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龙属
叙述
魔头绘龙的颅骨
谷氏绘龙的头颅骨
绘龙是种轻型、中等大小的甲龙下目恐龙,拥有长尾巴,身长达到5米。如同所有甲龙科恐龙,绘龙的尾巴末端有骨槌,作为抵抗掠食动物(如特暴龙)的武器。最初标本上的最独特特征是在鼻孔的正常位置,有两个蛋状的洞上下排列。这些洞是绘龙的特征,其数量有变化。Godefroit等人在1999人发现有四个洞,在2003年的一个未成年个体标本则被发现有5对洞。
发现
在1920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过数次中亚的挖掘活动,在蒙古戈壁沙漠进行挖掘。在Shabarakh Usu地区的牙道黑达组(Djadokhta Formation)的火焰崖发现的许多古生物化石中,发现了绘龙的最初标本 。正模标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6523号标本)是在1923年所发现的部分压碎的头颅骨、下颌、皮内成骨。
绘龙是最著名的亚洲甲龙类,已发现超过15个标本,包括一个接近完整的骨骸、5个头颅骨或部分头颅骨、以及发现两个由数只未成年个体挤在一起的集体化石,可证明是因沙尘暴而死的(Jerzykiewicz, 1993)。目前保存最好的头颅骨是一个由Teresa Maryanska在1971年与1977年所研究的未成年头颅骨。
分类
模式种是谷氏绘龙(P. grangeri)。在1935年,杨锺健于宁夏发现一个新标本,并将它命名为新种,宁夏绘龙(P. ninghsiensis),但宁夏绘龙现在被认为跟谷氏绘龙是同一个种;在1952年,叶甫根尼·马列夫(Evgeny Maleev)以破碎化石命名的徐龙(Syrmosaurus viminicaudus),也被认为是谷氏绘龙。在2009年的一个甲龙科重新研究,认为化石发现于中国甘肃省的黑山龙,可能是谷氏绘龙的次异名;黑山龙的化石保存状态差、化石破碎。黑山龙是在1953年被叙述、命名,当时被归类于厚头龙类的一属,经常被认为是疑名。
在1999年,Godefroit等人研究其他在中国发现的化石,根据皮内成骨与鼻部特征,而认为是独立的新种,并命名为魔头绘龙(P. mephistocephalus)。保存最好的头颅骨来自于未成年个体,但正模标本是个成年头颅骨,而长度大于宽度,这显示它们可能是更原始的装甲亚目恐龙。
绘龙起初被分类于结节龙科,现在被认为是甲龙科。以下为关于绘龙现在的种系发生学位置的简易演化树:
以下演化树则是来自于2011年的甲龙类种系发生学研究:
参考资料
Dixon, Dougal. "The Complete Book of Dinosaurs." Hermes House, 2006.
Fukui Prefectural Dinosaur Museum : the web site — Pinacosaurus grangeri
Gilmore, C. W. Two new dinosaurian reptiles from Mongolia with notes on some fragmentary specimens.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December 4, 1933, (679): 1–20.
Hill, R. V.; Witmer, L. W.; Norell, M. A. A New Specimen of Pinacosaurus grangeri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Ontogeny and Phylogeny of Ankylosaurs.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2003, (3395): 1–29.
Maleev, E. A. Novoe semeystvo pantsirnich dinosavrov is verchnego mela Mongolii [A new family of armored dinosaur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Mongolia]. Doklady Akademii Nauk SSSR. 1952, 87: 131–134. (俄文)
Young, C. C. On a new nodosaurid from Ninghsi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Series C. 1935, (11): 5–27.
Burns, M. B.; Currie, P. J., Sissons, R. L., Arbour, V. M. Juvenile specimens of Pinacosaurus grangeri Gilmore, 1933 (Ornithischia: Ankylosauri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China, with comments on the specific taxonomy of Pinacosaurus.. Cretaceous Research. 2011, 32 (2): 174–186. doi:10.1016/j.cretres.2010.11.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