、破三十四法障碍道、八行四观、十三头陀等僧人修行的戒律和途径。第四品至第九品谈戒,叙述四禅以及十不净想、十念、十一切入、四无量心、四大食、不净想等三十八行处等种种修定方法。第十品至第十二品谈慧,说四谛、五阴、十二入、十二因缘、十八界等佛教重要教义。此书被认为是觉音所撰《清净道论》的重要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闻香悟道,解脱知见香
六祖总言:法无顿渐,人无愚智。因有障碍即是愚人,愚人悟了即是智者。即通过闻香来进行内心的反省和忏悔,来获得品德的净化和升华。这种净化达到的五境界,为: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初闻香者,常有分别心,不得闻香法门。如人处于雾中,迷茫不见五指。也不见会得内心安宁。闻香时,该打开身心。不必强求闻到种种,不必强求看到种种,只管息去种种妄念,反观自己内心,若内外清凉,直达念念向善。心中没有人非我是、他恶我善、嫉贤妒能之类的心理,没有贪念嗔忿的念头,没有劫掠杀害的想法,那么,他能在品香中获得的第一层境界就是“戒香”。再回过神来,闻一丝幽香,是自然也好,目睹了种种善、恶现象,内心不会六神无主,能够坚定修持的信念,那么,他就在品香中获得的第二层境界就是“定香”。一支香里,外熏作药,能扶正祛邪;内熏作光,可身心明彻。时常反省自己的“真如自性”不做有违本性的事情;虽然践行种种善事,但又不执着于沉迷...
· 解脱
印度诸宗教所说的解脱印度宗教中,各派别对“解脱”的概念未必完全相同:有认为是“与梵合一”、有认为是“与神(自在者)合一”。佛教所说的解脱佛教认为解脱就是透过佛法的修行,从较粗的烦恼--五下分结(疑结、边见结、戒禁取见结、欲贪结、嗔恚结)开始断,终至断除最粗的烦恼--五上分结(掉举结、色界贪结、无色界贪结、我慢结、无明结),达到涅槃的境界、解脱三界生死、六道轮回之苦。永远断除一切粗细的烦恼。另见开悟(得道)得救解脱道涅槃
· 粉饰太平——解脱
第二天,朱厚熜开始了全面反击,明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廷杖之一就此拉开序幕。除了年纪太大的,官太高的,体质太差一打就死的,当天在左顺门闹事的大臣全部被脱光了裤子,猛打了一顿屁股。此次打屁股可谓盛况空前,人数总计达到一百四十余人,虽然事先已经经过甄别,但仍有十六个人被打成重伤,抢救无效一命呜呼,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十二,怎一个惨字了得。但最惨的还不是这十几位兄弟,死了也就一了百了,另外几位仁兄却还要活受罪。比如杨慎先生,他作为反面典型,和其他的六个带头者被打了一顿回笼棍。棍子倒还在其次,问题在于行刑的时间,距离第一次打屁股仅仅十天之后,杨头目等人就挨了第二顿,这种杠上开花的打法,想来着实让人胆寒。毕竟是年轻人,身体素质过硬,第二次廷杖后,杨慎竟然还是活了下来,不过由于他在这次行动中表现过于突出,给朱厚熜留下了过分深刻的印象,皇帝陛下还给他追加了一个补充待遇——流放。杨慎的流放地是云南永昌,这里地广人...
· 医学源流论―卷下医道通治道论
治身犹治天下也。天下之乱,有由乎天者,有由乎人者。由乎天者,如夏商水旱之灾是也;由乎人者,如历代季世之变是也。而人之病,有由乎先天者,有由乎后天者。由乎先天者,其人生而虚弱柔脆是也;由乎后天者,六淫之害七情之感是也。先天之病,非其人之善养与服大药,不能免于夭折;犹之天生之乱,非大圣大贤不能平也。后天之病,乃风寒暑湿燥火之疾,所谓外患也;喜怒忧思悲惊恐之害,所谓内忧也。治外患者以攻胜,四郊不靖,而选将出师,速驱除之可也;临辟雍而讲礼乐,则敌在门矣。故邪气未尽而轻用补者,使邪气内入而亡。治内伤者以养胜,纲纪不正,而崇儒讲道,徐化导之可也。若任刑罚而严诛戮,则祸益深矣。故正气不足而轻用攻者,使其正气消尽而亡。然而大盛之世,不无玩民,故刑罚不废,则补中之攻也。然使以小寇而遽起戎兵,是扰民矣。故补中之攻不可过也。征诛之年,亦修内政,故教养不弛,则攻中之补也。然以戎首而稍存姑息,则养寇矣。故攻中之补不...
· 论茶道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原生于中国,而今风靡世界,深受各国人民喜爱。今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它朴实无华的身影。印度和斯里兰卡,不但广泛种植茶树,甚至无论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可以和中国分庭抗礼,在全球茶叶贸易中举足轻重,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但是,品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集审美休闲养生于一体,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沃土,源远流长,历数千年而不衰――这就是茶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之为饮,不仅仅止渴生津,更有清热利尿解毒减肥之药用功效。南北朝以前,饮茶风俗还只局限在南方地区,所谓北人嗜酒南人爱茶。有唐以来民族迁移频繁,饮茶之俗始风靡华夏。茶圣陆羽和亚圣卢仝顺时而出,时世英雄互为因果。卢仝者,范阳人也,范阳即是今日北京。这一点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北方饮茶的风俗已经很普遍了。宋人的茶饼镏金镂银,上面更有雕龙画凤,本身就是绝美的工艺品。元人来自朔漠,性情粗旷骠悍,对浸透脂粉气的茶饼,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