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浏诞辰120周年
人物评价
10月25日下午,纪念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在无锡开幕。来自北京、南京、无锡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杨荫浏的音乐学成就及其现实意义”展开研讨交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介绍了杨荫浏先生为中国音乐学、为无锡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杨荫浏先生
杨荫浏先生(1899-1984)生于无锡市留芳声巷,是中国音乐学界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泰山北斗。在沈从文、钱锺书眼中,他是“了不起的学者”。杨荫浏先生会多种乐器,尤其擅长竹笛,被誉为“杨笛子”。
人生经历
提及《二泉映月》,人们一定知道阿炳,却未必知道杨荫浏。事实上,若不是杨荫浏,《二泉映月》可能早已失传,今天的人们也就不会知道阿炳了。
杨荫浏与阿炳有着40年交情。11岁时,杨荫浏就跟着雷尊殿道士阿炳学习琵琶、三弦。可以说,阿炳给了杨荫浏以终身的影响。
弹奏《二泉映月》
后来,杨荫浏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深造,青年时期先后撰写了《雅音集》《中国音乐史纲》等著作,并成为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音乐研究员、光华国乐社社长、国立音乐院教授、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杨荫浏回到家乡无锡访友。此时44岁的阿炳,双目失明,已从雷尊殿当家道长沦落为穷困潦倒的街头艺人。了解这一情况后,杨荫浏多次去拜访自己的启蒙老师。
在当时来讲,一位出身名门的音乐专家,与一位流落街头的民间艺人叙旧攀谈,成为切磋民间乐曲演奏技艺的知音,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1950年,杨荫浏和琵琶名家曹安和带着从外国进口的钢丝录音机赶到无锡,要录阿炳的二胡和琵琶曲子。那次,杨荫浏共录了阿炳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第一次听到自己被录下的声音,阿炳非常高兴但并不满意,他说有二三百首音乐都在肚子里,希望能再恢复练习一段时间,于是,杨荫浏与阿炳约定明年开春再来。就在这年12月4日,阿炳丢下他一肚子的音乐,走了。
如今,杨荫浏和阿炳都已远去,但《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世界名曲永远地保留了下来。无论何时听到,它总能拨动人心,引发共鸣。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会为此倾倒,他说“这种音乐应该跪下来听”。
如果将我国悠久璀璨的民族音乐遗产视为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杨荫浏先生可以看作是宝藏的继承者和发掘者。
个人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杨荫浏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研究部研究员,兼任古乐组组长。他一生采集、整理成专集的民族音乐资料(包括与别人合作的)共计31种,其中公开出版的有《关汉卿戏曲乐谱》《西厢记四种乐谱曲选》等。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1981年,杨荫浏撰写完成了在中国音乐历史研究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著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通史类书籍的空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