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逼近理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2
转发:0
评论:0
最佳多项式只要选定了多项式的次数及逼近的范围,就可以用以使最坏情形误差最小化的原则,来选择逼近多项式,其目的为最小化∣∣-->P(x)−−-->f(x)∣∣-->{displays

最佳多项式

只要选定了多项式的次数及逼近的范围,就可以用以使最坏情形误差最小化的原则,来选择逼近多项式,其目的为最小化∣ ∣ -->P(x)− − -->f(x)∣ ∣ -->{\displaystyle \mid P(x)-f(x)\mid }的绝对值,其中P(x)为逼近多项式,而f(x)为实际的函数。对于一个良态的函数,存在一个N次的多项式,使误差曲线的大小在+ε ε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和− − -->ε ε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之间震荡至多N+2次,其最坏情形的误差为ε ε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一个N次的多项式可以内插曲线中的N+1个点。当然也有可能制造一些极端的函数,使得满足上述条件的多项式不存在,但在实务上很少需要为这様的函数进行逼近。

例如右图中的红线就是用N = 4情形下用多项式逼近log(x)及exp(x)的误差。误差在+ε ε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和− − -->ε ε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之间震荡。每一个例子中的极端有N+2个,也就是6个。极值出现在区间的端点,也就是图的最左边及最右边。

切比雪夫近似

逼近理论

前六个第一类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图像,其中-1¼切比雪夫近似是利用将函数展开为由切比雪夫多项式组成的各项,依需要的逼近程度决定展开的项次,可以得到很接近多项式的结果。此作法类似进行函数的傅立叶分析,只是用切比雪夫多项式代替分析中用到的三角函数。若计算一函数切比雪夫展开的系数:f(x)∼ ∼ -->∑ ∑ -->i=0∞ ∞ -->ciTi(x){\displaystyle f(x)\sim \sum _{i=0}^{\infty }c_{i}T_{i}(x)}

逼近理论

只展开到TN{\displaystyle T_{N}}

逼近理论

项为止,可以得到一个逼近f(x)的N次多项式。对于一个有快速收敛幂级数的函数而言,若展开到一定项次后截止不再展开,截止产生的误差接近截止后的第一项,因此误差可以由截止后的第一项代表。若是用切比雪夫多项式展开,也会有一様的结果。若切比雪夫展开只展开到TN{\displaystyle T_{N}}

逼近理论

,后面截止,其误差会接近TN+1{\displaystyle T_{N+1}}

逼近理论

的整数倍。切比雪夫多项式的特点是在[−1, 1]区间以内.其数值会在+1和−1之间震荡。TN+1{\displaystyle T_{N+1}}

逼近理论

有N+2个极点。因此f(x)和切比雪夫展开的误差接近一个有N+2个极点的函数,因此为近似最佳的N次多项式

逼近理论

。在上面中,可以看到蓝色线(切比雪夫近似的误差)有时比红色线(最佳多项式的误差)接近x轴,但有时蓝色线反而离x轴较远,因此切比雪夫近似和最佳多项式毕竟还是有差异。不过exp函数是快速收敛的函数,切比雪夫近似的误差会比log函数要好。切比雪夫近似是数值积分方法Clenshaw–Curtis正交法(英语:Clenshaw–Curtis quadrature)的基础。雷米兹算法雷米兹算法是在1934年由苏俄数学家雷米兹(英语:Evgeny Yakovlevich Remez)提出的算法

逼近理论

。可用来产生在一定区间内逼近函数f(x)的最佳多项式P(x)。雷米兹算法是一种迭代式的算法,最后会收敛到使误差函数N+2个极值的多项式。雷米兹算法是用以下的事实为基础:可以在有N+2个测试点的情形下,创建一个N次多项式,其误差函数在0附近震荡。假设N+2个测试点x1{\displaystyle x_{1}}

逼近理论

, x2{\displaystyle x_{2}}

逼近理论

, ... xN+2{\displaystyle x_{N+2}}

逼近理论

(其中x1{\displaystyle x_{1}}

逼近理论

和xN+2{\displaystyle x_{N+2}}

逼近理论

假设是区间的二个端点),需求解以下的多项式:P(x1)− − -->f(x1)=+ε ε -->{\displaystyle P(x_{1})-f(x_{1})=+\varepsilon \,}

逼近理论

P(x2)− − -->f(x2)=− − -->ε ε -->{\displaystyle P(x_{2})-f(x_{2})=-\varepsilon \,}

逼近理论

P(x3)− − -->f(x3)=+ε ε -->{\displaystyle P(x_{3})-f(x_{3})=+\varepsilon \,}

逼近理论

⋮ ⋮ -->{\displaystyle \vdots }

逼近理论

P(xN+2)− − -->f(xN+2)=± ± -->ε ε -->.{\displaystyle P(x_{N+2})-f(x_{N+2})=\pm \varepsilon .\,}

逼近理论

等式右侧的正负号交替出现。因此可以得到下式:P0+P1x1+P2x12+P3x13+⋯ ⋯ -->+PNx1N− − -->f(x1)=+ε ε -->{\displaystyle P_{0}+P_{1}x_{1}+P_{2}x_{1}^{2}+P_{3}x_{1}^{3}+\dots +P_{N}x_{1}^{N}-f(x_{1})=+\varepsilon \,}

逼近理论

P0+P1x2+P2x22+P3x23+⋯ ⋯ -->+PNx2N− − -->f(x2)=− − -->ε ε -->{\displaystyle P_{0}+P_{1}x_{2}+P_{2}x_{2}^{2}+P_{3}x_{2}^{3}+\dots +P_{N}x_{2}^{N}-f(x_{2})=-\varepsilon \,}

逼近理论

⋮ ⋮ -->{\displaystyle \vdots }

逼近理论

既然x1{\displaystyle x_{1}}

逼近理论

, ..., xN+2{\displaystyle x_{N+2}}

逼近理论

给定,其各次方的幂次也是已知,而f(x1){\displaystyle f(x_{1})}

逼近理论

, ..., f(xN+2){\displaystyle f(x_{N+2})}

逼近理论

也是已知。上式就变成由N+2的线性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有N+2个变数,分别是P0{\displaystyle P_{0}}

逼近理论

, P1{\displaystyle P_{1}}

逼近理论

, ..., PN{\displaystyle P_{N}}

逼近理论

及ε ε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

逼近理论

。可以解出上式的多项式P及误差ε ε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

逼近理论

。下图产生一个在[−1, 1]区间内逼近ex{\displaystyle e^{x}}

逼近理论

的四阶多项式,六个测试点为 −1, −0.7, −0.1, +0.4, +0.9和1。在图中将二端点以外的测试点标示绿色,其误差ε ε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

逼近理论

为 is 4.43 x 10。

逼近理论

要产生在[−1, 1]区间内逼近ex{\displaystyle e^{x}}

逼近理论

的四阶多项式,依雷米兹算法的第一步计算逼近多项式的误差。垂直的一格为10注意到上图在六个测试点上的误差的确是± ± -->ε ε -->{\displaystyle \pm \varepsilon }

逼近理论

,但极值不是在测试点上。若极值在测试点上(P(x)-f(x)在测试点上有最大值或最小值),在此这个区间的误差都不会超过± ± -->ε ε -->{\displaystyle \pm \varepsilon }

逼近理论

,此多项式即为最佳多项式。雷米兹算法的第二步就是将测试点移到误差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例如上图中−0.1的测试点需移到−0.28。移动的方式可以进行一轮牛顿法,来取新的测试点位置,由于知道P(x)−f(x)的一阶及二阶导数,因此可以大略计算测试点要移到哪里才能使误差函数的微分为零。计算多项式P(x)的一阶及二阶导数并不困难,但雷米兹算法需要可以计算f(x)的一阶及二阶导数,而且需要很高的精度,其精度需求要比雷米兹算法输出期望的精度要高。在移动测试点后,会产生新的线性联立方程,求解后得到新的多项式,再利用牛顿法去找下一组测试点……,一直到结果收敛到需要的精度为止。雷米兹算法收敛速度很快,对于良态的函数,雷米兹算法是二次收敛,若测试点是在正确位置的10− − -->15{\displaystyle 10^{-15}}

逼近理论

误差范围内,下次测试点是在正确位置的10− − -->30{\displaystyle 10^{-30}}

逼近理论

误差范围内。使用雷米兹算法时,一般会选切比雪夫多项式TN+1{\displaystyle T_{N+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丢番图逼近
实数的最佳丢番图逼近有理数与实数的距离无论何种丢番图逼近问题,都需要定义"距离".对于实数的有理逼近,要考虑的是有理数p/q{\displaystylep/q}与实数αα-->{\displaystyle\alpha}的距离.对此一般有两种定义方式,其一是非常自然的欧氏距离|αα-->−−-->p/q|{\displaystyle|\alpha-p/q|},其二是|qαα-->−−-->p|.{\displaystyle|q\alpha-p|.}第二种定义方式是有理数所独有的,在丢番图逼近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很常用,不过这样定义的距离并非一个度量.这两种距离也可看作只由分母q{\displaystyleq}决定的.此时,上述第二种定义变为上式右端的记号在丢番图逼近中很常用.沿用此记号,第一种定义变为此时不要求p,q{\displaystylep...
· X理论和Y理论
理论内容这是一对完全基于两种完全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持X理论的管理者会趋向于设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减低员工对工作的消极性。持Y理论的管理者主张用人性激发的管理,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会趋向于对员工授予更大的权力,让员工有更大的发挥机会,以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原则人性本善的管理原则和方法民主领导人人参与积极沟通满足需要潜能发挥适当授权参见动机Z理论参考文献^Denhardt,RobertB.ManaginghumanbehaviorinPublicandNon-profitorganizations.California,U.S.A:SAGEPublications,Inc.:150.ISBN9781412956673(英语).
· 理论
著名理论数学:集合论、混沌理论、图论、数论和概率论;统计学:极值理论(Extremevaluetheory);物理学: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标准模型、弦理论、超弦理论、大统一理论、M理论、声学理论(Acoustictheory)、天线理论(Antennatheory)、万物理论(Theoryofeverything)、卡鲁扎-克莱恩理论(KK理论,Kaluza-Kleintheory)、圈量子引力理论(Loopquantumgravity);行星科学与地球科学生物学:自然选择理论;进化论;地理学: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气象学:全球暖化理论(全球变暖理论,Globalwarming);人类学:批判理论;经济学: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博弈论社会学:批判社会理论(Criticalsocialtheory)、价值论(Valuetheory)管理学:X理论、Y理论、Z理论性科学:梯子理论(...
· 生产理论
相关条目生产、成本与定价生产函数长期成本与生产函数生产可能性边际
· 酸碱理论
常用的酸碱理论拉瓦锡的定义拉瓦锡是最早提出酸碱概念的人。他在1776年左右提出一套酸碱理论。在那时,强酸主要是HNO3和H2SO4一类的含氧酸,基本上都含有氧元素和高氧化态的中心原子。因此拉瓦锡认为氧是酸中不可或缺的组分,将氧定义为酸生成者(οξυςγεινομαι),并且认为当时还未研究清楚成分的氢卤酸中也含有氧元素。这个定义一直推行了30年,直到1810年戴维证明了H2S、H2Te和卤化氢虽也属于酸,但不含氧原子。李比希的定义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在研究了很多有机酸的组成后,于1838年左右提出一套酸碱理论,认为酸是含氢元素的物质,并且其中的氢可以被金属原子替换。这个理论在推行了50年后,被更加全面的阿伦尼乌斯酸碱电离理论所替代。阿伦尼乌斯的定义现在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仍然被广泛用于理解酸碱反应的概念。该理论以阿伦尼乌斯与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在1884年左右的研究为基础,相比其他酸碱理论更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