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A
历史
Z-DNA为首先于1979年被解出晶体结构的DNA型态,研究者为麻省理工大学的Alexander Rich等人 。B型及Z型相互结合时的结晶则解于2005年 ,使科学家了解Z-DNA在细胞中的潜在角色,当一段Z-DNA形成时,其两端必为B-Z相互结合型态,形成与B-DNA的界面。
结构
B-DNA(深蓝色)与Z-DNA(深红色)相互结合型态,以及Z-DNA结合区块(绿色),可见其两个的突出的碱基(中央的淡蓝色及淡红色)。来自PDB2ACJ。
Z-DNA的双股螺旋为左旋型态,与B-DNA的右旋型态明显有所差别。其结构每两个碱基对重复出现一次。大小螺旋凹槽之间的差别较A型及B型小,只在宽度上有些微差异。这种型态并不常见,但某些特定情况可增加其存在的可能,如嘌呤-嘧啶交替序列、DNA超螺旋,或盐分与某些阳离子浓度高时。
Z-DNA能够与B-DNA构成相互结合型态,这种结构会使一对碱基突出于双螺旋之外。
一些DNA形式几何形状的对比
A-, B-, 与 Z-DNA的侧视图.
A-, B-, 与 Z-DNA的螺旋轴.
参见
DNA的机械性质
DNA
A-DNA
B-DNA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Sinden RR (1994). DNA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cademic Press , 179-216. ISBN 978-0-12-645750-6
Rich A, Zhang S (2003). Timeline: Z-DNA: the long road to biological function. Nat Rev Genet, 4:566–572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