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黎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43
转发:0
评论:0
历史由古代民族俚人的其中以海南为中心活动的那一支,汉代的儋耳、珠崖是他们祖先,演变成今天的黎族。黎族人口分布中国有黎族1,248,022人(2000年人口普查),黎族聚居区集中分布于海南,中国其他省份均有黎族人口分布,其中广东省的雷州半岛以及贵州省有黎族杂居,其余地区,黎族以散居为主。海南有黎族1,172,181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海南人口的15.5%,占中华地区黎族人口的93.9%,列海南第一大少数民族。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黎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民族服饰黎族服饰黎族服装以棉麻为原料,多穿对襟无领上衣。黎族妇女喜梳发髻于脑后,用的发簪是箭猪毛、牛骨或金属制成。女子下穿织绣花纹的筒裙,裙上绣有各种图案。遇重要节日或婚丧等要着盛装,妇女要戴项圈、手镯、脚镯、二环等银质饰品。有些地方的妇女戴很重的耳环,使耳双垂肩,称为“儋耳”。黎族男子也结髻缠头,下穿两幅布做

历史

由古代民族俚人的其中以海南为中心活动的那一支,汉代的儋耳、珠崖是他们祖先,演变成今天的 黎族 。

黎族人口分布

中国有黎族1,248,022人(2000年人口普查),黎族聚居区集中分布于海南,中国其他省份均有黎族人口分布,其中广东省的雷州半岛以及贵州省有黎族杂居,其余地区,黎族以散居为主。海南有黎族1,172,181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海南人口的15.5%,华地区黎族人口的93.9%,列海南第一大少数民族。

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黎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

民族服饰

  黎族服饰

黎族服装以棉麻为原料,多穿对襟无领上衣。黎族妇女喜梳发髻于脑后,用的发簪是箭猪毛、牛骨或金属制成。女子下穿织绣花纹的筒裙,裙上绣有各种图案。遇重要节日或婚丧等要着盛装,妇女要戴项圈、手镯、脚镯、二环等银质饰品。有些地方的妇女戴很重的耳环,使耳双垂肩,称为“儋耳”。

黎族男子也结髻缠头,下穿两幅布做成的“吊幨”。

部分地区还有纹面、纹身的风俗,古代称为“雕题”。

节日

黎族三月三节

参考

九黎

山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黎族
黎族,
· 黎族的历法是怎样的?黎族历法简介
黎族的历法与农事关系比较密切,和汉族的农历相似。一年共有360天,也分大小月。年份和日期都按“十二地支”来计算,用十二生肖来称呼年份和日子,以十二日为一个周期日,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年,周而复始。二个半周期日为一个月,一年共30个周期日;一个人长到有一个周期年,预示此人即将长大成人。按十二生肖计算日子和年份的历法,在黎族社会中影响极其深远,特别是对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影响更深。黎族在红白喜事、探亲访友、建屋修路、耕田下地等要按十二生肖选择“吉日”。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保定村习俗,每逢12天就有一个“禁日”,“禁日”这天不利农务,只宜休息。合亩制地区喜欢根据“吉日”、“凶日”安排或不安排生产生活,如牛日、狗日、龙日是捕捉山猪最好的日子。若在这3天不打猎,擅自更改日期的被认为是心地不诚,存心与山鬼作对,会得罪山神;猪日、鼠日最适合播种、插秧、犁田、收割、吃新米。这里面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宗教意识。黎族...
· 黎族舞蹈简介黎族在祭祀的时候跳啥舞
舞蹈的起源都有一个共性,即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其形成的初始,总是与宗教、巫术密不可分的。在黎族社会中,每当人们发生各种病痛,都认为是鬼在作怪,有病就必救治,救治就必驱鬼除魔,驱鬼除魔就必举行各种宗教祭祀仪式。人们认为只有宗教职业者—“道公”、“娘母”才能担负起驱鬼除魔的责任。因为宗教职业者是人与神、人与鬼沟通的媒介。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道公”、“娘母”头戴帛巾或帽,手持法具,脸着面具,身穿巫衣,以舞蹈和诵经来表现巫术的内容,手舞足蹈,又念又跳,为患者解除病痛,为病家消灾解难。在乐东、东方、昌江等市县属黎族哈方言“罗活”土语的黎族村寨中,每逢家中有人做恶梦或生病,必请“道公”、“娘母”来作法,跳《捉鬼舞》。当地黎族群众认为作恶梦或病魔缠身,都是恶鬼在作祟,摄去人的灵魂所致。所以,家人要请来“道公”或“娘母”,宰杀牲畜,设起祭坛,先在坛面上铺好芭蕉叶,摆上3行碗,每行各摆放...
· 黎族历史黎族民间流传的英雄故事是啥
黎族的英雄故事,多以人物形象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典型描写,加以神奇化和超人化,着力塑造黎族人民心中的理想英雄。故事《兄弟星座》讲述:勇敢善战的七兄弟,为了讨个公理,杀死了横行霸道的天猪,直闯天庭与玉帝辩理,并煮食天猪,然后在天宇犁地耕耘。故事表现了黎族人民无视天法的反抗精神。这在黑暗的黎族社会里,在野兽横行的刀耕火种的土地上,在饱受饥寒的黎族人民心中,燃烧起熊熊的希望之烈火。七兄弟是英雄“星座”,翘首天河,环行不息,激励着人们去战斗。另一个故事《勇敢的打拖》,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黎族英雄。故事讲述:万恶的老鹰精魔力无边,常常危害人间海国,凡年轻貌美的女子一旦被它发现,倾刻间便被它硕大的翅膀裹走,国王的公主、海龙王的女儿相继。打拖为了替人间海国除害,只身深入魔窟,勇斩老鹰精,救出了国王的公主和海龙王的女儿。当国王和海龙王向打拖赐婚,要招他为驸马和女婿时,打拖拒绝了。故事表现了打拖无私无畏的高尚...
· 黎族舞蹈黎族的“打柴舞”为何又叫“竹竿舞”
打柴舞黎语叫“转刹”,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打柴舞的习俗在黎家人中逐渐流传演变。如今,它已成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并迅速传播到了国内外,被国外友人誉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2006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向社会公布,海南省三亚打柴舞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当黎族的三月三,或是庆丰收时,人们便聚会于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分成两队,一队持竿打柴,有坐、蹲、站三种,一队跳竹竿,持竿一队把竹竿有节奏地打击,跳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跳跃,作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唱出“嘿!呵嘿!”这种舞蹈现在称“竹竿舞”,又称“打柴舞”。打柴舞又叫竹竿舞,表演时场地上平放两根相距2-3米的长木杆,上面再横放上4-5对细木杆,相应人数的妇女在长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