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彼得前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0
转发:0
评论:0
关于作者本书的作者彼得,原名西门,本为渔夫,后来蒙主呼召作得人的渔夫,并获赐新名,希伯来文为“矶法”翻为希腊文即“Κηφας”(Kêphas-彼得),就是“磐石”的意思。在十二使徒中,彼得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彼得,原名西门,本为渔夫,后来蒙主呼召作得人的渔夫,并获赐新名,希伯来文为“矶法”翻为希腊文即“Κηφας” (Kêphas - 彼得),就是“磐石”的意思。在十二使徒中,彼得是最接近主的三个使徒之一。当耶稣被捕受审时,彼得三次不认主,但在耶稣复活升天圣灵降临之后,彼得成为教会的领袖,“受割礼之人的使徒”。据教会传说,使徒彼得在尼禄皇帝逼害教会时,与保罗同于罗马殉道,但圣经并没有明确地提到这一点。据彼得自己表示,这封信是在巴比伦写成的。

彼得是书信的执笔者,这件事在信的起头已经确立了。此外,伊里奈乌斯、亚历山大的克雷芒、奥利金及德尔图良均曾引用过这封书信,他们都称彼得为该书的执笔者。 彼得前书的真确性与其他受上帝感示的书信一样获得充分证据的支持。优西比乌斯说,教会的长老时常引用这封书信;在他的时代(约公元260-342年),没有人对这本书的真确性提出质疑。公元第二世纪初期的依纳爵、赫尔梅斯(Hermas)和巴拿巴(Barnabas)也提及过这封书信。 彼得前书与圣经其它部分协调一致,信中向“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小亚细亚的各地区)寄居的”犹太籍和非犹太籍基督徒提出一项有力的信息。——彼前1:1。

写作背景

随着早期的基督徒四处传扬上帝的美德,宣扬工作大为兴旺而扩展到整个罗马帝国,然而,这群热心的基督徒却引起了别人对他们的误解。由于他们的宗教起源于耶路撒冷, 且在犹太人当中兴起, 有些人便将他们与那些热衷政治、对罗马的统治大感不满的犹太狂热分子混为一谈。后者经常给当地的官员制造许多麻烦。此外,基督徒因为拒绝献祭给罗马皇帝,也不肯参与异教的崇拜仪式,以致与众不同。他们因此大受抨击, 为信仰屡次经历试炼。就在这个适当的时刻,彼得在上帝感示之下写了他的第一封书信, 鼓励基督徒要站立得稳,并指示他们在当时的凯撒和尼禄治下如何行事为人。鉴于不久之后的风暴即将刮起,这封信证明十分切合时宜。

写作时间

信中的语气透露当时的基督徒正经历来自异教徒或没有归信基督教的犹太人的试炼,但尼禄在公元64年策动的浪潮却尚未展开。这显示彼得于发生前完成该书的写作,极可能在公元62年─64年间。当时马可仍与彼得在一起,这件事实加强了以上结论的可信性。

保罗于罗马初次被囚时(约公元59年-61年),马可和保罗在一起,当时马可正准备前往小亚细亚去。保罗第二次被囚时(约公元65年),马可正打算前往罗马与他会合。 在这两段时期之间, 马可有机会与彼得一起在巴比伦。

写作地点

写作地点:罗马。据彼得在信中表示,这封信是在巴比伦写成的。 但其实在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的王朝被波斯人推翻后,巴比伦仍然继续存在,巴比伦城仍然在历史上出现,直至一段时期才逐渐消亡。 有人推测,“巴比伦”是新约时代使徒用来称呼罗马的代号。可是圣经从没有在任何地方表示巴比伦是指罗马。既然彼得的信是写给实际的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及庇推尼的,按理来说,彼得所指的巴比伦也就是实际的巴比伦。(彼得前书1:1)

主题特色

本书旨在勉励信徒在患难中持守信心,站立不移(5:11-12),基督徒是圣洁的、在世上寄居的,因此信徒的盼望不在世上,是在天上,应看轻世上的苦难。书中提及“受苦”不下十六次,其中七次记述基督的受苦,借此提醒读者:苦难是在所难免的事,信徒当效法主的榜样,忍受冤屈,专仰望 神。书中另一主题是“盼望”,知道当主再来时可与基督同享永远荣耀(4:13)。由于这盼望不是源出信徒本身,本书又强调 神的“真恩”(5:12),以此形容基督徒信仰的特质。全书充满作者的嘱咐,勉励读者存敬畏 神的心,品行端正,一心为善。

本书大纲

圣洁的生活 (1章:13-21节)

弟兄相爱的生活 (1章:22-25节)

长进和事奉的生活 (2章:1-10节)

好行为的重要性 (2章:11-12节)

当作好公民 (2章:13-17节)

当作好仆人,效主受苦 (2章:18-25节)

当作好妻子,好丈夫 (3章:1-7节)

与人相处之道 (3章:8-12节)

为义受苦的表现和榜样 (3章:13节-4章:6节)

信徒当相爱,互相服待 (4章:7-11节)

不怕为作基督徒而受苦 (4章:12-19节)

主要内容

藉着基督得以重生, 享有活的盼望

(覆盖经文为1章1-25节)。彼得在信的起头把重点引到‘重生享有活的盼望’一事上,指出他们拥有不能衰残,为他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这个盼望乃是由于上帝的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才得以成为可能的。因此, 蒙拣选的人感到莫大的喜乐,尽管有百般的试炼使他们感觉忧伤,他们的信心既受过试炼,便“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古时的众预言者,甚至众天使,也曾对这项救恩作过查考。因此,蒙拣选的人要振作精神从事活动,将盼望集中于这项非配得仁慈之上,并且在一切行为上都要圣洁。既然他们得蒙救赎,不是由于能朽坏的金银,而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上帝要他们保持圣洁岂不是很适当的要求吗? 他们得以“重生”是藉着永活长存的上帝的话语;这话语是永存的,亦即传给他们的好消息。

在列邦中应当品行端正

(覆盖经文为2章1节-3章22节)。基督徒是活石,正被建造成一间属灵的房屋,藉着耶稣基督献上上帝所悦纳的属灵祭物。耶稣基督一方面是房角石,同时又是叫不顺从的人跌倒的绊脚石。表现信心的人则成为“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要]宣扬那召[他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他们既在列邦中作暂时居留者,就应当禁戒肉体的私欲,并要品行端正。他们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不论是君王或是君王所差派的臣宰。不错,“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上帝,尊敬君王。”照样,作仆人的要凭着清白的良心顺服主人,忍受冤屈的苦楚,因基督虽然没有犯罪,却甘愿忍受辱骂和痛苦,“留下榜样”,好使别人能紧紧跟随他的脚踪行。

顺服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妻子身上。藉着贞洁的品行和深深的尊重,她们也许可以不费唇舌便感化不信的丈夫。 妻子所关心的不应当是妆饰。她们当像顺服的撒拉一样“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上帝面前是极宝贵的”。丈夫应当敬重妻子,视之为‘较软弱的器皿’(《和合本》夹注),而且是“与[丈夫]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有基督徒都应相爱如弟兄。“人若爱生命,……[就]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 一心追赶。

因为主的眼看顾义人。”他们无须惧怕人,相反,要常常作妥准备为所怀的希望辩护。人若按上帝的旨意因行善而受苦,总强如因行恶而受苦。“基督也曾就着罪一次而永成地死了,一个义人代不义的众人,为要领你们到上帝那里。他在肉体里被人处死,却在灵里得蒙赐活。”挪亚藉着建造方舟表明了信心,因而保全了自己和全家的性命。照样,人若以复活了的基督为信心的基础,献身给上帝,以浸礼象征这项信心,并继续遵行上帝的旨意,就必然得救,且会蒙上帝赐予一个清白的良心。

基督徒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苦, 倒要欢喜快乐

(覆盖经文第4章1节-第5章:14节)。基督徒应当怀有像基督一样的心志,惟独按上帝的旨意而活,不再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而行。尽管基督徒由于不再跟外邦人“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而受人毁谤,他们也不为所动。既然万物的结局近了,基督徒应当谨慎自守,常常祷告,彼此切实相爱,叫上帝在凡事上都得荣耀。当如火的试炼临到他们身上时,他们不应感到困惑,反要欢喜,因为他们正与基督一同受苦。但切不可因行恶而受苦。既然审判从上帝的家起首,‘那照上帝旨意而受苦的人就当继续行善,将自己的生命交托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 。

作长老的务要甘心、热切地牧养上帝的群羊。藉着作群羊的榜样,他们可以在牧长显现时得着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年幼的要顺服年长的,所有人都应以谦卑束腰,“因为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他们要保持警醒,用坚固的信心抵挡有如“吼叫的狮子”般的魔鬼。彼得结束他的鼓励和劝勉时再次提出有力的保证说:“那赐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 赐力量给你们,愿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基督教观点

彼得前书含有给监督们的健全忠告。继耶稣自己在约翰福音21章15-17以及保罗在使徒行传20章25-35提出的劝告之后,彼得再次表示监督所从事的乃是牧养的工作,并且要怀着不自私、甘心乐意和热切的精神去做。 监督是在“牧长”耶稣基督手下服务的副牧人,他们必须为上帝的羊群向牧长交账;因此他们应当立下榜样,怀着谦卑的心照顾上帝羊群的利益。——5:2-4。

彼得的信也论及基督徒表现顺服的其他许多方面,并且提出极优良的劝告。

彼得前书2章13-17节劝人对掌权者,例如国王或统治者,表现适当的顺服。可是,这是一种相对的顺服,是为了主的缘故和“敬畏上帝”而表现的。基督徒乃是上帝的奴仆。彼得劝家仆要顺服主人;若是“为叫良心对得住上帝”而受苦,就要甘心忍受。

关于对丈夫——包括对不信的丈夫——表现顺服,妻子们获得极有价值的劝告。彼得表示,妻子们那贞洁、尊敬的品行“在上帝眼中是极宝贵的”, 甚至可能感动丈夫接受真理。在此彼得引用撒拉忠心地顺服亚伯拉罕一事作为例证去强调他的论点。

另一方面, 丈夫们则应当在行使首领权方面体贴‘较软弱的器皿’(《和合本》夹注)。 彼得继续发展这个话题, 提出劝勉说: “你们年幼的, 也要顺服年长的。” 然后他强调表现谦卑的必要; 在他的信中, 谦卑是他自始至终不断强调的基督徒美德。

当时严峻的试炼和逼迫正再次发生,彼得向基督徒提出一些深具强化作用的鼓励。他的信对今日的人具有莫大价值。他运用希伯来文圣经,引证耶和华的话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然后,他在一段引用了多节经文的话里表明基督徒会众如何是一间以基督为根基、 用活石建成的灵宫。彼得道出其中的目的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 是圣洁的国度, 是属上帝的子民, 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得向这群“有君尊的祭司”,由上帝的圣洁国度所组成的祭司团,提出王国的应许——他们可以享有“不能朽坏、 不能玷污、 不能衰残”的产业,“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与基督一同得享永远的荣耀”。因此,他们受到极大的鼓励要继续欢欣鼓舞,这样他们便能够保持‘喜乐,并在他荣耀显现时更加喜乐’。

注释

 

外部链接

阅读圣经

彼得前書《和合本》 (繁体中文)

彼得前书《和合本》 (简体中文)

参见

新约书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彼得后书
写作背景传统认为,彼得执笔写第二封信时,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他渴望提醒基督徒同工确切的知识的重要性,因为这能够帮助他们在服事职务上保持坚定。不过,按照书信描述,书信对象的一般基督徒群体已经抄传使徒保罗的书信而且对保罗的书信十分熟识,那会是保罗传道工作之后一段长时间,因此大部分认为写作时间会比较传统彼得殉道的时间晚,不早于公元80年。关于作者信的执笔者自己说,他就是“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彼得后书1:1)“西门·彼得”在原文作ΣυμεὼνΠέτρος(西缅·彼得);“西缅”和“西门”二名都是出自希伯来文שִׁמְעוֹן‎。他提及这封信是他写给弟兄们的“第二封信”。(彼得后书3:1)他说自己曾亲眼目击耶稣基督改变形貌。这是彼得与雅各和约翰同享的一项特权,而彼得以目击证人的感受报导这次经历。(1:16-21)他也提及耶稣曾预告他的死亡。有些批评家却以两封信在风格上不同为理...
· 彼得·彼得森
生平彼得森1884年6月26日出生于伏廉斯堡(Flensburg)附近的一个小城(Großenwiehe)。他们家有自己的农庄并且以务农为生。彼得森在农庄集体生活的方式下成长,共有六个兄弟姊妹。他因受大家庭生活方式影响,观察到人类的个性例如喜悦与悲伤、尊重与帮助,日后衍生出群体教育学(Gruppenpädagogik)的想法。彼得森著作中的宗教思想亦是受到他们家信奉新教的影响。彼得森的家庭背景以不同方式反映在他的教育学概念上。对他而言,家庭是他致力追求的“人”(Humane)可以从中发展出来的第一个地方。他在这里指的的家庭,并不是有治疗功能的家庭,反而是强调一种能体验“真实生活”、充满冲突与艰困的家庭生活。此外,彼得森还由他们家的农庄生活体验到为了维生因此是必须的,并且充满意义的工作的重要性。他了解到,人类经由工作而发展出自信和自我价值。他将符合孩童的学校视为一种类似...
· 哥林多前书
历史背景哥林多是“一个丑声远播、奢华淫逸的城市,是东西方罪恶的渊薮”。哥林多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大陆之间的狭窄地峡,俯瞰通往大陆的要道。在使徒保罗的日子,该城的人口约有40万,仅次于当时的罗马、亚历山大和叙利亚的安提阿。哥林多东临爱琴海,西濒科林斯湾与伊奥尼亚海。故此哥林多这个亚该亚行省的首府,连同它两个港口──坚革哩和莱凯阿姆──在商业上居于极重要的位置。它也是希腊的学术中心。有人评论说:“哥林多的富庶名满天下,居民的邪恶荒淫也同样臭名远播。”当地举行众多的异教仪式,其中之一是崇拜阿佛洛狄忒(相当于罗马女神维纳斯)。好色淫荡是哥林多人的崇拜所导致的副产品之一。公元50年左右,使徒保罗抵达这个罗马帝国的大都会,其中物质虽十分繁荣,道德却极其堕落。保罗在哥林多逗留了18个月,在当地建立了一群基督徒会众。保罗是第一个把基督的好消息带到哥林多的人;对于这些信徒,他的爱是何等深挚!他致信与哥林
· 彼得·彼得罗维奇·拉西
生平在西欧的早年生涯彼得·拉西于1678年9月26日出生于利默里克附近,他的家庭是一个出身于诺曼人、名为德·拉西的爱尔兰贵族家庭,起源于法国的拉西,卡尔瓦多斯。拉西13岁时正逢大同盟战争于爱尔兰战区激战,他以陆军中尉的身份加入詹姆斯党人的军队防守利默里克。之后,拉西和他的兄弟及父亲在法国加入了爱尔兰外籍兵团中,著名部队飞翔的野鹅(TheFlightoftheWildGeese)。在拉西的亲戚们一个个为了法王路易十四战死在意大利后,拉西决定去其他地方碰碰运气。在奥地利军队中服役两年后,拉西跟随他的指挥官查理斯·尤金·德·克洛伊加入俄罗斯帝国皇家陆军。彼得大帝时期拉西在俄军中的第一次参战以在纳尔瓦灾难性的失败告终,在此战中他以转入俄军后的军衔poruchik(相当于中尉)率领了一部分火枪兵。在大北方战争期间,拉西曾在两次行动中受过重伤,1706年拉西晋升为上校。次年他在波尔塔瓦会战中率领一个旅...
· 彼得
生平按照新约圣经,下面是彼得的生平。跟随耶稣彼得本来是加利利海边的渔夫。他的兄弟安得烈是最早跟从耶稣的,他带领彼得跟从了耶稣。亲密门徒耶稣设立了十二个使徒,“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马可福音3:14),“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马太福音10:2)。彼得与耶稣有特别亲密的关系,福音书里面记载得最多的门徒就是彼得。下面这段记载特别重要,天主教认为彼得得到了天国的钥匙,也就是一种特别的属灵权柄,这就是教宗和天主教会的权柄的来源。基督新教认为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唯一的头和唯一的磐石,所有信徒人人皆祭司,都有属灵的权柄,需要在顺服神的前提下彼此服事、彼此顺服。信心重建基督教圣经中记载耶稣曾在被捕之前预言,彼得会在鸡啼以前连续三次不肯承认认识他。结果,他在耶稣被审讯时因为害怕,果然三次不肯承认与耶稣的关系。他想起耶稣所说的话,就开始大哭。后来耶稣复活以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