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字源
概论
佛陀的教化在于教人如何“离苦得乐”。
苦是四圣谛中的第一圣谛。苦圣谛是说我们在三界六道轮转的时候,要观察在三界六道是有苦的,且里里外外都是苦。苦集圣谛要探讨的内容就是苦的来源是什么?苦集灭圣谛,则是观察苦的根源是从贪爱而来,所以要灭苦时,不是把苦直接灭掉,而是要把贪著灭掉之后,因为众生不再贪著于五阴,所以五阴就于未来世不再出生。苦集灭道圣谛就是灭苦的方法,要依著八正道的道理,来过所谓“中道”的生活,最后能够解脱生死流转。
分类
苦在佛教中有许多不同的分类,分成三苦、八苦等。
三苦
苦苦(Suffering of Pain):有情之五蕴身心,本来即苦,再加上饥渴、疾病、风雨、寒热、刀杖等众缘而生的苦,苦上加苦,故名苦苦。《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卷5:“复次,苦苦性云何?答诸身所有,由苦苦故苦。所以者何?依身生起老、病、死等种种苦故。”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苦苦相对于欲界。
坏苦(Suffering of Change):诸可意乐之法,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之苦,名坏苦。《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卷5:“坏苦性云何?答:如世尊说可意朋友、可意眷属、可意境界,若变坏时、若遭毁谤[夌*欠]蔑等时,发生愁叹忧苦悲恼,彼于尔时由坏苦故苦。”色界天人受禅味之乐,但报尽还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坏苦相对于色界。
行苦(Pervasive Suffering):“行”是无常,无一时一刻安住之义。除可意不可意的法以外,所剩下的舍受法,是众多因缘所造,难免生、住、异、灭,令身心感到逼恼,就叫行苦;色身的存在,本身就是行苦。无色界中无质碍、无苦乐境界,但有漏心识仍然是苦,故行苦相对于无色界。
在六道三界内,欲界所受的苦是三者均有,色界所受的苦是坏苦和行苦,无色界所感受到的是行苦。
八苦
八苦是一个佛教名词,为佛教中四圣谛中的“苦谛”的是: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
求不得苦,
五阴炽盛苦。前七苦皆由五阴领受、聚集,故称五阴炽盛苦。
其中五阴为
“色”、
“受”、
“想”、
“行”、
“识”,
五阴炽盛实为其余七苦的根源”。
梵文(Dukkha),汉传佛教一般译为“苦”,或者“苦谛”,从梵文语义学上来说,是表示“不安的”,“心神不宁”的意思。可对应为现代描述的“痛苦”、“悲伤”、“焦虑”、“不满”、“沮丧”等感情。
六道痛苦
苦,意谓著苦难、不满或痛苦。心生不满是因心兜圈子,兜得无始无终,思想连续不断,想过去、想未来、想现在,因而有如是烦恼。思想被不满唤起,同时也与不满一模一样,经常重复的感到生活当中缺了什么,总是有些地方不太对、不太够,因此老是想要弥补缺陷、整顿现状,以便多得到一点安乐。持续奋斗和心事重重是很令人烦恼与痛苦的,人享乐时,害怕失去乐,而努力求取更多的乐,或试图把乐保住;人受苦时,想逃离苦;人又一直感到不满,而使一切的活动无不始终含有不满和痛苦的成分。
佛陀的教法是在教人如何“离苦得乐”。
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的苦
欲界天的神祇,耽于快乐的生活,因此不会想到佛法。在祂们临命终前的七天,祂们会看到五种死的征兆,并且会看到下一世出生在地狱或其他地方。祂们会经验堕落的苦,像鱼在热沙上翻滚。当善业受报完了以后,即使是四禅天和无色界天的神祇也会感到三摩地减弱而逐渐堕落。
由于阿修罗一生下来就忌妒羡慕天神的荣耀,他们只知道与天神争斗。最后在战争中被打败,被时痛苦异常。
一、生苦──众生出生时所受之苦。生苦有六:
未生:人死时,不知趋向何道,未得生处并受中阴形,至父母和合,便来受胎。
受胎:在母胎中,窄隘不净。
受精卵:随母气息出入。
增长时:母啖一热汤,如入镬汤;母饮一杯冷水,如寒冰切体。
出胎:整个色身在出离产门阶段,被长时间挤压而极为难过,初生下,风一吹,衣物一碰到,如被物刺,如履刀剑,失声大哭。
种类:残缺妍丑,富贵贫贱,个个有别。
二、老苦──众生衰老时所受之身心苦恼。老,五根渐渐毁坏而趋熟烂,肌肉萎缩,皮肤松垮,原来盛壮的色力日渐衰弱,身体弯曲,脚不听使唤,身体粗重、气息上扬、身体不稳,只能拄著拐杖走路,身心全面感受到老的痛苦。《瑜伽师地论》卷61:“云何老苦?当知亦由五相,谓于五处衰退故苦。一、盛色衰退故。二、气力衰退故。三、诸根衰退故。四、受用境界衰退故。五、寿量衰退故。”。
三、病苦──生病时所受之苦恼。之所以为苦乃因“病”能损坏可爱安适的感受。
四、死苦──五阴坏时,寿命尽时所受之苦。死有三种,1.自然死:少小死、青壮死、中年死、耄耋死、饿死、病死。2.意外死。3.未生即死:堕胎、死产、药伤害、母横死。
五、怨憎会──怨仇憎恶之人事物聚集。有内有外,内者即三恶道报,外即刀杖等缘,如仇人、丑人、无缘人狭路相逢,无赖借贷,债主逼债,讨厌的环境无力更换……等。《瑜伽师地论》卷61:“云何怨憎会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一、与彼会生忧苦故。二、治罚畏所依止故。三、恶名畏所依止故。四、苦逼迫命终怖畏所依止故。五、越正法恶趣怖畏所依止故。”
六、爱别离──即别离爱境,或与所爱者别离时所感受之苦,总说为生离死别。所别有二,一内二外,内者自身,六根不能像以前一样聚合在一起,或与地、水、火、风、空、识界分离;外者所谓亲戚眷属及余资生,别离六尘可爱境,如出国旅游,倒数几天,心情会不好。
七、求不得──世间一切人物,心所乐求而不能得到满足。所谓求离不得,善法求欲不得;苦事求离不得,乐事求欲不得;三涂苦报求离不得,人天乐果求欲不得;刀杖之苦求离不得,资生眷属求欲不得。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如器,能盛受众苦,前七苦皆由五阴领受、聚集,故称五阴炽盛苦。世人因执著五阴、时时长养五阴,无不思藉五阴“享乐”,然所谓的乐仅只是在某一条件下才叫乐,离开这一条件就不乐了;如酷暑吃冰淇淋很快乐,连续吃数小时还是乐吗?其实乐是相对于苦而存在的,乐也是苦因,乐中有苦,因为乐依附于五阴而存在。执著、长养五阴而产生五阴炽盛的结果,使得众生轮回三界,不得解脱。
海洋动物靠着互相吞食而活下去,在恐惧的折磨下,他们被海浪冲着到处游荡。飞禽走兽总是担心自己地盘被入侵而互相残杀。被人畜养的牲畜就只能等著被宰杀,而因为痴愚的缘故,无法讲出自己的痛苦而获得援助。
饿鬼因业力的缘故,只能吃秽物维生,并因找寻饮食而筋疲力尽。它们没有衣服穿,夏天火烤,冬天冰冻。下雨时,雨如同燃烧的煤灼伤他们。它们所看到的水都是脓汁,食物都是烧红的铁块,火焰从它们的关节中喷出。它们不停的互斗,视他者为敌。饿鬼可以活一万五千年之久。最有名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
阿鼻地狱的众生最为痛苦,即使薄伽梵也不忍提到它的悲惨。只要佛一提到阿鼻地狱,众菩萨们听了就会伤心呕血,悲痛欲绝。八热地狱里,山谷都是烈火熊熊的红铁,河流是熔化的铜,树木发出如雨般的剑,众生不停遭受野兽和厉鬼的杀戮,得不到片刻的休息。 八寒地狱里,是一片冰天雪地,刺骨的冷风暴使众生全身龟裂。在他们十亿年的生命结束前,时时刻刻生而复死、死而复生,不断受同样的苦。
相关条目
佛教
四谛
五蕴
十二因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