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城之战
卤城之战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的一次战役,有关这次战役,史料上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记载。在《汉晋春秋》、《华阳国志》、《裴注三国志》、《资治通鉴》中都记载诸葛亮大破司马懿;但在《晋书》中则记载司马懿重创诸葛亮。
《汉晋春秋》、《华阳国志》、《裴注三国志》、《资治通鉴》的说法
公元231年2月,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围攻魏国的祁山大营
。
而在此时,魏国的大将军曹真病逝,司马懿从荆州空降接任雍凉都督,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认为蜀道崎岖,粮草运输艰难,于是采用了固守不战的策略,想拖到诸葛亮粮草用尽主动退兵。
但是诸葛亮这次北伐采用了木牛运输粮草,又在上邽击败了郭淮,夺取了陇西地区的小麦,因此有了与司马懿长期对峙的资本。
诸葛亮派人日夜挑衅,司马懿依然坚守不出,这使得魏国雍凉地区的将领们对司马懿产生轻视之心,贾诩、魏平嘲笑司马懿“公(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出自《汉晋春秋》),其余诸将也纷纷请战。
为了稳定军心,司马懿被迫应战,当时诸葛亮占据卤城附近的南北二山,以为犄角之势。司马懿进攻诸葛亮驻守的北山,张郃进攻王平驻守的南山,王平坚守阵地,张郃无法攻破南山,同时,司马懿顺利夺取了北山。但是随后诸葛亮派遣魏延、高翔、吴班进行了反击,最终反败为胜,把司马懿打的丢盔卸甲。
《汉晋春秋》记载蜀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这一记载与《三国志王平传》的记载能相互吻合。
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在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时,也完全采信了《汉晋春秋》的说法。
《晋书》的说法
但在《晋书》中,这一战的情况就完全颠倒了。首先畏惧诸葛亮的不再是司马懿,而是魏国诸将。
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
在危急时刻,司马懿挺身而出,指挥魏军反击。
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
而诸葛亮也被魏军震慑,“望尘而遁”。司马懿派出轻骑诱敌,才将诸葛亮引诱到祁山,在发现魏国大军之后,诸葛亮退守卤城的南北二山。司马懿率军将其击破,俘斩万人。
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分析
《晋书》中,司马懿大败诸葛亮的记载,历来不被史学家采信。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几乎完全采信《汉晋春秋》的记载,完全没有采纳《晋书》的记载。
而《三国志》对这场战役则几乎没有正面的记载,仅在王平传中提到王平曾经据守南山,击退张郃的进攻,这与
《汉晋春秋》记载符合。
加上在卤城之战后,诸葛亮在六月因为粮食用尽,被迫退兵(《三国志后主传》“夏六月,亮粮尽退军”)。
七月在木门道,伏击魏国将领张郃,将其射杀。(《晋书天文志》“其七月,车骑将军张郃追诸葛亮,为亮所害”
)。
而木门道位于卤城北部,如果诸葛亮在五月的卤城之战中就已经被司马懿击败,斩俘万人,必然向南撤退,则没有可能在2个月后,于卤城北部的木门道伏击张郃。因此实际情况应该是诸葛亮取得卤城之战的胜利后,继续向北进军,在6月因粮尽而退兵。
司马迁强令张郃追击诸葛亮,张郃担心诸葛亮有埋伏,故意放慢速度,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行军到木门道,但依然被蜀国伏击。
《三国志》为了掩饰司马懿的失败,在魏明帝、诸葛亮、司马懿的传记中都不提此战。《晋书》更是编造了
司马懿斩俘万人的大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