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辽宁青铜文化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4
转发:0
评论:0
相关考古发现箕子之鼎的发掘有学者认为,在辽宁省喀左县平房子乡北洞村出土殷晚期青铜器中,方鼎内底中心有铭文“其侯”,佐证是在箕子之国发掘,而箕子朝鲜实际为侯国。箕子朝鲜从中原迁出之际,燕国、孤竹国等地也有大量华夏移民进入箕子朝鲜地区,而此段时期正为青铜器文化的顶峰。其他青铜器发现辽宁青铜器文化的代表作品是1975年5月在辽宁喀左县北洞村二号坑出土的商代晚期“其侯”方鼎和1955年在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发掘的西周早期燕国匽侯铜盂,其考古,文物价值都很重要。除了对于辽宁青铜文化主归属有重要意义的“其侯”和“匽侯”青铜礼器[1]出土外,辽宁沈阳[2]、庄河[3]、葫芦岛[4]等地也如需出土青铜器时代的各样文物。很多东亚学者认为此处出土青铜器与中国周朝的诸侯国箕子朝鲜、燕国、孤竹国等地关联甚大。辽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中礼器风格与中原相当,部分兵器如北方戎狄民族使用的琵琶形曲刃剑有地方特色。[5]日本学者把...

相关考古发现

箕子之鼎的发掘

有学者认为,在辽宁省喀左县平房子乡北洞村出土殷晚期青铜器中,方鼎内底中心有铭文“其侯”,佐证是在箕子之国发掘,而箕子朝鲜实际为侯国。 箕子朝鲜从中原迁出之际,燕国、孤竹国等地也有大量华夏移民进入箕子朝鲜地区,而此段时期正为青铜器文化的顶峰。  

其他青铜器发现

辽宁青铜器文化的代表作品是1975年5月在辽宁喀左县北洞村二号坑出土的商代晚期“其侯”方鼎和1955年在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发掘的西周早期燕国匽侯铜盂,其考古,文物价值都很重要。

除了对于辽宁青铜文化主归属有重要意义的“其侯”和“匽侯”青铜礼器[1]出土外,辽宁沈阳[2]、庄河[3]、葫芦岛[4]等地也如需出土青铜器时代的各样文物。很多东亚学者认为此处出土青铜器与中国周朝的诸侯国箕子朝鲜、燕国、孤竹国等地关联甚大。

辽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中礼器风格与中原相当,部分兵器如北方戎狄民族使用的琵琶形曲刃剑有地方特色。[5]日本学者把这种短剑称为“辽宁式铜剑”,中国学者则称之为“双侧曲刃短剑”、“丁字形青铜短剑”或“短茎式曲刃短剑”。这种铜器发源于中国辽宁地区,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扩展,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半岛乃至日本都被发现,国际上学者多认为是东胡、山戎以及秽貉等古代中国北方戎狄民族的遗物。

相关条目

古朝鲜

箕子朝鲜

孤竹国

燕国

参考资料

Lee, C.-k. (1996). The bronze dagger culture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peninsula. Korea Journal 36(4), 17-27.[6]

Lee, K.-b. (1984). A new history of Korea. Tr. by E.W. Wagner & E.J. Schulz, based on 1979 rev. ed. Seoul: Ilchogak. ISBN 89-337-020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青铜
不含锡的“青铜”有许多名称中有青铜但不含锡的铜合金,如铝青铜、铍青铜、锰青铜、硅青铜。在铜合金的分类中,黄铜和白铜(铜镍合金)以外的都称为青铜。各类特性锡青铜的铸造性能﹑减摩性能和机械性能较佳,适合于制造齿轮、轴承、蜗轮等。铅青铜适合于制造发动机的轴承材料。铝青铜强度高,耐磨性和耐蚀性较佳,常用于铸造高载荷的轴套、齿轮、船用螺旋桨等。铍青铜适合于制造煤矿和油库的无火花工具。铍青铜和磷青铜的导电性较佳,弹性极限高,适合于制造电接触元件和精密弹簧。反常膨胀青铜器遇冷会反常地膨胀。这一特性使得浇鋳后其纹饰或刻字之棱角外凸而美观。参见青铜器青铜时代卡尔托切托-佩尔戈拉的镀金铜像
· 荆楚文化—楚文化志—青铜文化(一)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在铁器出现之前,铜及其合金曾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作用最大的一种金属。我国历史上的商代及西周时期是奴隶制社会鼎盛的时期,也是一个以青铜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时期,青铜冶铸业曾达到很高的水平,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青铜时代”。在青铜时代,铜器的工艺最能反映物质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特征。楚文化,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一种区域文化,青铜文化成为构成楚文化的主体的支柱之一。青铜礼器是楚国铜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的风俗好尚、意识形态、工艺水平、文化进程”均“蕴蓄于其中”。楚国的青铜礼器有鼎、簋、敦、盏、壶(图1)、缶(图2)等。鼎居青铜礼器之首。周代任何一种区域文化的铜礼器的风格,都较为生动地体现在鼎上的风貌特征上。楚国的鼎与其他各个区域文化的鼎相比,有成熟的富于个性的形态特征,称为“楚式鼎”。在楚式鼎的造型系列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鼎是升鼎和于鼎。这两种鼎从春...
· 荆楚文化—楚文化志—青铜文化(三)
在长期的青铜器制造过程中,楚人不断提高青铜器的水平,制作工艺也日趋精湛。楚人最常使用的青铜器制造工艺有陶范法、失蜡法、铸镶法。陶范法是一种采用陶土制作铸型(范)制作青铜器的方法。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土有两套共26枚编钟,在青铜编钟表面有陶范铸造时的铸缝痕迹。曾侯乙墓出土19口纽钟,同信阳楚墓编钟一样是采用陶范铸成。失蜡法是熔模铸造青铜器的一种方法。所谓“失蜡”法,是制作一个略小制成品的粘士模型,在它上面涂上一层蜡,在蜡上雕刻花纹后,再加上一层粘士,然后进行整个加热,蜡熔化后留下空隙,然后将青铜注入空隙。在古代希腊、埃及都曾使用这种方法铸造青铜器。在我国失腊法有使用仅见于楚国。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铜禁(图7)和曾侯乙墓出士的尊盘,均为失蜡法铸造,它们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采用失蜡法的青铜铸件。经鉴定商周时期1000多件青铜器,可以肯定使用失腊法的铸造的不过10件,均出自楚墓。铸镶法是将纹饰是通...
· 荆楚文化—楚文化志—青铜文化(二)
由于战争的需要,青铜被大量作来制造武器。楚国出土最多的青铜后期器有剑、戈、戟、矛等。剑在各类青铜兵器中数量最大,据不完全统计,在已发掘的3000余座楚墓中共出600多把剑(图4)。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长足发展以及社会的大变革,青铜礼乐器逐渐衰落,青铜的运用开始由礼乐文化转向世俗生活。楚人开始大量使用青铜制造日常生活用品。楚人制造的最成功的铜器日常生活用品当数铜镜和带钩。楚国铜镜独具特色,称为楚镜或楚式镜。楚镜以其类型和数量众多而远胜于其它地区。据统计,出土楚镜总数已达1000面左右,其数量远胜于现以在中原地区出土的铜镜。湖南长沙是当时楚国的制镜的中心,其次则是安徽寿县和湖北江陵。楚式镜据其形态可分为方、圆两种,以圆镜为多。按镜背的装饰,可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山字镜、菱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透雕镜、彩绘饶。其中山字镜、菱纹镜、透雕镜、彩绘镜最富代表性。山字镜(图...
· 辽宁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发现大型石斧
甘井子区革镇堡街道大王[注:大王,含有多种含义,有的是对古代君主和诸侯的敬称,有的是对强盗首领的称呼,还有多种独特含义。-dawang]山青铜时代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已经进行了20多天,顶着初冬的寒风,考古工作进展情况如何?现场都发现了哪些宝贝?这些东西能给大连带来什么?带着诸多疑问,记者爬上了发掘现场那段接近60度的陡坡。临近山顶的时候,脚下的路渐渐平坦起来,路上的碎石经过考古人员的简单清理,已经显现出一条1尺多宽的小路。走过这条小路,是一道长达100多米的围栏,据考古队员讲,这条围栏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山石滑落。但站在山顶感受四面来风时,突然觉得,有了这条围栏心里会多几分踏实。据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工作人员樊圣英介绍,在高山[注:高山,黑龙江大学教授,因2004~2009年这5年在《晶体学报》发表279篇论文而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gaoshan]上考古,他们也很少经历[注:指亲身见过、做过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