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最速降线问题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3
转发:0
评论:0
历史1638年,伽利略在《论两种新科学》中以为此线是圆弧。约翰·伯努利参考之前分析过的等时降落轨迹,证明了此线是摆线,并在1696年6月的《博学通报》发表。艾萨克·牛顿、雅各布·伯努利、莱布尼兹和洛必达都得出同一结论,即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摆线的一段。事实上,约翰·伯努利当时找到的证明方法是错误的。而正确的证法是由他的哥哥雅各布发现的,在他发现以后,伯努利则将其据为己有。除了洛必达的解外,其他人的解都在1697年5月的《博学通报》出现。证明约翰·伯努利的证明费马原理说明,两点间光线传播的路径是所需时间最少的路径。约翰·伯努利利用该原理,通过假设光在光速以恒定竖直加速度(也就是重力加速度g)加速的介质中运动形成的轨迹来导出最速降线。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导出在恒定重力场中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满足式中y表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下落的距离。通过机械能守恒可知,经不同的曲线下落,物体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位移无...

历史

1638年,伽利略在《论两种新科学》中以为此线是圆弧。约翰·伯努利参考之前分析过的等时降落轨迹,证明了此线是摆线,并在1696年6月的《博学通报》发表。艾萨克·牛顿、雅各布·伯努利、莱布尼兹和洛必达都得出同一结论,即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摆线的一段。事实上,约翰·伯努利当时找到的证明方法是错误的。而正确的证法是由他的哥哥雅各布发现的,在他发现以后,伯努利则将其据为己有。除了洛必达的解外,其他人的解都在1697年5月的《博学通报》出现。

证明

约翰·伯努利的证明

费马原理说明,两点间光线传播的路径是所需时间最少的路径。约翰·伯努利利用该原理,通过假设光在光速以恒定竖直加速度(也就是重力加速度g)加速的介质中运动形成的轨迹来导出最速降线。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导出在恒定重力场中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满足

式中y表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下落的距离。通过机械能守恒可知,经不同的曲线下落,物体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位移无关。 约翰·伯努利注意到,根据折射定律,一束光在密度不均的介质中传播时存在一常数

式中vm为常数,θ为轨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dx为水平方向路径微分,ds为运动方向路径微分。

通过上述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两条结论:

在刚开始,当质点的速度为零时,夹角也必然是零。因此,最速降线在起始处与竖直方向相切。

当轨迹变为水平即夹角变为90°时,速度达到最大。

为了简化过程,我们假设质点(或光束)相对于原点(0,0)有坐标(x,y),且当下落了竖直距离D后达到了最大速度,则

整理折射定律式中的各项并平方得到

可以解得dx对dy有

代入v和vm的表达式得到

这是一个由直径为D的圆所形成的倒过来的摆线的微分方程。

雅各布·伯努利的证明

约翰的哥哥雅各布·伯努利说明了如何从二阶微分得到最短时间的情况。一种现代版本的证明如下。 如果我们从最短时间路径发生微小移动,那么形成三角形满足

dy不变求微分,得到

最后整理得到

最后的部分即二阶微分下距离的改变量与给定的时间的关系。现在考虑下图中的两条相邻路径,中间的水平间隔为dx。对新旧两条路径,改变量为

最速降线问题

对于最短时间的路径,两个时间相等,故得到

因此最短时间的情况为

最速降线的数学形式与最短时间

在垂直平面上,自原点 ( 0 , 0 ) {\displaystyle \left(\,0,\,0\right)} 至目的地 ( x 1 , y 1 ) {\displaystyle \left(\,x_{1},\,y_{1}\right)} 的最速降线具有以下数学形式:

x = 1 2 k 2 ( θ θ --> − − --> sin ⁡ ⁡ --> θ θ --> ) ,   y = 1 2 k 2 ( 1 − − --> cos ⁡ ⁡ --> θ θ --> ) . {\displaystyle x={\frac {1}{2}}k^{2}\left(\theta -\sin \theta \right),\ y={\frac {1}{2}}k^{2}\left(1-\cos \theta \right).}

这里的 y {\displaystyle y} 座标轴方向向下,且 y 1 ≥ ≥ --> 0 {\displaystyle y_{1}\geq 0} ; θ θ --> {\displaystyle \theta } 为此摆线参数表达式的参数,原点处 θ θ --> = 0 {\displaystyle \theta =0} 。

物体自原点沿最速降线滑至 θ θ --> = θ θ --> 1 {\displaystyle \theta =\theta _{1}} 处所需的时间可由以下积分式给出:

t = ∫ ∫ --> θ θ --> = 0 θ θ --> = θ θ --> 1 d t = ∫ ∫ --> θ θ --> = 0 θ θ --> = θ θ --> 1 d s v {\displaystyle t=\int _{\theta =0}^{\theta =\theta _{1}}\mathrm {d} t=\int _{\theta =0}^{\theta =\theta _{1}}{\frac {\mathrm {d} s}{v}}} 。

利用 d s = d x 2 + d y 2 {\displaystyle ds={\sqrt {\mathrm {d} x^{2}+\mathrm {d} y^{2}}}} 以及 v = 2 g y {\displaystyle v={\sqrt {2gy}}} ,并以 θ θ --> {\displaystyle \theta } 作为参数,整理后得

d s v = k 2 g d θ θ --> {\displaystyle {\frac {ds}{v}}={\frac {k}{\sqrt {2g}}}\mathrm {d} \theta }

t = k 2 g θ θ --> 1 {\displaystyle t={\frac {k}{\sqrt {2g}}}\theta _{1}} 。

自此摆线的参数式中易知 y {\displaystyle y} 的最大值为 k 2 {\displaystyle k^{2}} ,此值必须等于摆线的绕转圆直径 2 r {\displaystyle 2r} ,因此

k = 2 r {\displaystyle k={\sqrt {2r}}}

t = θ θ --> 1 r g {\displaystyle t=\theta _{1}{\sqrt {\frac {r}{g}}}} 。

现假设终点与原点直线距离   l   {\displaystyle \ l\ } ,且终点对原点的俯角为 ϕ ϕ --> {\displaystyle \phi } 。利用此摆线的参数式,可知

l = x 1 2 + y 1 2 = r ( θ θ --> − − --> sin ⁡ ⁡ --> θ θ --> ) 2 + ( 1 − − --> cos ⁡ ⁡ --> θ θ --> ) 2 {\displaystyle l={\sqrt {x_{1}^{2}+y_{1}^{2}}}=r{\sqrt {\left(\theta -\sin \theta \right)^{2}+\left(1-\cos \theta \right)^{2}}}}

最速降线问题

  最速降线问题的终点俯角-最短下滑时间关系曲线。图中原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定为1.00米,下滑时间随俯角增大而缩短。

tan ⁡ ⁡ --> ϕ ϕ --> = y 1 x 1 = 1 − − --> cos ⁡ ⁡ --> θ θ --> θ θ --> − − --> sin ⁡ ⁡ --> θ θ --> {\displaystyle \tan \phi ={\frac {y_{1}}{x_{1}}}={\frac {1-\cos \theta }{\theta -\sin \theta }}}

利用 l {\displaystyle l} 的关系式求出 r {\displaystyle r} ,并代回下滑时间中,得

t ( l , θ θ --> ) = l g θ θ --> ( θ θ --> − − --> sin ⁡ ⁡ --> θ θ --> ) 2 + ( 1 − − --> cos ⁡ ⁡ --> θ θ --> ) 2 4 {\displaystyle t\,\left(\,l,\,\theta \right)={\sqrt {\frac {l}{g}}}{\frac {\theta }{\sqrt[{4}]{\left(\theta -\sin \theta \right)^{2}+\left(1-\cos \theta \right)^{2}}}}}

综合上述,讨论在   l   {\displaystyle \ l\ } 已知的情况下,下滑时间 t {\displaystyle t} 与俯角 ϕ ϕ --> {\displaystyle \phi } 的关系为

( ϕ ϕ --> , t ) = ( arctan ⁡ ⁡ --> 1 − − --> cos ⁡ ⁡ --> θ θ --> θ θ --> − − --> sin ⁡ ⁡ --> θ θ --> , l g θ θ --> ( θ θ --> − − --> sin ⁡ ⁡ --> θ θ --> ) 2 + ( 1 − − --> cos ⁡ ⁡ --> θ θ --> ) 2 4 ) {\displaystyle \left(\,\phi ,\,t\right)=\left(\,\arctan {\frac {1-\cos \theta }{\theta -\sin \theta }},\,{\sqrt {\frac {l}{g}}}{\frac {\theta }{\sqrt[{4}]{\left(\theta -\sin \theta \right)^{2}+\left(1-\cos \theta \right)^{2}}}}\right)}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等时降线
等时降落问题等时降落问题(Thetautochroneproblem)即为寻找等时降线的问题。等时降落问题最早由惠更斯解出。在他1673年出版的著作里,利用了几何的方法证明了此线的解为一摆线,而此问题后来也被利用来解决最速降线问题1690年,伯努利用微积分推导出了最速降线问题的解亦为摆线。不久以后,拉格朗日与欧拉也运用了解析法解出了等时降落问题。解析将质点放在一曲线上,则质点下滑的时间与最低点和释放点之间的长度无关。简谐运动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如果一个质点只受到一个定点方向,与两点间距离成正比的力作用,则此物体自由释放后将会做简谐运动,且无论释放点的位置,此质点作简谐运动的周期皆相同。故我们可以假设在等时降线上运动的物体与作简谐运动的物体有相似的行为,即d2sdt2=−−-->k2s{\displaystyle{\frac{\mathrm{d}^{2}s}{\mathrm{d}t^{2}}}...
· 尚可喜降清问题辨析
尚可喜是明末清初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原为明朝将领,后降清,并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战功。后又长期镇守广东,被封为平南王。在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发动叛乱时,他始终没有参与吴三桂挑起的叛乱,并与之作坚决的斗争,表现了对清朝的忠贞。尚可喜本是清朝的功臣,但在乾隆朝,尚可喜作为降清明将,又被编入贰臣传。因此,对尚可喜降清如何评价,就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尚可喜作为明朝将领,背叛国家民族,投降清朝,实是“大节有亏”;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当时明朝已经腐败透顶,灭亡只是时间问题的背景下,投奔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清朝,也不失为是一种选择,不应给予过多指责。而且从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看,清朝最终统一中国,对历史发展起到了进步作用,尚可喜在其中也做出了较大贡献,其功绩不应抹杀。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原因有如下几点:一、评价历史人物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具体问题...
· 预算线
参考耐久财劣等财
· 场线
参阅力场(forcefield)电场线(lineofforce)论法拉第力线电磁场的数学表述参考文献Griffiths,DavidJ.IntroductiontoElectrodynamics(3rded.).PrenticeHall.1998:65–67and232.ISBN0-13-805326-X.
· 法线
法线的计算对于像三角形这样的多边形来说,多边形两条相互不平行的边的叉积就是多边形的法线。用方程ax+by+cz=d{\displaystyleax+by+cz=d}表示的平面,向量(a,b,c){\displaystyle(a,b,c)}就是其法线。如果S是曲线坐标x(s,t)表示的曲面,其中s及t是实数变量,那么用偏导数叉积表示的法线为如果曲面S用隐函数表示,点集合(x,y,z){\displaystyle(x,y,z)}满足F(x,y,z)=0{\displaystyleF(x,y,z)=0},那么在点(x,y,z){\displaystyle(x,y,z)}处的曲面法线用梯度表示为如果曲面在某点没有切平面,那么在该点就没有法线。例如,圆锥的顶点以及底面的边线处都没有法线,但是圆锥的法线是几乎处处存在的。通常一个满足Lipschitz连续的曲面可以认为法线几乎处处存在。法线的唯一性曲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