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连环画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3
转发:0
评论:0
发展历程萌芽时期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朝画像石、北魏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壁画有《九色鹿本生》、《阁肉贸鸽图》等佛本生故事。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府图卷》、《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连环画形式上十分相近。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出现了用绢幡等形式来传播佛教。绢幡是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这是民间还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做“变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一问题后来影响到了诸宫调等民间文学。宋到明清时期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

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

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朝画像石、北魏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壁画有《九色鹿本生》、《阁肉贸鸽图》等佛本生故事。

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府图卷》、《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连环画形式上十分相近。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出现了用绢幡等形式来传播佛教。绢幡是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这是民间还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做“变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一问题后来影响到了诸宫调等民间文学。

宋到明清时期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插图的内容生动的表现了书本的精彩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宋嘉佑八年刊刻的《列女传》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图,连环画的形式已大致成型。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明代万历二十年《孔子圣迹图》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时代,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叫做“回回图”。

清末至1949年前

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势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年),《申报》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因为那个时期摄影作品很少,这些新闻图画侧重纪实,有许多内容反映了机械文明的新事物和当时的风俗街景。这些内容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后来随着摄影事业的发达,这种形式的时效性已经无法能及,也就逐渐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的发展,此前连环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称呼上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为小人书。1925年-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岳传》的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是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后改为“连环画”。从1920年代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版式。

这一阶段的连环画题材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之外,由于舞台戏剧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场面和故事。受到有声电影的影响,人口冒气添加人物对白的“口白”开始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上文下图的脚本构图形式。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王先生》以一个平凡小人做主角,用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从1929年开始,《王先生》先后在《上海漫画》、《上海画报》、《时代漫画》连载,前后共连载了十年,是迄今为止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1947年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发表,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男孩子“三毛”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个贫穷、正直的孩子,他倔强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乐平还以三毛在新社会生活为题材,创作了新作品。

1949年后中国的连环画创作

繁荣时期

连环画

1951年上海联合书店前儿童在阅读连环画

1949年后到1966年,连环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人民的文化生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1950年代,政府对连环画的出版单位进行了重组,此后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进行。1951年底,一个以连环画为内容的期刊《连环画报》创刊。这期间的连环画作品呈现出有计划和有规模地进行选题、编绘和出版。另一方面,由于连环画的发行量比较大,绘图者的报酬与其它以绘画为生的行业相比更为丰厚。这两种因素使许多人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的国画大师。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后来的收藏品市场。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连环画作品也有出现。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10册套《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原著,董子胃改编)从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毕,此后这套书共再版20次,印数达到3652万册,在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1957年,连环画《三国演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册,7000多幅画图,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另外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下,如朱宣咸所画的《伟大的友谊》这类反映中苏友谊及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援助建设新中国题材的连环画,也流传甚广。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题材多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民众生活和建设热情;中国传统名著和神话题材也有表现,但要求符合新社会的价值观。这期间还有一些介绍连环画史的专著诞生,使连环画的创作理论更为丰富。

连环画

 

繁荣顶峰

1978年后,中国的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连环画专业,连续招生10年,于1990年撤销。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是以画种分工成立的国营专业出版社。

1985年后,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外国漫画、动画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小人书已经不是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连环画市场不断被影视媒体所抢占,鼎盛时期结束,小开本的连环画亦不再出版。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满足人们收藏的需要。多数连环画名家回归本行,年轻的美术人才不再看重这种艺术形式,连环画的创作和销售市场出现难以回升的低谷。

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的推行,连环画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1987年,连环画家贺友直受法中友好协会的邀请,在法国昂古莱姆举办了个人作品展。

现状

1990年代中后期,连环画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由于最初连环画售价十分低廉,而1990年后的收藏使其价位迅速抬升,尤其是一些名家作品和特殊历史时期作品,更是价格不菲。2005年春季,程十发的一部连环画原稿拍卖成交价是1100万元。

艺术形式

连环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集绘画、文学、装帧于一体,具有其特殊的艺术性。由于这种体裁的作品直接面对普通大众,对读者的文化层次要求低,影响面广泛,因此所以创作上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对于研究者而言也具有相应的史料价值。

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线描连环画:线描作品传承自中国古代的绣像,用清晰的线条勾画出人、事、景、物。

素描连环画:用素描的手法,不用线条,采用明暗对比、透视等方式进行描绘。

水彩连环画:传自欧洲的水彩画,画笔水分的多少、浓淡产生明暗、润湿和融合的效果

木刻连环画:最早用刀刻木板后再拓印,由于木板在拓印后一定数量的纸张后就不能使用,所以早期木板作品成本较高,且印数较少,现在的收藏价值也被炒作得很高。后期的木刻连环画,多采用木刻的形式来表现内容,而不再真正以木刻的方式制版印刷。

漫画连环画:漫画的形式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1930年代传入中国,对人物形象表现夸张,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王先生》和《三毛流浪记》。

工笔、写意、水粉、油画等形式在用与连环画的绘制之中,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彩色的连环画作品借助这些标写手法更显出了连环画作品的艺术美感。此外,剪纸、布贴等也被用与连环画的创作。摄影和电影技术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连环画创作的领域,成为重要的创作方式。

除了图象之外,连环画的文学脚本有决定主题,补充画面,增强艺术感染力的关键作用。好的脚本,是对原故事进行较好的改编,文字简略但能表达重点。故脚本好坏也是决定连环画作品能否深入人心的重要因素。

连环画名家

经典连环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每一个画幅的绘制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和技法,体现了画家的不同风格,造就了一批批的连环画家。如1940年代的“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颜梅华、徐宏达),此外还有施大畏、程十发、刘旦宅等。1950年代后的“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南北二刘”(“北刘”刘继卣、“南刘”刘旦宅)、王叔晖、贺友直、戴敦邦、华之训、华三川、沈尧伊、陈玉先。1980年代后有“南雷北燕”(雷德祖、高燕)等。

部分连环画作品

1920年代~1930年代

赵宏本:《文天祥》、《史可法》、《阿Q正传》、《桃李劫》、《雷雨》、《咆哮的许家屯》、《天堂与地狱》、《东方朔》、《瑶池赴会》、《八仙过海》、《三老图》、《水浒108将图》

沈曼云:《济公传》、《十八罗汉收大鹏》、《沈万山》、《霓儿》、《审头刺汤》、《豪侠马青锋》、《七个红面孔》、《小梁山》、《公主与狮子》、《虎儿》、《八个黑面孔》

1950年代~1960年代

王叔晖:《西厢记》、《王叔晖连环画作品选》4册、《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 彩绘本、《生死牌》、《桑园会》、《孔雀东南飞》、《新白娘子传奇》、《杨门女将》、《木兰从军》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铁道游击队》10册、《林海雪原》6册、《水浒传》、《三国演义》60册、《西游记》

天津人美术出版社:《烈火金钢》7册、《敌后武工队》6册。

人民美术出版社:《新儿女英雄传》4册。

福建人民出版社:《小城春秋》3册。

注释

^介子平著《褪色的记忆——连环画》,P11,明清时期的这类书籍在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被大规模的销毁,估计有八千余种。

^画报主笔吴友如,1898年停刊

^陈丹旭绘

^第一部少数民族文学连环画《小顽皮》1951年由内蒙古出版社出版

^第一部外文连环画《鸡毛信》于1953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全面论述连环画的专集:姜维朴编《鲁迅论连环画》,195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介绍连环画的专著:阿英《中国连环画史话》1957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

^贺友直是第一位获中央美术学院聘为教授的连环画家。

参考

绘本

《小人书 大天地——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国连环画展》解说词

介子平著 《褪色的记忆——连环画》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年 ISBN 7-80598-619-3

王叔晖的连环画作品《小人国商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薛家将连环画
儿时记忆:薛家将连环画(全套)2014-12-415:22:32|84476次阅读|来源:中华薛氏网还记得小时候看的《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连环画吗?本会秘书处找到了网络版本的薛家将连环画,给大家分享。薛仁贵征东薛仁贵(614―683年),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唐朝著名军事将领。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薛仁贵征东01:柳金花赠袍薛仁贵征东02:薛仁贵从军薛仁贵征东03:大摆龙门阵薛仁贵征东04:三箭定天山薛仁贵征东05:大战盖苏文薛仁贵征东06:月下叹功劳薛仁贵征东07:薛仁贵挂帅薛仁贵征东08:智取摩天X薛丁山征西薛丁山是小说演义中的人物,其历史原型...
· 古代故事连环画:巴姓的起源和来历
1、四川东部巴水上游,山青水秀,环境幽雅,伏羲的后裔后照居住于此,他的子孙便以巴水为名,称为巴氏,若干代后,巴氏出了个英雄叫务相。2、当时与巴氏住在同一地带的还有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由于信仰各异,他们常常互相厮杀,人们生活很不安定。3、长此以往,生灵涂炭,大家都深感受害不浅,便在一起协商推举一位本事最大的人当首领,于是五个氏族各派出一人来决一雌雄。巴氏推举的就是务相。4、头一回合,从山崖边投剑刺入对面山上的一块石头。两山相距很远,比赛的结果唯有务相的剑直飞过去,插入石中。5、第二回合,各族用泥做船,航行远者为胜,务相做好船胚,又用火焙烧,制成陶船,比赛号令一响,务相的船顺流而下毫无损伤,其他船则如泥牛入海,被河水吞噬。6、务相大获全胜,于是便当了五族领袖,号称廪君。从此五个氏族和睦相处,兴旺发达起来。7、若干年后,地薄人众,山里显得狭小,廪君便率部落沿江而下,穿山越谷,在长江边的沃野上...
· 老祖宗春季习俗连环画
这些精美的图片展现了从春节到立夏之间,古代先人的生活习俗。正月家家户户买春联贴春联,祝福新的一年。贴门神,新的一年,将军保吉祥。年三十,放爆竹。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除夕黎明打粪堆,但求万事如愿。儿孙长大又一岁,长辈给压岁钱。宋朝时,以鸡冠花供祖风靡京城。古代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给主人送去祝福。新年前后,迎亲嫁娶较多,姑娘家会在婚礼前展示嫁妆,富裕人家有十抬之数。唐代结婚有男拜女不拜的习俗,谓之新妇不跪。元宵节,走百病摸门钉。多走走去百病。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可生子。正月十五赏花灯,直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个传统。二月二月二日,迎富,古人携鼓到郊外游玩,早出晚归。年年春打六九头。立春日,有鞭春牛的习俗。三月莺花三月,姑娘小姐纷纷踏春放纸鸢(风筝)、荡秋千。姑娘们吟诗作对,打闹取笑。集市上,耍猴人在让小猴子表演,小儿笑呵呵...
· 儿时记忆:薛家将连环画(全套)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连环画吗?本会秘书处找到了网络版本的薛家将连环画,给大家分享。薛仁贵征东薛仁贵(614―683年),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唐朝著名军事将领。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薛仁贵征东01:柳金花赠袍薛仁贵征东02:薛仁贵从军薛仁贵征东03:大摆龙门阵薛仁贵征东04:三箭定天山薛仁贵征东05:大战盖苏文薛仁贵征东06:月下叹功劳薛仁贵征东07:薛仁贵挂帅薛仁贵征东08:智取摩天X薛丁山征西薛丁山是小说演义中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薛仁贵的儿子薛讷。母亲柳氏,娶樊梨花、窦仙童、陈金定为妻,曾率军平定西凉(西)。历史上的薛讷,字慎...
· 世界上最昂贵的连环画
世界上最昂贵的连环画是《丁丁历险记》。为购买这套连环画封面的原画,一位收藏家为此支付了10万欧元。《丁丁历险记》是比利时作家和漫画家埃尔热的作品。主人翁丁丁是一名记者,在漫长艰辛的旅游采访中经历了种种奇遇。作为一名记者,丁丁从不记录人们告诉他的东西,相反,他总是自己去调查,并且不惧怕任何人和任何势力,因此他成为了和平和正义的象征。半个多世纪以来,《丁丁历险记》被译成48种文字,迄今已销售出1.44亿册,走遍了世界各大洲。丁丁影响了好几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少年儿童,他们通过埃尔热的画册,和“丁丁”一起遨游世界,增长见闻,甚至于有的人后来正是以“丁丁”为榜样,开始了自己的记者生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